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回归:2023年1至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评析

来源: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保镖哥

2023年3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1至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年营收2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原因在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30万亿元,同比下降1.3%;发生营业成本16.38万亿元,下降0.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0%,比2022年全年水平下降1.49个百分点。

(不是1至2月份的PMI都在50%以上吗?——杂杂妹)


是的,您的问题提得很好,随着新版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在去年11月出台,并且在12月放松管控,交通、商务广泛恢复之际,中国统计局公布之PMI有了很显著的提升。特别是今年2月还创造了近10年来最佳的表现,52.3%。但这也许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表现并不矛盾。

首先,我们看看近期中国财政部官网公开的2023年度1至2月财政收入——

13种主要进项中,9种是明确宣布同比下降的,其中土地、房地产税收、进口税收、关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下降尤为严重,受此拖累,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了1.2%,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如果没有非税收入,也就是各种罚款、罚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比大幅增长,财政收入状况恐怕更加惨不忍睹。

从财政收入来看,中国2023年1至2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其实还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的经济状况。

(不过我想问的是,PMI是环比指标,但是在产出情况恢复的情况下,不是从业人员占整体工业近7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也应该上涨吗?——杂杂妹)


是的,但真正将2017至23年这7个年度的前2个月中国制造业PMI平均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同列一图,您又会发现不完全如此。

比如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统计方法、范围进行了很大的修订,我们以修订后的数据来看,该年前2个月PMI是51.45,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仅上升了4.12%,但是到了2018年同期就变成了上涨16.10%,而其他年份因各种因素影响,利润增幅和前2个月PMI平均值也有了非常大且不成比例的波动。这里说明的是利润额和很多因素有关。

我们不如以更稳定的成本、费用的变化来观察这些年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变迁。


由上图可见,中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从2017年的6.36%反弹到了2018年的6.49%,然后因为中美贸易战加剧,便降低到了2019年的5.86%,接着因为公共卫生事件,外国停止生产,中国获得部分订单,反弹到了6.08%,2021年,因公共卫生事件重创印度等国,这个利润率又提升到了6.8%,接着2022年因外国恢复生产及中国制造业转移,便降低到了6.09%,到2023年1至2月,就跌到了4.60%。

(但是我看到扣除成本和费用的利润率,也就是蓝绿色的线条并没有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同步啊!而且统计局也说了,成本同比下降了0.2%啊!——杂杂妹)

这里就是这个问题有趣的地方了。根据中国统计局网站的公报显示,每百元营业收入中,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22年同期上涨了约0.79元,换算过来就是163799.1亿元人民币总成本,约等于16.38万亿元,和统计局公布数据一致,而如果根据统计局原文中的“同比下降0.2%”测算,就应该是(163799.1/(1-0.2%)=)163831.8664亿元。


而2022年3月27日宣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则是“发生营业成本16.28万亿元”,也许这里出现的是“笔误”吧?

(哈哈,也只能这样算了!——杂杂妹)

再说回成本与费用占销售额比例和最终利润率的差额情况吧。

在这里,我们先拿出馒头铺个体户小张的一张“利润表”来举例,就是营业利润主要是计算了主营收入和主营收入支出后的余额,而营业外还有收入和支出,营业外收支余额就是利润总额,而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才是净利润。

(哦,我明白了,就是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背后还要扣除“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支出”等!——杂杂妹)

尽管这里中国统计局没有说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终的“利润”是扣除税费的净利润,还是扣除“所得税费用”前的“利润总额”,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扣除成本与费用的利润率”减去统计局公布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得出“营业外支出占销售额比率”——


通过上面两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1年后前2个月销售额早已高过了公共卫生事件前的高点,2018年的前2个月水平,但利润率的大幅下滑触目惊心。

实际上,这种现象也早有征兆,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与资产负债率2017年以来的变化就可见一斑:2017年至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已经上升到了56.56%。2020至21年因为海外需求增加,故利润大幅改善,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但年末存货货值却从2017年的3.99万亿元,上升至2022年末的6.04万亿元,这背后说明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盲目投资、扩产,导致存货快速上升,资产负债率也同样回到了2019年外需遇阻的状态了。

而结合将近年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以人均GDP得出的最终消费占比,我们还可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面临国内需求不足,且“营业外支出”(如各种促销成本、隐性支出等)居高不下的局面。

所以,2023年1至2月“放开”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额的大跌,仅仅是外需恢复正常水平后的正常结果,也是回归了公共卫生事件前的自然发展趋势。

而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带来的需求抑制作用,叠加供应链迁出中国带来的外需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脱困,更需要降低税费,减少无效投资,提升居民税费,减少行政干预,方可理顺经济结构,迎来“中国制造2025”的美好明天。

参考资料:

1、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国家统计局)

2、2023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2.9%(国家统计局)

3、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0%(国家统计局)

4、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3% 两年平均增长18.2%(国家统计局)

5、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1%(国家统计局)

6、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3%(国家统计局)

7、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3%(国家统计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工业企业   中国   国家统计局   资产负债率   利润率   统计局   支出   尴尬   利润   成本   数据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