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慈山寺!欣赏“法身万象”的佛教艺术,感受信仰意涵

文︱李钧杰

远眺吐露港公路旁的八仙岭,可见一尊身高70米、素白色、右手持摩尼珠、左手持净瓶的观音圣像耸立在山麓之下,这便是慈山寺,也是海内外朋友在社交媒体打卡的著名佛教地标之一。看官们不要误会,拙文重点描述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下文简称博物馆),它坐落于观音圣像的底座之中,营运至今已有三年多,是由基金会营运对公众开放、具佛教艺术色彩、置身于佛教道场的博物馆。它在香港是独一无二的,因大部分香港博物馆是公营的,放诸全球,也只有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能与其并驾齐驱。

去年在疫情尚未肆虐之际,我有幸亲临博物馆观赏展品。从规模、藏品的数量与种类来说,该馆定位很精准,经营理念是小而精美。常设展馆以“法身万象”为主题,当中佛像约有100尊左右,以汉传居多。目前展馆展示的藏品数量有105件,而在网上显示一共有93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该网站刊载诸多佛教藏品,我可以用滑鼠展示特定展品的三维及介绍,一并满足视觉和知识的需求。

藏品的时间横跨1,700多年(由公元2世纪至公元1911年),而且地域辽阔,囊括东亚的中日韩、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和尼泊尔、东南亚的印尼和中南半岛诸国(泰柬缅)。博物馆策展人颇有心思地以四个主题:护法神威、妙变神通、慈悲誓愿、梵宇佛光等作串联,在不同空间里展示一尊尊佛教中的护法天王、弟子及罗汉、菩萨与诸佛的形象,千姿百态,个个都眉清目秀,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我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本波澜壮阔的立体佛教艺术故事书,沿着丝绸之路诉说佛教文化流播轨迹,短短数小时便上了一堂亚洲佛教艺术史课。

佛像具有多重意涵:历史、艺术及精神的。我们除可以欣赏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外,亦能知道不同地区人们的面貌特质,更能折射出它们代表的信仰意涵。原始佛教时代,佛教蕴含无我和无常的观念,所以没有明确的造型,往往以象征物如F轮、佛足印等来寓示佛的存在。后来,工匠因应善信对教法的不同需求,而塑造不同样貌的佛像造型,令人们形象化佛像背后的精神意涵,触动内心的灵性世界,借以产生礼拜佛像的行为。

这也回应“法身万像”的主题,不同人各有不同的动机观赏佛像,有的人会以艺术美态来欣赏,有的人会以历史文化角度来剖析,有的人是虔诚信徒感通佛像反思身心识念的流转。从而说明这博物馆除了作为展示、教育这些一般性的功能外,其独特的价值就是塑造以艺术疗愈为内涵的体验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展柜使用低反射玻璃,能降低整块玻璃反光效果,让我能够清楚地欣赏展品,提升观展五官的体验,尤其是作为典型手机控的我,可以疯狂地拍照而没有反光,感觉超爽。

我向大家推荐一件是犍陀罗、贵霜王朝时期(公元1-3世纪)的释迦牟尼佛立像。犍陀罗为古代印度十六国之一,位于古印度的西北部,即今日巴基斯坦北部与阿富汗东部一带,曾受到希腊化王国的统治,艺术风格深受希腊、罗马影响。这亦是佛教从无偶像时代进入偶像时代。此尊佛像具有西亚人的高鼻深目、五官深邃的轮廓,眼睛刻画细致,嘴角略抿,神态端庄。身形方面,挺实胸肌,小腹微突与略屈的左腿,姿态优雅,颇为生动。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佛教   法身   万象   艺术   希腊   印度   展品   藏品   佛像   公元   博物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