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实现自主研制太赫兹探测设备,正式运用到南极科研项目!

据中新社援引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消息,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由该台牵头完成了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等实验。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赫兹探测设备首次在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成功运行。

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是独一无二的地面太赫兹天文观测优良台址,也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科学考察地。科研人员分别在昆仑站和泰山站开展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演示实验,首次实现中国自主研制太赫兹探测设备在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的成功运行,并精确测定冰穹A地区0.5THz观测窗口大气透过率,进一步完善了前期太赫兹天文台址测量结果,对未来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观测具有指导意义。为今后在南极深入开展下一代通信技术研究和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头条创作挑战赛#

太赫兹的前世今生

赫兹技术自20世纪初就为人所知,但由于缺乏有效生成和检测这些波的物质手段,直到30年前太赫兹技术才可能应用。

长期以来,太赫兹辐射很少用于科学技术,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太赫兹源或合适的探测器可用; 这个光谱范围通常被称为太赫兹鸿沟。 而随发展这种情况逐渐改变,直到 1990 年代研究人员对太赫兹波的兴趣日益浓厚,越来越多地开始涉足该领域。

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光子学的进步,光子学为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检测以及调制太赫兹信号创造了多种解决方案。 这些进步增强了太赫兹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新努力的动力,快速增加的技术选择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太赫兹于电磁波谱的定位

电磁波谱的范围从较短波长的辐射(较高频率),例如伽马射线和 X 射线,到紫外线辐射、可见光和红外线辐射,到较长波长的电磁波(较低频率),例如无线电波。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对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的研究和控制使重要的技术进步得以发展。 其中一些进展迅速,快速扎根,以至于我们几乎不记得此前的一些生活方式。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使用微波进行无线通信,这使得手机、WIFI网络等的运行成为可能。

然而,但在整个电磁频谱中仍有一个波段几乎未被探,而且又具有优异特性:太赫兹波段。 频率约为 10^12Hz 的电磁波被称为T波或T射线。 在太赫兹范围内使用电磁波谱称为太赫兹光谱。

太赫兹波也具有改变当今技术状态的巨大潜力,就像过去的X射线、红外线或微波一样。

中国在南极的5个科考站,你都认识吗?

1.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长城湾,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该科考站于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谷歌卫星地图(69 22'24.76"S, 76 22'14.28"E)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经过20多年的扩建,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2016年12月,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乘“雪龙号”抵达中山站。中国中山站,1989年建站,老队员经历过睡集装箱,住简易房,经过20多年改造,中山站已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室内全年26 ,还有独家冰景房。

3.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

4.泰山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5.罗斯海新站

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南极对中国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持续不断的科考?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强国,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走别的科技树,那么必须要跟别的大国在相同研究领域进行竞争,必须参与到相同的研究项目中,只为了不会落后。探月,南北极,深海,到底有多少研究后有价值的不一定,但是如果不参与,别的国家发现了及其有价值可利用的资源那也没有咱们的份

矿物质、油气、渔业资源+

领土面积+

国际声望+

科学实验场+

它不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风云变幻的“钥匙”,而且还储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类陷入灭顶之灾的“武器”!



众所周知,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都为
冰川所覆盖,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都储存在南极,这些冰川占全球淡水总量的72%。这是一些多么具有诱惑力的数字啊!然而,巨大的冰盖固然雄伟,所藏的淡水资源固然可观,但你可曾想到,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这其中也暗含着某种危机。因为,地球上有2/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80千米范围以内的地区。而在16个10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3个是沿海城市。因此,如果南极冰盖完全融化的话,那么,地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60 70米,这将使全世界90%以上的大城市都被淹没,成为水下宫殿。到那时,全球的陆地面积将会大大减少,耕地面积几乎为零,工厂淹没,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



南极科学考察,对于了解地球环境的变迁,预测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事业。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是一部为祖国争光、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而拼搏奉献的历史。我国从1984年11月开始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已成功地进行了18次南极科学考察和南大洋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果,提高了我国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正在进行的第19次南极考察,除常规科学考察项目外,还新增了宽频带地震观测、南极湖泊和拉斯曼丘陵地质研究、埃默里冰架与海洋相互作用研究等任务,其中不少项目直接涉及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南极   中国   罗斯   冰川   泰山   科学考察   科考   长城   科研项目   中山   内陆   自主   正式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