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年轻人烧香拜佛热,不必“如临大敌”

王雅婷(西南科技大学)

3月21日,话题#媒体评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根据同程数据,自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寺庙类景区门票的出售率同比增长310%。寺庙,已然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打开小红书,搜索“寺庙”“拜佛”等关键词,相关的帖子数不胜数。许多年轻人定期去寺庙拜佛烧香、购买周边,并将经历发布在小红书上,吸引了一大批“身虽未至,心向往之”的年轻人聚集在评论区,接力诸如上岸、高分的愿景。对此现象,有媒体批评这是年轻人不上进的表现。然而,果真如此吗?

年轻人前往寺庙拜佛,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回归现实生活后便会随意“摆烂”。每年的中考、高考、考研季,不少学生都会前往寺庙烧香祈福,甚至不少学校组织学生考前集体前往寺庙祈福,结束后金榜题名者大有人在。可见,上进和拜佛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媒体对年轻人的拜佛行为不必如此“如临大敌”。

探究原因,年轻人前往寺庙打卡,主要在于缓解压力和寻求安慰。类似于寺庙烧香这种在部分媒体看来不学无术的“迷信”行为,也早已有之。从代表好运的锦鲤到塔罗牌、星相运势,被赋予人性化寓意的符号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同于古代社会的封建迷信,上述现代年轻人的祈福行为更多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暗示:心诚则灵,好运齐来。

归根结底,如若不是现实太苦,年轻人又何必转向虚幻的玄学?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年轻人生活的失控感与日俱增:毕业即失业、996无处不在、互联网大厂裁员、考研考公考编成救命稻草……一面是学历贬值的焦虑、一面是裁员加班的压力,处于校园和职场的年轻人都在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这堵名为“现实”的围墙。在这种情况下,内卷与内耗成为了年轻人的常态。

想要摆脱内耗,但无法从处处碰壁的现实中求解,于是年轻人只好转向玄学,拜佛由此成为了年轻人的安慰剂。带着彷徨不安的心情,踏进作为祈求庇佑之所的寺庙,虔诚地点上几支香烛,弯腰跪地磕头行礼,再面对神明默默道出此行的来意。一连串流程走完后,祈福便结束了,但祈福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却远未结束。正因如此,才有如此多人选择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前往。

从“影堂香火长相续”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祈福者不同,祈福的地点也不同,相同的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对未来的期许。因为仍相信希望,所以才怀揣期待;因为“尽人事”仍有意义,所以短暂的“听天命”才足够宽慰人心。祈福拜佛过后,谁说年轻人不会再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俗世的战斗?因此,不必对年轻人的热忱“如临大敌”,社会应当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如临大敌   年轻人   内耗   玄学   景区   寺庙   无处不在   上进   年轻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