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以科创为“杖”,攀过产品开发“一山又一山”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在铁轨上呼哧而过的火车,和高山顶的铁塔,它们会有什么关联?在扬州华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里,记者看到了被用于铁路火车头内燃机车发动机上的ADI气缸套,和用于高空的双流向主动式防雷装置系统,前者于2007年被铁道部下达499号红头文件在全铁路推广,后者填补了防雷行业的空白,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这两个看似“隔行如隔山”的产品,是这家扬州企业20余年坚持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的最好证明。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的华铁公司,探访行业“小巨人”的科创之路。

创新尝试,扬州产新型气缸套获铁道部推广运用。山河岛,是扬州自然地貌“七河八岛”中的一岛。每天,在这座小岛连接陆地的通道上,有很多大货车进出,它们大多是来往华铁集团的运输车辆。“我们是中铁总公司和中国中车的定点生产企业,已生产经营铁路配件20余年。”华铁总经理徐志富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生产的铁路相关配件占全铁路的30%。从国企辞职用一台机床创业,到获得行业认可,科技创新是企业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2003年我在走访市场时了解到当时的铁路火车头内燃机车气缸套存在不耐磨、使用寿命短、能耗高、不环保等缺陷。”发现这一现象的徐志富,就想把一种优质的ADI材料(即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移植运用到铁路内燃机车心脏部位的发动机气缸套上,来提高它的耐磨度和使用寿命,节能环保,降低检修成本,提高铁路的运行效益。这个大胆的创新想法在他脑中萌芽,当时处于微小的工厂并不具备这种高精度严要求产品的生产能力,缺少大型加工机床及离芯浇铸机等生产设备。

现实并没有阻挡他的脚步。带着这个想法,徐志富开启了研发试制之路,冒着风险大胆地筹集资金,迅速购买了专业设备,聘请了技术人员,用探索坚持的求证精神推开了研发试制之门。没过多久,华铁研发的“高耐磨节能型ADI气缸套”正式“出炉”,装用在天津、沈阳、乌鲁木齐、湖南株洲等四个不同气候、地理环境下的内燃机车上运行45万公里,以其耐磨、低噪音、轻质、寿命高、自润滑、节能环保等优势,将发动机气缸套的使用寿命提升2-3倍,赢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最终,铁道部于2007年下达了499号红头文件,建议在全铁路推广使用这款扬州企业自主研发的“高耐磨节能型ADI气缸套”,并于2012年获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因此,2016年,华铁作为第二起草单位和第二起草人,参与撰写了国家铁路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潜心研发,三年跨行苦磨新领域。虽然产品受到行业认可,但徐志富并没有止步于此,时刻保持着一颗创新之心的他,在2013年推开了又一个新领域的大门。

“当时我认识了一位铁路行业电务的副总工程师,在一次偶然交谈时他谈起自己在日常工作巡查过程中发现,在装有特定装置的位置不容易受到雷击,这让我十分好奇。”无心的交谈,被有心的徐志富记在心中,他迅速展开了市场调研,发现雷电灾害是当今最严重地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因雷电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而传统避雷产品主要引导电流至地网,主动防雷市场依旧有着巨大潜能。

但仅仅有初步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开发防雷新产品,不仅需要理论研究、实验验证以及大自然中雷电场合的长久应用考核,还需要面临大量资金的投入、长时间的研发试制及用户的认可度等现实问题。

“隔行如隔山,我们在研发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数据去论证电能、化学能、磁场能转化过程中的规律、结构,这已经超出我们企业自身的能力。”华铁副总经理徐帅介绍,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往往需要多方面的专家、机构合力完成,为此华铁组建了防雷产品的核心技术团队,全国各地拜访专家学者,与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院士、教授达成技术合作。历时三年多时间,华铁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双流向主动式防雷系统装置终于诞生。

科创为“杖”,再攀产品新高峰。在华铁产品展示厅里,风力发电场、高铁运行线、加油站、油库等防雷装置运用场景一一得到展现。不同于传统避雷产品,双流向主动式防雷系统是在雷电产生之前,通过装置的布局,将地面聚集的电荷能量进行能量转化并释放,局部降低地面电荷的强度及密度,从而破坏雷电形成的条件,最终达到防雷目的。“这种创新技术填补了行业内该领域的空白,是对整个防雷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经过升级,我们的第三代防雷装置系统可以满足极寒极热、高压低压等各种环境条件,现在已经在石化、通讯、雷达、电力等多个领域投入应用。”徐志富介绍,经过多年多领域的运用,实践验证了双流向主动防雷装置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但企业科技创新的道路并没有尽头,在华铁的“模拟雷电试验室”里,记者看到新一批双流向主动防雷装置进行模拟雷击抽样检测。

“我们要逐步把这项核心技术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智能化,开发生产出一代又一代用户所需、性能良好的防雷减灾智能系统,打造一个防雷行业的国际品牌。”徐志富表示,只有握紧手中的“科创手杖”,才能助力企业一步一步攀上更高的事业山峰,为各领域的安全生产防雷减灾作出贡献,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编辑: 李鑫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扬州   双流   铁道部   防雷   雷电   新城   装置   主动   生态   铁路   行业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