从电影《扫毒》中,浅析香港警匪片中的澳门情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阿瑶说

编辑/阿瑶说

都市风景与人文历史构成了影片的时间与空间的联系,而影片又是都市意象的塑造与重现。澳门与香港的紧密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香港电影的城市定位、文化讨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澳门,虽然是八十年代港片中以赌博,色情,黑帮等题材为主,但实际上却是香港影片检视自身都市特征的一个窗口。

本文试图通过电影《扫毒》,浅析香港警匪片中关于澳门的情节。

一、喋血在澳门

《扫毒》虽然是香港继《毒战》之后,在今年年底上映的第二部“涉毒”电影但这一次,剧情的重心已经不在警察与强盗之间的激烈斗争上了。

相反,陈木胜将重点放在了警察与警察之间的“兄弟情”上,那种“义薄云天”的感觉,从电影的海报上就能看得出来。

刘青云(刘青云),张子伟(张家辉),苏建秋(古天乐),三人是自小一起成长,在禁毒部门工作的伙伴。

多年来一直潜伏在毒品贩子身边的苏建秋萌生了退出的念头,但在马吴天与张子伟的劝说下,他并没有退出警方,但三人的冲突与不和也因此而埋下。

在电影的后半段,在泰国,三个人试图抓住八面玲珑(卢海鹏)来建立自己的势力,但没想到,这个天赐良机最终成了他们的英雄坟墓。

最后,三个人的厮杀,在《喋血双雄》、《英雄本色》两部电影中,都有一种英雄末路的孤独,也有一种《濠江风云》、《放·逐》中,都有一种江湖恩怨的悲壮。

最后,马断了一条腿,张子伟断了一条胳膊,苏建秋也断了一颗牙齿。就是这样三个狼狈的家伙,在澳门赌场里面依然是热火朝天,可以说,他们的战斗并不是在演戏。

这幅画,就像是一座寺庙,鲜红的颜色,让人有一种“踏上这条路的人,一定会死在这里”的错觉。在昏暗的红光中,他们面面相觑,谁能留下,谁就能牺牲自己,这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而这一切,都是一场“鸿门宴”,等着他们自投罗网,这其中的凶险,他们三人心知肚明。在澳门红灯区的“迷宫”里,三个人在毒品贩子的力量面前,就像是一只蚂蚁,他们的打击毒品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宗教式的献身,神圣而又残忍。

此时此刻,他们的命运似乎已经被三个主角牢牢的控制住了。大毒贩的威胁和诱惑,就是为了试探他们所谓的“兄弟情”。所以,一个对死亡的恐惧,就会让主角陷入“人间失格”。

但是,从警察电影的父系权力逻辑来看,“人间失格”却是指背叛了自己的兄弟,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值得一提的是,陈木胜是香港动作电影的大导演,其一系列影片都以时间的变幻与激烈的情节安排而著称。在《扫毒》中,陈木胜除了有四个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还可以看到他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的一些特点。

比如《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中的“当街爆炸”,《双雄》中的“青马桥”逃生,以及“铁笼”之外的“死斗”。与此同时,陈木胜以多重线索并行推动的长篇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悬念与紧张的戏剧效应,比如《三岔口》里污点证人的死与帮派头目的报仇。

而这一悬念又在《扫毒》里反映出来,就是张子伟(张家辉饰演)的死与“重生”。这不仅为“最后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电影中强烈的英雄主义的艺术表达创造了条件。

二、澳门的复杂与地位的符号

《扫毒》里,澳门是一个被称为“刀山火海”的城市,一个被称为“澳门之旅”的三个人,在电影里,在电影里,在电影里,在电影外面,都有一种香港电影的味道。

说起香港导演从澳门获得的创作灵感,我们不能不说起杜琪峰。杜琪峰执导或执导的多部警察题材电影均以澳门为题材,并运用大量的政治比喻,来表现20世纪末期香港、澳门这两个大都市在政权更迭中所遭遇的身份失落。

以《再见阿郎》、《放·逐》等为例,它们均发生在澳门。电影中澳门只是为“过客”们提供了一个短暂的休憩的场所,展示出澳门与香港两个大都市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回归前与回归后的徘徊与不安,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政治的担忧。

陈木胜身为杜琪峰弟子,亦承袭其师父的“情意结”,并以更为批判的方式援引澳门,探索香港的某些都市特征。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城市定位是一种含蓄而又关键的文化符号,它不断地被反思、审视和重新审视。

“城市”的含义随着香港回归后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不管是香港人、大陆人、外籍工人,都在不断地对这座城市进行重新定位。

澳门是与香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城市,它与香港同属一个殖民地,又与回归后的社会状况存在着类似的冲突,因而它也就成了香港电影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地方。

三、“双城”小说的男权色彩

香港电影一直顶着一个“男性主导”的名号,而它所具有的性别特征,在张彻,吴宇森,杜琪峰等人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证。

警察影片是一种深受受众喜爱的影片,以阳刚的题材、激烈的搏杀、激烈的打斗、激烈的枪战等方式来展示“男儿本色”

香港与澳门都是电影里“黑帮横行”与“男性犯罪”的国度,彼此“男性化”的共鸣,使得香港警察电影在选取题材与取景地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其仅有一水之隔的澳门。

陈木胜也决定把最重要的结尾部分留在澳门。陈木胜为把《扫毒》里三位男主角的英勇战斗表现得淋漓尽致,参考80、90年代香港武打电影的拍摄方法与场景,在制作时多层次、多空间地表现出激烈的枪战与搏斗,并在子弹与拳击中运用“真功夫”,不用分身。

主角刘青云回忆自己在拍戏时的伤势,说:“真不敢相信,自己会如此的努力,再次成为一名英雄。”

香港电影之所以能在2世纪蓬勃发展,与其所拍的片子都带有浓厚的香港色彩有关,每一个都市、每一个区域(甚至每一条街)都有其独特的都市元素有关。

香港的庙街,澳门仔的码头,在影片中被反复运用,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象征,因此,当影片涉及到犯罪、色情场所、赌博时,观众很容易就会把它们与上述的街道、地点联系起来,并与之相对应。

这也使得香港影片呈现出一种“地方性”,一方面,香港影片对都市的了解,为香港影片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位的契机,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都市对于影片的重要意义。

而这部影片之所以精彩,或者说感人,就在于影片对都市的过往与当下的思考,以及对都市空间的精辟与深度的审视。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扫毒》虽然在首映一周内就获得了巨大的票房和口碑,但也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只是对经典的电影进行了简单的改编,并没有做出真正的创新。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扫毒》虽然是以城市为题材,但并没有将城市的变迁完全展现出来,以至于澳门之战的结局,颇有几分“前朝遗老”的味道,多了几分缅怀,少了几分新意。

都市的含义,既有流动性,又有开放性,都市市民既期望重现二十世纪的光华,又期望见证都市在变迁中的创作与探索。

一个城市应该由不同的人来演绎,香港的电影应该像这个飞速发展的大都市那样,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充满激情。


参考文献:

1、陈家乐:“恋恋双城”《香港电影 、电视及新媒体研究》,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11年版 ,第 212页。

2、对于香港电影男性化的描写见于《男性主义和香港电影 》 (MasculinitiesandHongKongcinema,ed.Pang,L.K.andWong,D. HongKongUniversityPress,2005P.35—5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澳门   香港   电影   片中   香港电影   题材   情节   激烈   警察   影片   城市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