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允许哭”比“哄他笑”更重要?

#大有学问#

犯了错不许哭——“自己做错了,还有脸哭?”


考砸了不许哭——“哭有什么用?有哭的功夫把成绩搞上去!”


伤心难过也不许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还会干什么?”


很多人认为哭似乎代表着一种“负能量”,意味着失败、懦弱、任性。所以,当孩子无论是伤心哭、无助哭,还是痛苦哭、委屈哭的时候,通常父母马上会说“不要哭了”,让孩子赶快停止哭泣,还耳边以清净。同时,我们认为,孩子不哭了、破涕为笑了,这个麻烦就过去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家长篇·

我曾不被允许表达情绪,导致我对他人的情绪很难共情。

——湖光,公务员


小时候我因为哭,挨了很多打,最后生生被打成一个再也不哭的倔强少女。


是啊,哭有什么用,如果眼泪有用的话,那要脑子干什么?长大后,我一直活得很刚强,在别人看来是强大。我以为这样挺好,直到我成了母亲。


孩子的哭声成了我的魔咒,如果我哄了他五分钟他还不住口,我就会变成炸毛的公鸡、鼓气的河豚、竖刺的刺猬,情绪濒临崩溃。


相比之下,我老公对孩子的哭闹反倒宽容得多。


一次闲聊中,他说,他儿时睡午觉,有一次睡过了头,一觉醒来发现天近黄昏,心中莫名难过,于是放声大哭。这时,妈妈抱着他,轻抚他的后背,直到他哭够为止。哭够了,情绪释放了,什么都好了。


我在那一瞬间顿悟:一个曾被允许表达情绪的人,才有能力接得住别人的情绪。我自小被压抑眼泪、被遏制情绪,我的感受被隔绝后的结果是,我对他人的任何情绪、心情,都很难共情,包括对我的孩子。


这次顿悟,是我人生改变的重要节点之一。


上周,我的一个闺蜜给我讲她的婚姻困境,讲到难过时,她在电话那头大哭起来。我没有挂电话,而是耐心地陪着她。听她哭了半小时之后,我问,你还好吗?她说:“哭完,好像内心就比之前强大一些了。”


是啊,我们在允许自己流泪、允许自己软弱之后,才会真正明白何为强韧。


哭在很多时候,它比说教有用,比评判有用,比指点江山有用,比人生导师有用。因为它代表一份允许、一份接纳、一份体恤,而“不许哭”“不要哭”,才是让我们和孩子备感压抑的陷阱。


如果我们始终不敢面对悲伤和眼泪,就永远无法成为有同理心的人,就无法成为有共情能力的母亲。而我们的孩子也将在一次次的不允许哭泣之后,被迫学会压抑,学会情感的隔离。


其实,当你真正对人性有所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能够表达悲伤并不是一种脆弱,而是一种强大。悲伤并不可怕,悲伤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我们如此,孩子亦如此。



·教师篇·

“允许哭”比“哄他笑”更重要。

——张静,某幼儿园园长


4岁的童童想搭一个像自己一样高的塔。然而,搭着搭着积木总是倒塌,终于他生气地大哭起来。妈妈见状,赶紧过来安抚他:“宝宝不哭,妈妈帮你搭。”


童童不愿意:“不要、不要、不要!”


妈妈试图转移童童的注意力:“咱们吃点好吃的,怎么样?”


童童还是不愿意:“不吃不吃,我就是要搭很高很高的塔!”


妈妈拿出撒手锏:“你不是最爱看动画片吗?我给你放动画片看吧。”童童听到有动画片可看,就停止哭泣,露出了笑脸。看到孩子笑了,妈妈松了口气,上前亲了孩子一下,心情也明朗了许多。


生活中,这种情境很常见。乍一看,浓浓母爱,妈妈用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地带孩子走出不良情绪,不是很好吗?然而,如果从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就会发现母亲对哭泣的孩子感到焦虑,而不是给予温柔的接纳。


童童的心路历程: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全能的,想做什么都可以,现在却搭不成想要的高塔,这是怎么了?难道我不是全能的?这让我既生气又难过,我得哭一会儿,我居然不是全能的……


妈妈来了,她看起来紧张又焦虑。看来这事真的很可怕,她和我都无法面对,她不愿意看见我哭,估计哭是一件很不好的事。


看,她努力哄我开心,不让我哭。可我希望她看到我的难过,理解我的感受,但她不愿意,选择了忽视,她建议我看动画片。


既然这样,好吧,我就看动画片吧,反正我喜欢看动画片。


于是,我笑了,妈妈不焦虑了,还亲了我。我知道了:我笑,她就爱我;我哭,她就不高兴。


童童妈的心路历程:

宝宝因为搭不好积木很生气,并为此哭了。孩子这么努力,还搭不好积木,太可怜了。


我是个好妈妈,我要让孩子开心快乐起来,不让他沉浸在不好的情绪里。


看,我做到了,他笑了!我很高兴,亲他一下,以此表达我愉悦的心情。


从事情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始终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的需要,她只看到了自己的需要:我不想看到孩子的眼泪,孩子哭泣让我感觉焦虑,我希望孩子别哭了,笑起来。这样,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妈妈;这样,我的心理状态就舒适多了。


我想我的分析,也许会让一些妈妈感到难以接受。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觉察和面对并不容易,这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困难所在。



父母拒绝面对孩子的沮丧,其实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在婴儿期感觉自己无所不能,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现实生活一定会打破他的全能感。就像童童搭不了想要的高塔,这是必然的挫折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体会并逐渐接受自己并非全能的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出强大的内心和抗挫折能力。


生活会自然地给每个孩子提供这种机会,让他打破全能感,让他难过、哭泣,让他有机会认识并接纳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在能干父母的帮助下,继续维持幻想,保持虚假的自信。


哭泣是孩子遭遇挫折的开始。在伤心哭泣中,孩子终将明白“自己是有限的”,等他哭泣后恢复过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并慢慢强大起来。


但是如果母亲见不得孩子难过,在焦虑的驱使下剥夺孩子从挫折中恢复的经历和体验。


人这一生,没有谁会永远顺利而不遭遇挫折。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允许孩子哭比哄他笑,更重要。



·专家篇·

哭泣是自然的康复过程。

——菁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有父母在孩子身边,他会感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他就又可以信心十足地面对生活。所以,当孩子哭泣时,如果我们关注他,而不是制止他,能使他更从容地面对困境,并从伤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当孩子哭泣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给他忠告


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奔跑时摔倒了,你只需搂着他,听他哭。你可能很想责备他不小心,但请不要这么做。孩子哭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他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对其他全不在意。他哭的时候,是听不进去任何忠告的,而你的任何责怪只会加深他受到的伤害。


等孩子哭够,重新感到安全时,他会急切地想知道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只需要轻描淡写地点到为止就行,比如说,“那个地方有水,可能你没注意”就够了。


2.靠近孩子,搂住他,让你们的目光相接


不要让孩子趴在你的肩头或把头埋在你的膝盖上哭。你要温和地鼓励他抬头看着你,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和爱意。如果他注意到你充满爱意的目光,可能会哭得更厉害,但你足够的耐心终会使他放松下来。温柔地触摸,把他搂在怀里轻摇,会把你的关切直接送入他的心田,此时言语是多余的。



3.和蔼地请孩子把他的烦恼告诉你


孩子放声大哭,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委屈越深,孩子越不容易开口。你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不论他开不开口,都要做到哭在前、谈在后。


4.给孩子安全感


如果你发现孩子害怕某个特定事物,要向他保证,你一定会保护他,不让他受到伤害。


5.不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出评论


我们总是习惯从自身经验出发看问题,觉得孩子为这点小事伤心根本不值得,要改掉这一点。当孩子难过时,不要轻视他,最好对他说“你这么伤心我很难过”或“你不好受,我在这儿陪你吧”,这样就给孩子机会去正视和处理他的坏情绪。


6.允许孩子畅快地哭,不要有时间限制


孩子哭,起先可能是为刚才发生的事,之后可能想到了以前发生的事,结果越哭越伤心。而你的表现越温和,他哭得越久越厉害,因为他感受到了你的支持和关注,越发觉得委屈。


如果孩子长时间哭泣,不要限制他,只需坐下来,把他搂在怀里,允许他哭出内心的委屈。这是孩子处理不良情绪的机会,也是你将爱浸润孩子心田的机会。


7.孩子大哭一场后或许需要睡觉


孩子大哭一场后,很可能会精疲力竭,这时他需要睡上一觉。


8.在充分哭泣之后,孩子会对生活有更高的领悟力


你要注意捕捉他天性中的闪光点,看到他不断增长的自信,同时别错过对他表达爱意。


生活不总是甜的,伤心、恐惧都是正常的情感反应,所以孩子哇哇大哭再平常不过。哭是一个信号,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我们应该克服内心的焦虑,接受孩子的不良情绪,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吧,陪伴他,倾听他,拥抱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在我们温暖的怀抱中认识自己,习得勇敢。


END

作者:培垒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焦虑   挫折   有用   情绪   内心   伤心   强大   父母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