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从“驻军镇守”到“巡检司”

新市镇是浙北之地上,建镇时间较早的一座古镇。目前号称“江南六大古镇”中的任何一座古镇,与新市比,都相差好几百年。新市镇的发展,历经朝廷机构的多重改革,从政治、经济、治安、民生角度出发,机构从“驻军镇守”到“巡检司”的演化,逐步完善对国家行政基层的科学社会管理。

一、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新市正式批准为朝廷“驻军镇守”要塞之地。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进兵江南征讨南唐,吴越国派兵助宋灭唐。等到南唐亡国后,赵匡胤旨令吴越国王钱弘俶北上觐见,意在招安归顺,当时吴越王无归顺之愿。宋太祖去世后,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王钱弘俶奉宋太宗之命入朝,竟被扣留。此时,钱弘俶只能上表归顺,将吴越所据的两浙十三州之地“纳土归宋”。当年属吴越国领地的新市,由北宋朝廷签书密院石熙载提出,请予立名“新市镇”,并派驻军队镇守此处,以扼守江南运河要塞之地。

二、新市“屠家堡”,宋元两朝作为官兵镇守的驻点。

新市自立镇后,县治即从乌程转入德清,这从北宋历史地理名著《元丰九域志》可以得到证实:

紧,德清,州南一百五里,六乡,新市一镇。

北宋朝廷对新市立镇之后,将其兵员安置在新市南的运河一侧,并垒石置栅建设兵寨,此地成为当年威名江南的兵营堡。在此置立兵寨目的有二,一是对运河中大宋漕运船只进行护卫,二是对周边盗匪搔扰百姓事件进行平息。由于当年的新市周边方圆地带,匪患主要是在水运区域,所以,在新市扎营兵力,治安幅射较大,重点承担“水上派出所“职能,这也是当年朝廷出于军事需要而选择对新市的立镇决定。

后来,新市立镇置寨的兵营堡,史称为“屠家堡”,这已经是朝代更替,出现镇关失守之后,导致本地村民占为生活聚居之地,乡里对其的俗呼。

三、新市“四栅”是“立镇”扩大防护的必然产物,也是“镇守”军事性向经济管理转变的重要标识。

新市自北宋朝廷实施“镇守”之后,新市地处江南平阔湿地,一望无际,河网如织,而此地市集频繁,且规模日见广大,市集之地却又往往是盗匪出没最为频繁的地方,鉴于此,就有必要扩大兵寨栅栏,于是就有“四栅”之设,以防护集市安全。

水乡栅栏一般是通过用条木立栅于河道,形成阻挡防线,这是当年最为实用的一种防御手段。栅栏建立之后,船只通行受到阻拦,盗匪企图驾船作案抢劫,就很难得逞,如此治安措施,有效保证了集市百姓的交易安全。

另外,栅栏一设立,集市便有了固定的区域,新市的范围就有了具体明确的界定。随着东南西北栅栏的关隘设立,每一个方位的河流主道设立一个“关“,于是便有了东关,西关,南关,北关之称,而人们则俗称古镇方位的地名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

从以上情形来看,新市地域范围的形成,也是因“镇守”的治安职能进一步扩大发挥而必然形成的。

四、明朝开始,新市“镇守”军事化,向以地方经济管理为侧重的“巡检司”改变

从目前史料上发现,新市的“镇守”军事化机构向经济管理为中心的机构转变,应该是从明朝初洪武年间正式开始。关于这一点,清代顾祖禹编著的一本明代兵要图藉《读史方舆纪要》中写得比较清楚:

新市镇,县东北四十五里。……洪武初置巡司,并置河泊所于此。嘉靖中,倭贼尝突犯其地。今泊所废,而巡司如故。

上述文字中谈及“巡司”,即为“巡检司”,是地方治安机构,百姓称其为“衙门”,它应该是行使政府综合行政职能,而偏重于治安管理的机构,正因为它迎合江南水乡特点,陆地上罕见盗匪作案,所以重点打击水上盗匪,这也相当于目前“水上派出所”的职能。当年的河泊所从属于“巡检司”管理,但司职不同,主要以课税管理为主,故而机构专业单设另置。

新市“巡检司”是在公元1368年—1370年之间,机构驻地原在“屠家堡”,后因管理范围扩大,当年下舍蔺村荷叶浦的巡检寨机构并入了新市巡检司,人员增多,便迁往新市靠近“西潭”的马公桥往西一带的地方,即原荒废的吴越国造的“双塔寺”内。而“河泊所”因其渔课之需,则设在运河畔的“屠家堡”处,明代的《仙潭志》中记载很清楚:

巡检司在马公桥迤西,今称“西衙”。按“慧通寺寺碑”载:本司在洪武初年建。

嘉靖《德清县志》中,对新市巡检司的迁移,作了说明:

洪武初,革去巡寨(荷叶浦巡寨)并镇将之职于巡检以镇之,西关则以废寺之址而立司焉。

上述文字表明很清楚,自明代洪武年间起,“镇将之职”以“巡检”代之,一个新的时代将郑重宣告“镇将”的未来使命,是以参与经济管理为己任,推动古镇的经济发展。

五、新市“西河口”,是“巡检司”对新市地方经济管理的特色模式。

根据考证,当年位于目前西河口有一处“乌风漾”水域,它是整个新市古镇中最中心的河流活动区域,也是全镇商贸,水上交通最为活跃的水域,船舶通行、停泊及船只调向行驶很方便,这里的河流能幅射到新市任何一处方位。农民早市出街划船进入镇区,“乌风漾”是一条便捷之道,一下子就进入了镇区腹地。当船一靠岸,船家上岸后就到了市场繁华的“西河口”,沿街的米市,猪市、鸡市、羊市及鱼市,就全部集中在附近的街道上。这里的人流与货流都很方便,所以,当年的“乌风漾”就成了新市商贸“泽国渔盐”的集中营。

限于当年的经济与不发达的生产力,集市交易多半是在水上进行,“乌风漾”便成了新市商贸集市的地理优势区域。自宋代政府在新市立镇以后,便开始例行对新市的防匪阻盗管理,在明代,政府强化了镇区安保事务的常态化管理。当年“乌风漾”的良港优势,政府设计了新市镇集市全面管理方案,所有进入新市境内的商贸船舶,一律从“通市桥”进入。其他关栅在特定时间内一律关闭,这样,百米水域的“西河”便只有“通市桥”一个进口,而“乌风漾”正处于“通市桥“到“西河“的进口之处,人们习惯称其一带为“西河口”,久而久之,百姓约定俗成,“西河”一带统称为“西河口”。

明朝巡检司对新市集市的管理,见证了当年政府参与新市经济管理保驾护航式的推进发展,“西河口”的特色模式是符合新市地理地貌的集市管理形式,新市“西河口”目前已经成了江南罕见的景贸一体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值得史学家对新市历史文化关注引发重视的研究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德清   市地   盗匪   驻军   江南   北宋   朝廷   集市   古镇   经济管理   当年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