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孩子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成长过程经历的折射,与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孩子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想要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


重在情感抚养


幼年时,是父母给予孩子情感抚养的黄金有效期。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依恋关系和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时期。


父母最好要亲自养育,并且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回应。


及时正面的回应,会让孩子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接纳、关注和认同,并坚定地相信:我是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被爱围绕。


而这,就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来源。


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内心不会感到匮乏,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对于孩子来说,幸福不是拥有很多的玩具,也不是有漂亮的衣服和零食。


而是每一次受伤都有父母的安慰,每一次失落都有父母的陪伴,每一次开心都有父母可分享。


及时地陪伴、回应和关注,能带给孩子温暖和力量。


这种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都会变成孩子追求梦想、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底气。




重在性格培养


孩子的性格培养,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在儿童成长的最初十几年里,往他们的头脑里塞进去多少信息并不重要。


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展出一些性格特质,包括坚毅、自控力、好奇心、乐观、懂得感恩、热情、激情。


这些特质,才是对一个人一生发展而言意义非凡的部分。


重在人格抚养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也是孩子开始推翻父母权威,渴望挣脱一切束缚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强烈的领地意识,迫切希望能和父母保持距离,以此证明自己长大了。


父母的管教和过多建议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发亲子矛盾。


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像成年人一样被尊重,被当成“大人”来对待,而不是“孩子”。


他们有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认识,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需求。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只有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孩子,孩子才能真正做自己。




没有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


改变孩子的前提,是父母先改变自己。


想让孩子自信开朗,父母要先学会鼓励和欣赏;想让孩子活得有底气,父母要先学会给予陪伴与爱;想让孩子温暖纯良,父母先学会热心助人。


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


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不教而善。


与孩子比肩前行,用父母的成长驱动孩子成长。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沙青

作者:夕暖 来源:洞见父母(ID: fmczs100)
监制:吴炜玲
编辑:雷雯李昂、伍越、周杉、何莉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家:白雪石
实习生:张芷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纯良   都会   新华社   底气   安全感   性格   温暖   父母   阶段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