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不是“增高神药”

3月起,我国儿童身高的“新标准”——《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正式施行,平均身高较以往有所上浮,引发家长讨论。

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儿童生长发育专家提醒,生长激素并不是人人都能用的“增高神药”,家长要建立起正确的身高管理观,与孩子一起拒绝“身高焦虑”。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见习记者 厉思璇

生长激素只能用于对症治疗

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儿科领域使用的生长激素,在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上与人垂体生长激素一致。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儿童的身高增长。

“儿童的身高60%—70%由遗传决定,同时也受营养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家庭生活方式等多种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主治医师谭慧园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儿童的营养水平有所提升,体现为平均身高有所上浮。

以4岁女童为例,2013年旧标准中,4岁女童中位身高为102.7厘米;今年实施的新标准中,4岁女童的中位身高为103.7厘米。

“矮小不算是一种病,而是对一种状态的定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主治医师郑美玉解释,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中,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即处于后3%)。

一些医药代表利用家长为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某生长激素龙头企业的年报显示,其2015年收入为24.05亿元,到2021年收入已超百亿元。公开报道称其“收入90%以上都来自生长激素相关产品”,另一份文件则显示其“70%以上生长激素销量依靠民营医院”。

对此,有医生坦言“目前过度检查和不规范检查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医院用不规范的手法做检查,检查结果拿到之后就开始给孩子使用增高针”。

实际上,生长激素只能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围。绝大多数孩子通过常规的饮食、运动、睡眠指导,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就能“追”上正常身高。

“有的家长到门诊说,我觉得孩子太矮了,想长到多高多高,能不能开点生长激素。这是很不理性的行为,我们一定会做好科普和劝导。”郑美玉说,正常儿童注射生长激素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尤其是骨龄较大、骨骺线已经闭合的孩子,如果乱用生长激素,可能导致骨头畸形生长。

“长得矮”还要警惕其他疾病

林女士的女儿快4岁了,现在身高在93—94厘米,“早上量的话能到95厘米”。

根据门诊常用的遗传身高计算公式,女孩身高的期望值为父母身高之和减去13厘米,再除以2,有上下5厘米的波动范围;男孩身高的期望值则为父母身高之和加上13厘米再除以2,同样上下波动5厘米。

林女士了解到,身高处于后3%左右的女孩最终身高在151厘米左右。“我和先生都不高,女儿的遗传身高在150—160厘米。所以只要女儿健康,即便在后3%,我们也可以接受。”

谭慧园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她认为,像林女士女儿这样,身高较长时间处于后3%的情况,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能排除慢性过敏性疾病、某种营养素不足、睡眠障碍等的风险。

“生长激素不仅影响孩子的身高,还会影响人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如果孩子4岁后有发育迟缓现象,还是建议到生长发育门诊查查原因。”她说,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医生会进行生长发育指标监测、骨龄检测等。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等情况,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生长空间越大,治疗后成年身高获益越大。”郑美玉说。对于没有用药指征的孩子,医生则主张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今晚睡前身高稳定在93厘米了。”督促女儿专心吃饭、每天摸高后,林女士持续记录着女儿的身高,“先自行‘追高’几个月,实在不行再去看专科。听说生长激素可能有副作用,我们能不打就不打。”

郑美玉介绍,注射生长激素确实有一些副作用,包括良性的颅内压增高、肝功能轻度异常、血糖波动等,但停药或者减量后都会消失。“有人担心打了生长激素会长肿瘤,实际上如果孩子本身没有肿瘤,注射生长激素并不会长出肿瘤”。

谭慧园认为,生长激素已在临床上应用了30多年,主要应用于矮身材患儿,“其收益远远大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风险,家长应该理性听从医生的指引”。

一般要持续治疗2—5年

儿童的身高会影响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后,如果身高低于同龄人,儿童可能感到自卑。

从门诊实际情况来看,郑美玉和谭慧园都认为,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身高意识,到7岁以后,有的孩子会表达出“我想长高”的意愿。步入青春期后,孩子还可能受到社会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对身高有更高的期待。

“我虽然只有157厘米,但也能穿搭得很好看。”小峰喜欢在社交媒体上传穿衣搭配视频。他坦言,读书时曾了解过“增高针”,但父母认为每天打针太难坚持,最终放弃了。

生长激素产品主要分为粉针、水针和长效水针。以需要每天注射的粉针为例,过去每年费用在2万—3万元,如今已降到1万元上下;每周注射一次的长效水针,以往每年要15万元以上,如今也降到6万元左右。

生长激素要打多久?谭慧园介绍,一般而言治疗过程会持续2—5年,具体时间根据不同疾病而定。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可使用至骨骺融合;大部分矮身材患儿在获得满意身高后,或骨龄达到14岁、生长速率小于每年2厘米的,可以考虑停药。

除了价格外,由于第一和第二代产品需要每天注射,还得定期到医院复查,时间成本也很高,不是每位父母都会依从医生的治疗方案。“我会建议他们认真听听孩子的想法。”郑美玉说。

谭慧园介绍,除了矮身材儿童外,还有部分患儿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比如临床诊断为‘性早熟’的患儿,预测成年身高为矮身材或比遗传身高矮超过5厘米,同时在控制性发育进展的过程中生长速率小于每年5厘米的。这种情况,也会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去年,广东联合河南、山西等13个省区组成采购联盟开展带量采购,生长激素被纳入其中,价格已进一步降低。

更低的采购价格、更高的可及性,对确有需要的孩子而言是好消息;但同时,社会中愈发普遍的身高焦虑,可能也对行业和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林女士、小峰均为化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生长激素   生长发育   门诊   生长   身高   女士   家长   女儿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