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村BA” ?

露天篮球场上赛况激烈,场外球迷围得水泄不通,气氛堪比职业篮球赛……

3月27日下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此举行,“东道主”黔东南州代表队与遵义市代表队角逐冠亚军。“究竟是茅台酒更香醇还是苗族米酒后劲更足?”解说员用当地特色形容两支队伍的“战况”,现场随即爆发出一阵喝彩。最终,黔东南州队以68-65战胜遵义队,夺得冠军。

台盘村的这一民间篮球赛,此前在社交媒体刷屏,被网友盛赞为“村BA”。如今,它还进入了国家政策视野——“探索推广‘村BA’篮球赛等赛事”,写进了今年农业农村部的一号文件。这场火遍全网、姚明也说想看的“村BA”为什么这么燃?记者连线台江,探寻乡村篮球的“流量密码”。

3月27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冠亚军决战现场。受访者供图

人山人海的“村BA”

“晚上七点半的半决赛,上午有工作走不开,又怕去晚了没位置,就托了人帮我去现场占座。”有着两年“村BA”观赛经验的钟先生告诉记者,台盘村的篮球比赛原本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突然走红后,又迎来了一波巨大的人流量。比赛球场改建后,座位从去年的1万人增加至2万多人,依然座无虚席。

钟先生传回的现场照片里,的确称得上“人山人海”——看台四周层层叠叠全是人,一丝空隙也不留,场边不少人直接席地而坐。人群中,既有年轻人,也有不少老年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

贵州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比赛看台上,人山人海。受访者供图

无论是人流量还是现场氛围,“村BA”从来没输过。3月26日的季军争夺赛上,全场合唱苗语版《一生所爱》,几万名观众打开手机的闪光灯随音乐摇摆,热烈的氛围堪比演唱会。不仅如此,在赛前、赛中、赛后,都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上演“最炫民族风”,看台上则是敲锣打鼓的观众,许多人拿着两个铁盆激情敲击。“视频都拍不出现场的热闹,非常有感染力。”钟先生说。

据悉,这场村“BA”自去年12月起,就在六盘水、黔西南赛区展开角逐,贵州9个市(州)的9支队伍争夺决赛席位。参赛人员在大多是22岁到45岁的本地乡镇居民,他们有些在当地务农,有些在外地打工、请假回来打球。虽然很多未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技惊四座的动作,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参与比赛的热情。

在台盘村,比赛打到第二天早上甚至是常态,当地称之为“天亮文化”。这一方面是由于报名球队多,比赛不得不堆在一起,另一方面则是气氛烘托,大家都被原始而真挚的体育精神感染,即便比赛到凌晨也不会离开。本次比赛,就有一位浙江台州的篮球爱好者专程赶来观看,“感受中国乡村篮球独一无二的气氛!”

大山里的比赛,为什么这么燃?

这两天,随着“村BA”比赛愈发如火如荼,贵州台江文旅局副局长吴晓东也同样感受到这份热烈,“每天都有一两家媒体采访,能感受到大家对乡村篮球赛的关注,这实际上也包含人们对乡村美好生活的期待。”

早在去年夏天,台盘村的“村BA”就结结实实“火”出了圈。

比如,在看过“村BA”的现场视频后,篮球圈人士纷纷被打动,前有在中美篮球界都身经百战的北控主帅斯蒂芬·马布里,在微博上称其为“乡村洛克公园”,后有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表达想去现场却担心拿不到票。

吴晓东说,篮球赛火起来,出乎所有村民的意料。对他们来说,球赛只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族传统。每年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村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祈求粮食丰收,篮球赛是其中最热闹的一项。

贵州苗寨少数民族生活。图源视觉中国

但只要你亲自来到球赛现场,便能明白它的火爆出圈,是偶然中蕴藏的必然——

一方面,它够“接地气”。“村BA”的赛场没有棚顶,现场的“应援物”是矿泉水瓶、铝盆和大镲,连奖品都是鲤吻香米、银帽、三穗麻鸭等当地特产。在这里,篮球不再与高级场馆、整齐划一的啦啦队划上等号,而是下沉到乡村,与当地乡土风情融为一体,以被当地村民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

另一方面,村里有着天然的“体育基因”。在这个全村人口只有1100多人的小山村,三分之二的村民有打篮球的习惯,篮球几乎成了村里的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前两天比赛突遇下雨,无论是球员脚绑毛巾打球,还是观众冒雨看球,都被一种朴素的热情驱动着。网友纷纷表示:“村BA的体育精神从不令人失望,这就是纯粹的篮球该有的样子!”

目前,依托“村BA”带来的流量,村里的服务经济被带动,台盘村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吴晓东表示,“我们坚持把村BA融入民俗节庆活动,以赛助旅,以赛扶产。同时,也避免过度商业化,守住贵州的乡土气息,办成老百姓真正的节日。”

农村篮球“星火燎原”

眼下,这一自发于民间的篮球赛事,已呈“燎原之势”燃遍甘肃、广西、福建等地,还有更多的地方正跃跃欲试。

在浙江,同样有不少“村BA”崭露头角。

3月11日,杭州亚运会进入200天倒计时之际,在亚运重点场馆——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内,就上演了一场乡村青年篮球争霸赛。

总决赛当晚,交换礼物环节让这场乡村球赛“农”味十足:丽水缙云壶镇镇篮球队及绍兴诸暨店口镇篮球队带来了当地特产——缙云麻鸭和诸暨铜制工艺品。此外,乡村特色表演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正如“村BA”所营造的文化图景:村民组成篮球队,乡村表演队伍就是啦啦队,当地特产成为奖品。一颗篮球,搭建起人与人、人与乡村、人与篮球的情感认同。

云南丽江的一处乡村篮球场。图源视觉中国

实际上,浙江与农村篮球的渊源颇深,篮球赛也在以新的面貌为村庄注入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诸暨是有名的“篮球之乡”。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一些新式学校就开始推行篮球运动。到上世纪50年代,篮球运动在全市普及,乡村篮球赛也成了农村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庆祝、娱乐活动,“篮球文化”也逐渐成了诸暨的一个城市标签。

在嘉善县洪溪村,则有一支“网红”啦啦队——“辣妈宝贝”。成员是一群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的“妈妈群体”,白天干农活,晚上排舞蹈。每逢村里有篮球赛,就是她们亮相的舞台。如今,“辣妈宝贝”还从单纯的文艺演出队伍走向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注册商标、成立公司,成为了洪溪村的金名片。

在这个亚运年,乡村篮球就像一簇星火,点燃了乡村的亚运氛围,让特色体育融入百姓生活。这也正是体育精神的传递——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回归体育纯粹的欢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缙云   诸暨   苗族   贵州省   贵州   篮球赛   村里   乡村   篮球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