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争霸!西安逆袭,武汉落败,成都提速!

作者:子非鱼

01 | 新能源汽车,西安登顶,武汉落败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了风口的上猪,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押注它。

目前的新能源市场格局是,合肥有蔚来,深圳、西安有比亚迪广州有小鹏,上海有特斯拉,长沙有百度。

从新能源汽车产量角度看,此前上海稳坐第一把交椅,其次是柳州、青岛、深圳、广州、南京、西安、合肥、重庆和广州。

广西柳州尽管这是一座综合能级尚处三线的小城,但凭借五菱宏光在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柳州强势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2022年,西安凭借比亚迪大卖成功逆袭,超越了上海,坐上了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宝座。同时,常州凭借理想、北汽和东风日产的生产,也跻身前十。

最近由湖北东风集团降价潮引发的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大战,本质上也是燃油车对新能源汽车下战书。

对于东风集团旗下汽车掀起的这轮大降价,各种解读都有,有人说这是在掀桌子,你不让我吃饭,那大家都别吃了。

公开资料显示,东风集团今年1-2月累计销量为262285辆,同比下降48.48%。

但这种解读显然偏主观了一点,作为湖北最大的集团之一,一步一行不可能意气用事。其根本目的是在回笼资金,助力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升级。

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角逐中,作为燃油车产量大城武汉已经落败。

尽管东风旗下也有岚图这样的新能源车型,但销量在市场中占比几乎可以忽略。2022年岚图汽车全年销售19409辆,今年2月份岚图交付新车仅1107辆。

要知道,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688.7万辆,比亚迪仅“宋”系就卖了47.53万辆。武汉新能源汽车显然已经严重掉队。

02 | 中心城市齐发力

去年武汉曾试图争夺小米的落户,但小米最终选择了北京。

不过,武汉也在努力争取市场蛋糕份额。2022年牵手小鹏汽车,小鹏汽车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小鹏汽车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协议”。项目占地约1100亩,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整车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2023年投产。

除了借出外来势力外,武汉本土的东风集团也在全力押注。本着既然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东风目前研发的9款车型有8款是新能源汽车。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会越发激烈。因为,除了武汉,已经坐上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西安已经画出了更宏伟的蓝图。

不久前,西安出台《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提出202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8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0%以上。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显然被寄予厚望。

西安不只有比亚迪,还有陕汽和吉利,西安要深度绑定这三个企业,试图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万亿的首个城市。

西安之外,早就绑定蔚来的合肥,怀揣着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梦想,在坚定前行。

合肥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中爆发,和其一向出色的战略眼光分不开。

2019年,随着新能源补贴退热,一直处于烧钱亏损状态的蔚来汽车,非常困难,股价大跌。

在对接合肥之前,蔚来已经对接了19个城市。其中2019年5月,蔚来曾宣布将在北京设立“蔚来中国”,亦庄国投将向蔚来汽车投资100亿元,不过这次合作无疾而终。2019年10月,又传来蔚来与浙江湖州合作的消息,最终被湖州官方否认。

后来,又是合肥抛来了橄榄枝,2020年蔚来汽车与合肥签下对赌协议,蔚来汽车的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全球总部则是落户上海。

在蔚来的到来下,合肥又牵手了大众与吉利。并于2022年提出了雄伟的目标:

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超过50%,占全国比重超过25%,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深圳方面,本土的比亚迪自不必多说,它已经凭借着“技术鱼池”中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技术以及市场认可的销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而且,在比亚迪的引领下,深圳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为继续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圳已经牵手比亚迪在深圳第1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开辟出了比亚迪工业园区二期项目,总投资200亿,规划用地面积约379万平方米,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可提供3.6万个工作岗位。

深圳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城。目前拥有这种底气的,也只有深圳和上海了。

此外,作为燃油车产量第一城的广州,始终紧跟时代浪潮,在新能源赛道上,同样位居第一梯队。

广州有土生土长的小鹏、广汽埃安、东风启辰、合创等品牌

广州的野心非常大,作为传统汽车第一城的广州,仍要做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根据《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计划到2025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智能汽车(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新车占比达到80%。

成都和重庆,在这一波新能源汽车产业角逐中,也有所掉队。但两座城市也在拼命发力。

一方面,重庆大力支持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重庆当下拥有长安、长安福特、重庆小康、力帆等20余家整车生产企业。

另一方面,则是努力引进外来新能源汽车企业。

吉利汽车与重庆已达成协议,在两江新区布局高端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项目。投资约70亿元,将生产沃尔沃旗下高端电动品牌极星Polestar系列车型,规划年产能2.5万辆。

成都方面,3月13日正式发布了《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

到2025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成都在新能源赛道上也是一波三折。最初牵手了威马,那时威马可是与理想、蔚来、小鹏并举的品牌,但后来威马不争气,不但没有带动成都的新能源产业,反倒让成都错失了机遇。

此外,成都还牵手了吉利打造了沃尔沃生产基地,同时还牵手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神龙整车企业10家,零部件企业500余家。

但从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成都才刚刚起步。

2022年,龙泉驿区整车产量98万辆、汽车产业产值1541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4万辆、同比增长36%。这已经是成都新能源汽车的底气了。

03 | 争夺风口本质是争夺经济

中心城市集体加入到新能源汽车争夺赛道,其本质是争夺经济。

产业是经济和人口的基础,没有产业,经济发展无从发力,无法提供就业,也就无法吸引人口。

过去四十年,北方的资本和人口不断流入南方,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的更新迭代和跟随时代浪潮中,北方被南方甩开了。

中心城市争夺新能源汽车,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是当下和未来汽车产业的风向标。谁能够在这个赛道上胜出,谁便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汽车消费在我们的消费占比中高达10%。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更能为城市提供强大的产业丰富度和就业机会。

在这个赛道上,上海、深圳、西安、柳州、广州、合肥等城市已经取得先机,并建立了一定的护城河。

未来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想要打破阶层,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西安   成都   武汉   新能源   汽车   东风   合肥   重庆   广州   深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