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喜斗的古羌冉駹部落支脉,易守难攻的古羌寨-理县休溪老寨

休溪羌寨,实际上有两处,一旧一新。现在羌人居住的,叫新寨,在新寨下方不远处,有老寨。

老寨据说已存千年,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于是在离老寨不远处重建了新寨。新寨和老寨各自屹立,却相互守望。

上次来蒲溪,本就想逛逛老寨,结果通往老寨的路口上有挖掘机在施工,没法停车,所以就错过了,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农历二月二,在新寨参加完夬儒节出来,又路过老寨,虽然雨雪纷飞,还是忍不住一头扎进去。

或许是两个寨子距离很近的原因,休溪老寨感觉不是那么破败,或许是故土难舍,有村民们常回来看看;或许是老寨虽然不住人,但房舍可以有些别的用处。在一处房前我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吓了一跳,凑近看却发现这院子居然被主人用来养马。

休溪老寨破坏较小,整体风貌还在,倒是一个观察羌寨民居的好样本。

羌寨一般是由上百户或几十户人家聚族而居。出于安全性、生活和耕牧方便的考虑,多选在依山傍水的河谷、半山腰、高半山地带,据险而建,随山依势,高低错落,形如城堡。相传休溪羌寨羌民的先祖为古羌冉駹部落支脉,好战喜斗,因而村寨建设占据高山深谷,易守难攻。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冉駹人,“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

羌族民居的代表是碉楼和庄房。

为防御而生的碉楼在羌族民居中占有重要地位,羌语称碉楼为“邛笼”。它是为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而修造的军事防御设施,与民居、村寨构成了一个宏大而严密的防御体系。

庄房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第三层称为“罩楼”,用于堆放粮食和杂物;中间一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

房顶垒有“小塔”,小塔上摆放白石,为羌人供奉的白石神。羌人尚白,白石是羌族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物,是神灵的化身。一般在屋顶四角供有五块白石,分别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它们是生命的神佑,是精神的寄放。

为防御敌人侵略,羌寨内部所有的房顶都互相连接、四通八达,便于在敌人侵犯时互相支援。有些楼间还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敌人一旦进入寨中,就像进入迷魂阵。

羌族庄房的外部空间形态特征比较统一,但内部空间的组合和分割则千姿百态,有的如下沉式窑洞、有的为四合院格局,家家不同,形式多样。

羌寨民居建筑工艺精湛,构思独特。淳厚的遗风、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使这些古羌寨保存较好,成为中华建筑的源头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骑楼   后汉书   羌族   半山   理县   支脉   碉楼   山神   村寨   好战   房顶   民居   敌人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