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场全马@苏州:让马拉松成为一座城的节日和嘉年华

“在姑苏城跑一场马拉松,会是什么体验?”过去很多年,作为GDP仅次于北上广深的经济强市,同时又是风貌独特的江南古城,苏州却没有一场融入姑苏古城元素的全程马拉松赛事,实在是中国马拉松版图上的一点遗憾。

站在大苏州的视角上看,这座城市其实有着很浓厚的运动底蕴和马拉松文化。

2022年,苏州的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过三千元,地处经济大省江苏省内,苏州的体育产业总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疫情之前马拉松产业蓬勃展开的那几年,苏州的金鸡湖半马以及周边的马拉松赛事,也都是跑友们竞相报名的焦点赛事。

苏州为什么不能办一场名副其实的“苏州马拉松”呢?在老城区内有太多闻名世界的古典园林与文化遗产,奔跑其中,美不胜收。

但是,如果对苏州老城区有一定了解,你大概就会理解,在水陆并行、河街毗邻的姑苏城内,要想设计出适合跑马的路线,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在看到首届苏州马拉松的路线图后,我对这条“穿越古今”的经典赛道充满了期待。

从金鸡湖到姑苏城 穿越古今的马拉松

苏州马拉松的起点设在了远离老城的金鸡湖畔,出发后一路向西,约10公里处抵达第一处地标性景区:盘门。这座春秋吴都的城门,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

再跑九公里,眼前就是著名的“姑苏城外寒山寺”,赛程过半时,即可路过有着七百年历史的江南名刹西园寺,随后的近十公里赛段,就是苏州马拉松的精华路线——上塘,阊胥路,干将路……只听这些街巷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几千年的沧桑。

跑过平江文化街区后不多久,又是一段金鸡湖畔的沿湖赛道,跑过国际金融中心后,身处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之间,有一种从古代返归现代的错觉。

这就是苏州马拉松别具匠心的赛道路线,其中既有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也有古典园林建筑。

更大的惊喜来自于大自然的相得益彰——苏州之春,樱花漫城,粉香风摇,小桥流水

路跑“天花板”上的补给盛宴和赛事服务

赛道的设置是考量一场马拉松成色的基础设施,服务与组织则是赛事最终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苏马的主办方没有辜负这样一条经典的赛道,每2公里一处的补给站,从10公里处就开始放送的能量胶,沿途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鲜水果和苏式点心……

毫不夸张地讲,这样的城市马拉松服务,基本上属于国内路跑赛事的天花板级别了。

苏马的优秀是贯穿赛前与赛后的——参赛包、完赛马里的内容过于丰富:腰包、空顶帽、完赛服、浴巾和拖鞋……

苏马的奖牌同样精美而别致,印有苏州地标式建筑,还有一块跑者姓名磁吸牌,可以贴合到奖牌之内,为跑者带来更多的纪念价值。

在马拉松终点,我遇到了苏州圆融集团的小曹。两三年前,我鼓励她以跑步的方式走出低谷,如今,她已经实现了全马自由,轻松达到430之内完赛的成绩。这十几年来,每每看到这些跑友,内心都升起满满的快乐。

赛道之外:城市马拉松也应照料城市居民

站在跑者的角度上,我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苏州马拉松赞,这几乎是又一个零瑕疵的顶级马拉松赛事。

尽管是首次办赛,但在苏马全程的赛道沿途依然有大量热心群众的参与,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参赛跑者加油助威、欢呼喝彩。

此外,每隔一段赛道,我们都会看到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文艺表演,激励着所有跑者跑出更好的成绩。

但是,赛后我也在部分社交媒体上注意到,关于马拉松影响了出行、外卖等的抱怨及指责,更多地来自于苏州本地居民。

由于全马路线先后两次横穿姑苏老城区,占用了干将路、南门路一南一北两条老城的主干道,而赛道又采用的是全线封闭模式,恰逢周末,苏州市民无论是出门访友、接送孩子、聚会都会大概率受到影响。

此外,外卖、快递等高频进出城市街区的工作者,在马拉松赛事举办时间内受到的影响更大,赛道封闭干扰和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工作效率及收入。

一场城市马拉松,到底如何才能深度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既能起到城市名片的积极作用,又刺激城市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还不会对本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其实是一个特别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我参加过的国内城市马拉松中,尤其是类似苏州这种拥有悠久历史文化或人文特色的城市中,为马拉松比赛设置赛道,其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既要照顾到外地跑者的参赛体验,又要考虑到本地居民的生活日常,通常来讲,中国的路跑赛事大概有两种做法:

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绕过主城区/老城区,从开发区或新城出发,绕一大圈完事;

但是,一场马拉松的意义,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更可能是一种立体多元的塑造。赛事本身具有极强的文化展示性,如果贪图省事而将赛道设置在主城区之外,那么对于城市马拉松而言,其意义将大幅下降。

另一种就是类似苏州这种,赛道中照顾到很多本地特色的内容,但必然会在大半天时间影响部分居民的生活活动。

从跑者的视角,尤其是以旅跑为目的的参赛者视角看,当然对第二种模式偏爱有加,但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是一场基于全民健身、文旅消费、城市魅力塑造等综合素质考量之下的大型体育赛事,而不是单纯的马拉松运动。

人性化的细节:东京模式值得借鉴

有一些朋友出于好意,建议明年的苏州马拉松修改赛道,减少部分老城区的赛道设置。我认为其实也大可不必,毕竟,姑苏城景是苏州马拉松最重要的赛道特色之一,一旦绕开了,城市马拉松的魅力也将失色不少。

由此想到,不久前举行的东京马拉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赛事志愿者举起指示牌,上面写着:要过马路的人请在我身后等待。每过一段时间,志愿者会引导身后的路人,在不干扰赛道秩序的前提下,有序缓慢横穿马路。

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中国城市马拉松的主办方参考及借鉴。

近些年来,我们在很多场合中都频繁提及的人性化,并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到很多细枝末节上的小动作。

人性化到底是什么?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拥有换位思考的习惯,用最大的同理心,去理解同一个场景下出于不同目的的人们的想法和痛点,并试图给出一个最优解。

让马拉松成为所有人的节日

整体而言,苏州马拉松的过程中充满了欢乐与激情,尽管赛道为苏州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依然有很多热情的群众在为跑者们加油助威。

路边一位笑容可掬的小姑娘正在为跑者加油,她的热情吸引了我,于是我跑过去问,“小姑娘,我们合个影吧?”

小姑娘大方地摆了个胜利的手势,合影完毕,她鼓励我:“叔叔,我爸爸也在跑,他比你快,你快去追他吧!”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跑步路上的随手拍,照片中的外公(或爷爷)对外孙女说:快找找你妈妈,看她来了没?

这种热情,就是来自于本地居民与赛事文化的结合。

赛后,小红书上作者名为“从前有个女司机”的一张记录苏州马拉松的照片更是感动到我。

照片中,一位跑者正在努力奔跑,远处的围栏外,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望着这个年轻人,脸上流露出慈祥的笑容。

我想,与万千跑者穿越古今姑苏城的完美体验相比,老奶奶的笑,和小姑娘的鼓励,或许更能体现出一座和谐之城举办一场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的初衷。

放眼全世界,任何一项大型活动、赛事,对于居民生活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影响,短暂的出行受阻很难避免,但人性化的关照是可以实现的。

对于第一届苏州马拉松,尽管赛后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但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毕竟,包括赛事组织者、主办方,以及维持秩序的民警、安保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赛会参与者,都将更多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赛事本身,难免出现一些不周全的地方。

我相信,经过第一次办赛后的经验总结,明年的苏马一定会对赛道有更人性化的考量,苏州马拉松一定、也应该和必须成为中国一线城市中的顶级赛事。

一场城市马拉松的举办,不应该仅仅是跑者的节日,如果能让市民也感受到这场盛大节日的魅力与喜庆气氛,让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说一句“这是我的节日”,那么,这场马拉松,就成了。





毛大庆简介


毛大庆博士,人口学、城市更新与区域经济学学者,注册建筑师,专栏作家。


优客工场(纳斯达克:UK)创始人,优享创智(共享际)创始人。

任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促创委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副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


著有《城市更新空间内容探索》、《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布隆伯格传》、《成就斜杠人生》、《全黑军团》、《发明: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


马拉松爱好者,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全程马拉松161场。荣获2016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体育精神奖(提名奖)、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22年2月受邀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第97棒火炬手传递奥运圣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苏州   马拉松   姑苏   金鸡   赛道   嘉年华   赛后   中国   赛事   节日   居民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