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娣:为女排奋斗一生,保护过王治郅,去世前劝郎平回国执教

2013年4月5日,某处公墓外围着一层又一层的人。

每个人的脸上神情悲痛,有的还偷偷的抹着眼泪。

之所以情绪会如此悲伤,是因为今天是陈招娣遗体下葬的日子。

当她的女儿手捧遗像出来后,前来吊唁者的情绪更加难过。

陈招娣的去世震惊了整个体育界,震惊了每一位球迷。

郎平也因此再次接下国家队教鞭带领女排再次出发。

很多不看排球的人不懂为什么她的去世能引来这么大的轰动。

等他们细细看完陈招娣的人生后,发现她真的值得......

01

1955年杭州的一户家庭里,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孩子。

男子在听说又是一个女孩后,有些失望的闭上了眼。

为了能够生下一个男孩,他给这个女孩取名陈招娣。

寓意着这个家庭能够得到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欣喜的是,陈家第四个孩子正是男孩。

然而这名男子留下妻子和四个孩子因癌症早早的离开了人世间。

作为家里的二姐,她从小就十分的懂事。

帮着家里大人做家务,照看弟弟妹妹。

即便在懂事,母亲也不想让她失去本该有的欢乐。

因此陈招娣总能有时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或许是家里没有了父亲这样的顶梁柱。

总之陈招娣从小的性格就十分的坚强。

抽陀螺、打弹珠这些游戏玩起来比男生还要厉害。

不仅如此,她还十分热爱运动。

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打一打乒乓球、玩一玩篮球。

热爱运动的她从小身体十分的健康。

那时候时不时的就会有人劝她的母亲把陈招娣送去学体育。

然而陈母并没有动心,她只希望女儿能够健康长大。

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

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拮据的家庭环境塑造了她一个极为优良的品质。

那就是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最好才肯结束。

于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是不错的。

本以为日子会这样云淡风轻的过去,没想到的是。

1971年,正在上课的她被老师叫了出来。

原来是体校教练选中个子高挑的她练体育。

彼时已经16岁的她显然错过了体育启蒙的最好年纪。

不知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的她竟然真的去练了排球。

1972年,陈招娣又被推荐着来到北京体院的青训队训练。

初到这里时,她就被场上队友高超的球技所震惊。

甚至在那时队里的教练在看完她打排球以后。

一致认为这个从杭州来的小女孩“没什么天赋”。

教练的评价很快就传进了陈招娣的耳中。

难过的同时,内心中不甘的情绪在熊熊燃烧。

从小做事就要做好的她,开始队排球格外的认真。

每天天不亮,她就在训练馆里熟悉着今天的训练项目。

人都走散了,她还在训练馆里联系着自己错误的地方。

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室友能看见陈招娣躺在床上休息。

大多数的时间 ,都是在训练馆里见到她的身影。

付出了百分之 三百的努力的陈招娣。

实力也在一点一点的向前走。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她就从曾经那个全队垫底。

一路走到了全队前几名的位置。

这让一旁的教练看在眼里惊喜不已。

一直到在青年队毕业的时候,陈招娣的实力成了队里绝对的第一。

优秀的她也被前来选队员的八一队所看中。

02

进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着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军人。

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陈招娣一直以来的性格十分吻合。

骨子里的那股倔强,使得教练十分看好她的未来。

在八一队训练的那段日子里,陈招娣的球技再次出现增长。

对于一些战术的使用她很快就了然于胸。

实力强劲的她很快就被调整进国家队训练。

不管在哪她一直都保持着苦练的精神。

甚至在发生的故事还被写成了课文编进了语文课本里。

陈招娣在国家队的时候就是全队的精神领袖。

她用自己的意志力影响着身边每一个队员。

女排精神的内核就是哪怕在绝境中也不会放弃。

恰好陈招娣就是这样一个人。

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会拼劲全力的努力。

哪怕只有一点点的上升空间,她也会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只要站在场上,陈招娣就会豁出性命去打。

1978年代表八一队参加比赛时,她就因阻拦进攻导致左臂桡骨受伤。

次年,日本访问并且要和我们打一场排球赛。

当时国家队派出了全部的主力,陈招娣自然在其中。

当时的她身上的伤势并没有完全恢复。

比赛中只要有一点不下心,很容易出现复发甚至还会更加严重。

接到命令的她没有半点犹豫。

比赛中,她进行常规拦网时,手臂被排球狠狠的砸中。

直接导致她左臂桡骨断裂。

哪怕她还想留在场上。

伤口的疼痛使得她根本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无奈只好被换下场,看着队友继续比赛。

伤筋动骨一百天,为了让她不留下任何隐患。

医生建议她在伤势没有彻底痊愈之前不要练排球。

然而十分倔强,内心充满使命感的她两个月后就出现在了全运会的赛场上。

左臂打着绷带比赛的她,感动所有人。

带伤上阵的事情还不止这一次,

1981年世界杯的最后决赛上,她的腰扭伤了。

可她硬是咬着牙打完了这局比赛。

挺着腰伤的她硬是和队友拿下了国内三大球领域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上台领奖时的她几乎已经无法站立。

还好是在队友的搀扶下,才勉强站到了领奖台上。

结束比赛回国接受治疗的她被告知。

她腰的扭伤程度很可能严重影响她之后的生活。

瘫痪的风险也不是没有。

所以医生建议陈招娣应该立马退役。

可她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安排。

当时队伍在拿下第一座冠军奖杯后,队里球员严重流失。

都是到了年纪,因状态下滑离开赛场的。

这时候她要是离开很可能让整体实力又下一层。

为了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她不断的往返在训练场和诊疗室。

身为领队的她,在拿下第一座冠军奖杯的她大可以退役。

内心的使命感和骨子里要做就做最好的倔强。

使得她只要能站起来,就一定会出现在赛场上。

这也让腰伤伴随了陈招娣一生。

1982年拿下有一座冠军奖杯后,

陈招娣的腰伤实在是严重,于是她选择了退役。

尽管离开了赛场,她和排球、体育的缘分依旧没断。

退役后的她还曾出任女排的主教练,1993年回到了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

尽管新工作与女排没有什么交际,可她依旧十分关注女排的发展。

2006年陈招娣成为了一名少将。

2008年身居高位的她曾在现场解说女排的比赛。

为新一代的女排姑娘们加油打气。

当陈招娣的声音在画面中响起,观众们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或许是前辈在观看自己的比赛,新一代的球员们纷纷卯足了劲。

当年那支实力断档严重的女排跌跌撞撞的拿到了一枚铜牌。

03

英雄都会有迟暮的那天,她也不例外。

人到晚年,她患上了直肠癌。

家里逝去的亲人都患有类似的病症。

经历好几次手术后,一切明显趋于好转。

没想到术后没过几天突然恶化了。

病魔一直折磨着这位”独臂将军“。

甚至一度让坚毅的她对女儿说道“要不别治了”

病情如此的不乐观,可她依旧在为女排做着充足的打算。

当时的女排在正处在最低谷的时候。

是她劝慰着郎平回国放心大胆的执教。

2013年4月1日,陈招娣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女排的灵魂人物,倔强而又坚毅的女将军彻底离开了我们。

4月5日那天,人们自发的聚集在八宝山。

场外的球迷们神情悲痛,老女排的队员们同样有的悲伤到停滞了步伐。

葬礼结束后人群久久不肯散去。

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陈招娣。

女儿郭晨更是投入到排球领域,回到了母亲曾经奋斗的地方。

陈招娣的真的是为女排,为体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运动员时期不管轻伤、重伤,只要能站着。

她就死死的钉在场上,有一点力就奉献一点力。

退役后在新的岗位工作的她,又用自己的力量。

保护过太多个年轻的运动员,王治郅就是其中之一。

做为中国体育的先行者,陈招娣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她所留下来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学习。

结语

英年早逝的她让所有人都觉得上天不公。

可她却将自己短暂的生命,用自己的倔强书写的足够精彩。

陈招娣证明了,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曾经被教练认为“天赋不好”的她不还是成为了世界冠军。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学会这样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生活中,使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有意义。

同样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她,永远深刻的怀念着为女排奋斗一生的陈招娣、

永远怀念那个即便病重在床也依旧为女排谋划未来的陈招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女排   左臂   场上   排球   队友   国家队   倔强   教练   实力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