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重镇小营桥,清河大楼何去了

北京北五环外的清河在北京是很有名的地方,清河地区现在属于海淀,在解放前曾经隶属昌平,1949年5月设清河镇,1959年11月设清河街道,1963年3月清河街道单独建制。清河镇曾名清河馆、清河社、清河店,距离德胜门仅九公里,是当年京北的第一古镇,境内一条清河由西向东穿行于清河地区。解放前清河有座广济桥,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目前该桥仍然保存完整,整体迁移至清河支流小月河了,属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

迁移后目前的广济桥

目前的清河水闸

关于清河名字的来源,与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有关,郭守敬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地区,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公元1262年,元朝重臣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由于当时的清河两岸频发水患,民不聊生,百姓受尽了水患之苦,郭守敬提出了兴修水利建议,元世祖忽必烈采纳郭守敬意见后,疏通了河道,使水患变水利,为了表达思乡之情,郭守敬就以家乡邢台地区清河县的县名为这条河命名。

关于清河小营名字的由来,据说杨家将曾与辽兵大战城北高梁河,交战时辽兵的大本营就在今天的清河,目前清河以西的百望山上依然有佘老太君的望儿雕像和佘老太君庙,佘老太君雕像屹立山顶,两眼远望的正是东方的清河地区。另外,明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居庸关后,大军沿德昌路直逼北京城,在进军北京的途中,曾在清河扎营,这也是清河小营名字的由来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有座李自成的雕像就放置在北京德胜门外十公里的小营,后来为了修八达岭高速(G6京藏高速),就把李自成塑像移到了昌平西关。

从清河小营迁移至昌平环岛的李闯王雕像

清河小营名字来源之二可能是源于目前的小营桥东北、现在的莱圳家园北面、西小口路南侧的东升小营村,小营村传说是明代军屯驻地,逐渐成村,有“东升粮仓”之称。

小营村

关于清河大楼,源于清河镇清末开办的一所著名的军官学校,原名是保定军校清河预科。现在328、518、476等公交都有一个清河大楼站,人们却找不到清河大楼,还有人把清河大厦误认为清河大楼。其实清河大楼就与这保定军校清河预科有关,原是军校的一座上百米长两层楼高的水磨青砖灰瓦白灰勾缝的古建筑,此军校早于著名的黄埔军校,曾为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军事人才,晚清军事现代化的人才摇篮,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团长关敬陶就毕业于清河军校。七七事变后,华北伪陆军军官学校于1939年10月,迁至校内;解放时清河这个地方还很偏僻,老军校地界内驻扎着一支部队,部队家属就住在清河军校改建的宿舍里,宿舍的地面是厚厚的纯木地板,军校建筑是二层楼房,楼层有长廊连接。后来,这个地方驻军规模慢慢扩大,原来的两层清河大楼被拆除了,建成了新的营院,就是二炮现在的火箭军,但清河大楼得以名存,沿用至今。

历史上的清河大楼

另外,清河镇出名还在于清河毛纺厂,它是官商合办的中国第一座毛纺厂,创办于光绪30年即1904年,曾隶属清政府陆军部,以生产毛呢、毛毯军需产品为主,完全由军队控制,工厂主要领导管理人员佩带将校尉级肩章;另外,孙中山先生曾经视察清河毛纺厂。如今清河毛纺厂原址已经成为了华润橡树湾小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清河   邢台   大楼   水患   太君   毛纺厂   重镇   军校   雕像   北京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