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的视角研究我们的宇宙

它们结合,形成较重的分子,通常高达 ~10^-24 克。



恒星形成区存在复杂的碳基分子很有趣,但这并不是人类所要求的。在这里,糖醛是单糖的一个例子,在与它们在星际气体云中被检测到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进行了说明:偏离目前最快形成新恒星的区域。星际分子很常见,其中许多是复杂的长链分子


各种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约 10^-14 克的尘埃颗粒。



富含尘埃的 Bok 小球 Barnard 68 的可见光(左)和红外线(右)视图。红外光几乎没有被阻挡,因为较小尺寸的尘埃颗粒(小至约半微米)被阻挡太少而无法与长波长光相互作用。在更长的波长下,可以揭示挡光尘埃之外的更多宇宙。

较大的颗粒会形成较大的不规则“团块”,质量可达 ~10¹⁹ 千克。



奇怪的花生形小行星系川示意图。Itokawa 是碎石堆小行星的一个例子,但对其密度的测定表明,它很可能是两个具有不同成分的天体合并的结果。它缺乏将自身拉成圆形的必要质量/重力。


然而,在此之上,物体达到流体静力平衡。



土卫一在 2010 年卡西尼号最近一次飞越时拍摄到,其半径仅为 198 公里,但由于其自身引力,它显然是圆形的。由于主要由冰构成,它具有较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和智神星无法做到的:将自身拉成球状。然而,许多人争论它是否真的处于流体静力平衡,因为如果世界真的是由自引力形成的,那么这里可见的大陨石坑 Herschel 可能不会持续存在。


富含冰的物体在约 3 10^1⁹ 公斤时变成球形,而岩石/金属物体需要约 3 10²⁰ 公斤。



虽然地球和金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两个岩石天体,但火星、水星以及 100 多颗最大的卫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都达到了流体静力平衡。


它们将保持固体表面,直到超过 ~10²5 千克:大约是地球质量的两倍。


美国宇航局开普勒任务发现的八个最像地球的世界:迄今为止最多产的行星发现任务。所有这些行星都围绕比太阳更小、更暗的恒星运行,而且所有这些行星都比地球大,其中许多可能拥有挥发性气体包层。虽然其中一些在文献中被称为超级宜居,但我们还不知道它们中是否有或曾经有过生命,但“岩石”和“富含气体”之间的界限仍然存在正在研究中。


在此之上,物体变得富含气体,如海王星/土星,高达 ~10²⁷ 千克。



从大小上看,气态巨行星显然远远超过任何类地行星。也许令人惊讶的是,与地球相比,一颗半径仅大约 30%(质量约为地球的两倍)的行星极有可能拥有巨大的气体包层,将大多数“超级地球”与海王星归为同一类,天王星和土星:一个没有内部自压缩的富含气体的世界。


最重的行星实现了类似木星的自压缩:高达 ~2–3 10²⁸ 千克。


当我们将已知的系外行星按质量和半径一起分类时,数据表明只有三类行星:类地行星/岩石行星,具有挥发性气体包层但没有自压缩,以及具有挥发性包层但也具有自压缩压缩。任何高于它的东西都会首先变成褐矮星,然后变成恒星。行星大小的峰值质量介于土星和木星之间,尽管也有一些“膨胀”的超级木星,其成分可能异常轻。


在那个氘聚变开始的上方,形成了一颗褐矮星。


系外行星开普勒 39b 是已知最大质量的行星之一,其质量是木星的 18 倍,正好位于行星和褐矮星之间的边界。然而,就半径而言,它只比木星大 22%,因为氘聚变不会显着改变自压缩物体的大小。质量高达木星 80 倍的物体的大小仍然大致相同。


在 1.5 10²⁹ kg 时,发生氢聚变,表明一颗成熟的恒星


现代)Morgan-Keenan 光谱分类系统,上面显示了每个恒星类别的温度范围,以开尔文为单位。M 级恒星开始的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 80 个,而 O 级恒星理论上可以达到数千甚至数万个太阳质量。质量最小的恒星可以存活超过 100 万亿年,而质量最大的恒星将在 1-2 百万年内死亡。

诞生于 ~8 10²⁹ 千克以上的恒星演化成行星状星云/白矮星组合。



当我们的太阳耗尽燃料时,它将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是一个行星状星云,中心是一颗白矮星。猫眼星云是这种潜在命运的一个视觉上壮观的例子,这个特殊星云复杂、分层、不对称的形状暗示着一个双星伴星。在中心,一颗年轻的白矮星在收缩时升温,达到比产生它的红巨星高几万开尔文的温度。气体的外壳主要是氢,在类太阳恒星生命结束时,氢会返回到星际介质中。


超过 ~2 10³¹ kg 的恒星变成超新星,成为中子星或黑洞。


X 射线、光学和红外数据的组合揭示了蟹状星云核心的中央脉冲星,包括脉冲星关心周围物质的风和流出物。中央明亮的紫白色斑点确实是蟹状脉冲星,它本身以每秒约 30 次的速度自转。此处显示的材料跨越约 5 光年,起源于一颗大约 1,000 年前超新星爆发的恒星,告诉我们喷射物的典型速度约为 1,500 公里/秒。像这样的事件的总能量输出大约是目前太阳能量输出的 100 亿倍。


更大质量的恒星残余物始终是黑洞,没有质量上限。


这张图显示了 OJ 287 系统中两个相互环绕的超大质量黑洞事件视界的相对大小。较大的一个,约有 180 亿个太阳质量,是海王星轨道大小的 12 倍;较小的一颗质量为 1.5 亿个太阳,大约相当于小行星谷神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大小。已知最重的黑洞仅比 OJ 287 的主黑洞大几倍(因此,半径大几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包层   质量   小行星   木星   星云   恒星   行星   物体   视角   气体   宇宙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