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影评:篮球无关政治,篮球高于政治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绝杀慕尼黑》主人公就在一场当权人士的争论中接受了属于人物角色的任务——执教苏联国家篮球队在一个短小段落的铺垫之后,贯穿影片的真正任务以一场略带幽默色彩的记者会的情节浮出水面——战胜美国篮球队。

竞技型体育作为最能激发人类群体意识的活动,让这世界上无数人曾陷入过癫狂。人之所以热爱竞技类比赛,是热爱比赛中那种流汗、拼搏、痛苦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喜悦、骄傲。

01《绝杀慕尼黑》背后的历史因素

美国队在 20 世纪末期的世界篮球领域是个神话一般的存在,在连续36 年的奥运历史上保持着全胜战绩。在篮球比赛中战胜美国队,成为影片设置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从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的题材选取角度来看,在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决赛中,美国队与苏联队的比赛一直是全球篮球比赛历史中的争议问题,故而哪怕影片叙事文本中的结果早已众所周知,也丝毫不影响观众对于影片任务过程的期待心理。

巧妙的是,该类型影片的叙事结构,多是设置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开启叙事进程,随之主人公经历重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跌宕起伏最终任务以反转形式完成《绝杀慕尼黑》所选取的这一慕尼黑运动会的真实历史事件。

从苏联篮球队的角度来看恰恰完美契合了这一影片类型的结构模型。

02影片的细节描写

在影片对美苏篮球对决的最后3 秒的展现中一个长镜头为这场传奇比赛的盛况做了完美的总结。这一长镜头不仅仅利用合适的角度将观众带入影片所刻画的比赛现场,还利用了“慢镜头”配合“消音”的视听修辞。

放慢的镜头打破了电影成像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甚至使观众忘记自身所处的真实时空,只专注于影像本身。

随着篮球穿过篮筐,镜头速度恢复正常,画面声音重现,观众紧张的情绪终于得以释放,却仍旧回味着慢镜头中的激荡与紧张的情绪波动。

这些好莱坞大片惯用的视听技巧,被俄罗斯体育影片尽数应用,获得了良好的观影体验和商业成效。除了上述对关苏篮球决赛激烈的对决场最的镜头调度外,影片在叙事中间段落中描绘球员萨沙与其女友亚历山德拉情感经历的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萨沙在与美国球队比赛的过程中倒地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重疾对生命的威胁让萨沙无法履行与女友登记结婚的约定。

在民政局门口,萨沙与女友分手,随后女友亚历山德拉独自站在民政局门口广场的雕像下,一群群欢庆爱情的人从她面前经过,影片的整体画面和角色亚历山德拉所处的电影空间充溢着喜悦热烈的情绪,唯有亚历山德拉被失望与孤独笼罩。

这一刻的影像,将两种最为矛盾对立的情感融为一体却又借助彼此,表达出直击内心的伤感与失落情绪,刻画出人世间最为基础的情感-爱情 的酸甜苦辣。

在这一幕的视听修辞中,影片充分体现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所具有的视觉美感和在表达情感功能上的独特技巧,令这部极具商业色彩的影片增添了饱含艺术气息的一笔。

03《绝杀慕尼黑》缘何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绝杀慕尼黑》作为一部体育运动题材的俄罗斯影片,仅仅在上述叙事策略和视听表达方面将艺术与商业无缝衔接,还不足以解释其如此卓越的票房成绩。

其成功的深层因素,在于它完关构建出了对全球普遍观众的观影吸引力。俄国形式主义者声明,“电影是艺术,是技术化的艺术,甚至是工业化的艺术,是一种新形式的综合艺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者艾亨能姆提出了“观众内心话语”的新概念。

他认为电影创造者不仅要知道一部影片、一个叙事怎样创造形象及其语义还要知道如何在接受者一方实现作品的叙事意图与表现目的,指导观众是否能够理解影片的表达如何理解影片的叙事。基于俄国形式主义对电影的论述,《绝杀慕尼黑》恰恰做到了从恰当的角度引领观众理解了影片的意图与目的。

这一角度也是该影片超越同类型影片的重要方面,即对普世情感的切入与刻画。

通过电影制作者的改编、包装和创作影片不仅打造出了情感色彩饱满充实的多个人物形象,设置了跌宕赵伏的叙事文本和情节,还在“不裹抉”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影情感。

电影《绝杀慕尼黑》在上述方面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创作者完美地控制了影片的叙事节奏,节泰是商业类型片电影在叙事策略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任务型电影来说,任务的设置各种矛盾点的安排和完成任务过程中障碍的设计都影响着影片的节奏。

在这些方面,《绝杀慕尼黑》充分吸收借鉴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模式。

在影片中,从教练加兰任的儿子患病,到球员萨沙身受重伤,再到球员莫德斯塔斯·保拉斯卡斯的逃跑计划归属于个人的困境与球队在追逐目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处的整体困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影片的矛盾点。

并且这些或大或小的障碍和矛盾点被合理有序地设置在影片的每一个段落中,为影片打造了紧凑跌宕的节奏,成功在观众观影过程中构建出持续性的吸引力。

在影片所展现的慕尼黑运动会篮球决赛下半场的段落中,叙事文本对决赛最后 3 秒钟的节泰掌控更是开合有度赛场上的短短 3 秒钟,在影片中重复进行了3次参照历史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

影片合理构思了对这传奇般的3秒钟的艺术刻画,利用剧中人物的参与和情绪的调动,将影片的情感表达推向高潮并利用比赛结果的反转,在影片结尾完成了本在观众预料之中的反转性叙事,燃起了商业化影片所需的激情与澎湃。

作为一部描写国家级对决比赛的商业影片《绝杀慕尼黑》不可或缺的是情感基点的建立。

然而这部影片却跳出了该类型电影常规的情感基调,并没有选择民族国家之情或者体育精神等宏大的情感作为连接观众的纽带,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小见大,利用人类最基础、最朴素的情感完美展现出电影艺术所具备的接受关学特征。

04《绝杀慕尼黑》带给我们的反思

在影片还原美苏对决比赛前的叙事环节中,固然有对体育精神、训练方法等内容的描写,然而更多的,是人的情感脉动。

加兰任的临危受命和出国比赛,为的是儿子的先天残疾,为的是亲情,却又为重病的萨沙花光了儿子的医药费,在比赛前的紧张时刻,选择支持重要球员出逃。

萨沙与未婚妻之间,流动着的是悸动的爱情;球队的王牌球员谢尔盖与教练加兰任从冲突到和解;球员莫德斯塔斯·保拉斯卡斯放弃故友协助的出逃计划返回赛场。

慕尼黑奥运会篮球比赛获胜,球员们和领队无一例外地把奖金交给教练加兰任,让他为儿子治病这些普通却又珍贵的情感,是篮球与体育外衣下影片的真正内核。

为历史上的那一场传奇对决寻到了最为合理的解答,点亮了每一位观众内心的情感宇宙,从每个人内心都普遍存在的爱与情的角度,带领观众切入了电影艺术表达的真正意图与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慕尼黑   俄国   篮球   球员   高于   美国   影评   观众   影片   政治   情感   艺术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