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回响丨期待潮州输出更多食品工业发展经验-对话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联合党委书记张俊修

近期,《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开辟“制造至‘潮’——潮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栏目,首发报道《一座中国食品名城的变革与新路》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和讨论。记者就此专访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联合党委书记张俊修。

30多年来,张俊修见证并深度参与了潮州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潮州食品产业发展多年来形成诸多可复制的产业发展经验,为广东省食品产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他建议,未来政府一方面应细化此前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为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大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企业落地潮州,促进大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融合发展。

张俊修

潮州食品产业传承了先人智慧

南方日报:潮州是广东目前唯一一座“中国食品名城”,潮安区庵埠镇被评为“中国第一食品名镇”,饶平县钱东镇被评为“中国盐焗鸡之乡”。在您看来,潮州食品产业发展取得这些荣誉称号的底气和基础来自哪里?

张俊修: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潮州食品产业之所以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发展并逐渐壮大,还收获了“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第一食品名镇”“中国盐焗鸡之乡”等荣誉,其首要原因在于潮州食品产业传承了潮州人民的智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凉果。我们常常说广东有“四凉”,即凉果、凉粉、凉茶、凉(莨)绸,其中凉果就是潮州的先人所创造的。

潮州盐焗鸡工厂,工人正在分装产品。 黄敏璇 摄

为何说凉果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实际上,潮州凉果和北方蜜饯非常不同,后者是用可直接食用的水果进行糖渍后制成的,例如苹果、梨、杏等。然而潮州的凉果是以不能直接食用的水果进行腌制后,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休闲食品。这些产品不仅老少皆宜,而且有生津止渴、润肺等效果,例如老香黄(佛手果)、话梅等。如话梅由青梅制成,未加工的青梅根本无法直接食用,因为太酸了。潮州先人便用盐进行腌制,将酸度去掉后再进行漂洗、加工,最终做成可食用的话梅。像这类传统腌制技艺制成的凉果,在潮州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潮州市潮安区大量村民家里开始做凉果为生。可以说,潮州食品产业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凉果赚来的,是通过传承先人的智慧得来的。

自此之后,潮州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从传统的纯手工制作逐渐演变成半机械化制作,例如通过工艺改造改变晾晒方法,从利用阳光晾晒变成用红外线加温烘干。另一方面,产品从国内销往国外,出口量大增。此外,潮州的凉果制作工艺还和北方蜜饯的一些制作工艺进行混合创新,例如采取北方蜜饯糖渍的方法,生产出话梅丹等创新产品,促进产业发展。

因此从历史上来讲,潮州食品产业源自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而且创新能力强,这些都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南方日报:潮州食品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对全省食品产业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张俊修:潮州食品产业对广东食品产业发展贡献很大,总体可以归结为五点。

第一点,是传承发展了广东“四凉”中的其中之一——凉果。

第二点,则是潮州食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例如在庵埠镇,全镇既有生产企业,又有包装企业、物流企业,几乎各占一半,食品企业基本不出镇就可以解决包装印刷、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食品检验机构,庵埠食品工业卫生检验所是全国最早一个镇办的食品检验机构。当初庵埠镇获得“中国第一食品名镇”的很大原因就在于这里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而且拥有食品检验监督单位。总的来说,潮州食品产业完善的产业体系是模块化的、可复制的,为其他地方发展食品产业提供了科学、合理且完善的产业链条模板。

2018年潮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潮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为广东第一个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支持食品产业发展的地级市。这是第三点。

第四,潮州是食品产业里最早进行产学研实践的地方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潮州食品企业就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包括管理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包装设计创新等。这些高校中部分教授还是设在潮州的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凉果分会、糖果分会和潮式月饼分会的负责人。在此背景下,潮州食品产业的产学研成效对整个广东食品产业的产学研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此外,潮州食品产业多年来的发展培养了大量食品行业的优秀顶尖人才。

细化政策为产业提供更大空间

南方日报:据您观察,当前潮州食品产业发展遇到哪些难题?对此您有何建议?

张俊修:潮州食品产业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主要是原料问题。潮州地少人多,目前食品行业很多原料都需要靠外省甚至国外供应。疫情至今,潮州食品企业很多都是订单多,但是订单完成率不像过去那么高,问题就出在原料供应上。若原料供应得上,或许是另一番天地了。另一个问题是创新,很多企业还需要加强技术改造,从而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对于原料问题,政府方面可结合乡村振兴以及广东帮扶中西部省市的契机,与这些省市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既解决当地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问题。

南方日报:今年潮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下定决心把食品工业搞上去。针对潮州食品产业未来突围发展,您还有何建议?

张俊修:第一,建议发挥潮州菜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牛肉丸等食品加工,特别是做强牛肉丸产业。

第二,建议进一步细化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潮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更大发挥空间。

第三,建议加强各大院校和食品企业的产学研融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第四,潮州要加大对大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企业落地潮州,让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创新能力与本地食品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创新能力进行融合,同时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

我了解到,最近潮州正在加大对食品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我相信潮州食品未来的发展,将不仅仅是输出一种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模式,还可以输出一个大中小企业、多行业企业集聚融合的食品产业链条模式。

总的来说,潮州食品产业这些年的发展经验无愧于“中国食品名城”这个称号。希望未来潮州总结出更多经验供其他地方复制,取得更多成果让大家借鉴,助力广东省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敏璇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潮州   潮州市   食品   产学研   话梅   南方日报   广东省   广东   食品工业   党委书记   中国   医药行业   期待   经验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