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盘一盘:2023年,中国的中产群体应该如何打好财富保卫战?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604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也算是上个星期,同样是周末随笔的(盘一盘:2023年有哪些可能导致中国中产群体迅速返贫的陷阱?)的系列后续内容。

周末时间,不谈什么宏观大事,严肃话题,还是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分享交流立足于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一些观察,思考还有现实感悟。

正好借这篇文章,开篇先和大家聊一聊上一篇文章中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地方,就是下面这句突出显示的文字:

图片来源:本人原创文章

原本呢,写这篇文章就不是讨论中产定义的,但是没想到很多人被这句话给戳破了心理防线,认为我是胡说八道,还搬了各种理由想要来反驳。

腰杆子直不起来,一心一意认为自己很穷,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是需要积极反驳事情?

当然,对中产的定义和认知有分歧,也是造成这种认知冲突的原因。

在我个人看来,中产是一个具有国界和地域特色的群体,主要有两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认知:

第一,中产定义,要放到获得收入和长期生活的城市和国家来看,中国的中产标准,只能在中国用,甚至更细分一点,县城中产和一线城市中产,都不一样。

总的来说,就是生活水平,收入情况,以及财富积累,在自身长期生活的城市处于中游,就算中产,在鹤岗这样的城市,可能人均收入1000的家庭就能过上中产生活,在美国硅谷,就是中国北上广深一线大公司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过的可能还不如餐厅服务员。

4亿中产,不是废话,经得起推敲。

第二,经济社会,谈钱不俗,但是对于中产群体来说,是不能完全用钱来划分的。

中产三子:房子,车子,孩子,有一样,在中国就能算中产,车是生产资料,房是生活资料,而孩子,是需要家庭长期投入的宝贵资产。

没错,大家没看错,如果认为孩子不是宝贵资产的群体,或者不具备孩子投资能力的家庭,一定是贫穷家庭,就算物质和财富条件再好,思维认知也是贫穷的,因为精致利己,富贵断代,逢年过节连个香火情都没有。

按照上面两个解释,是不是能说明我上一篇文章的这个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

人就是这样,向上攀比,永无止境,向下自卑,争先恐后。

2023年,才刚刚过去了2个多月的时间,整个世界在经济和发展的维度,就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中国国内,经济,规则,还有商业环境,也肉眼可见在发生着很多重要的变化。

这是一个时代转折,环境剧变的敏感阶段,这也是让所有因为上一个时代成功从一穷二白成为中产的群体,普遍感到难以适应,危机感十足的核心原因。

上一篇文章聊了返贫陷阱,这一篇,聊财富保卫,中产的定义不用纠结,也同样适用于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个体和家庭,本文将从基于现实,结合环境,契合趋势的角度出发,对2023年,在中国如何实现财富保有,谋求进取,分享几个观点和看法。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


能够在当下中国,不管是哪一个城市,什么地区,能过上安稳舒适,衣食无忧,还有财富积累的稳当日子的群体,实际上要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当下的一切,固然和自身的努力和运气关系密切,但是也要看到人生实现升级的一个重要逻辑。

客观来说,要么是上一辈有眼光有规划,要么是当下这一辈机缘巧合,暗合了人生升级的这个逻辑规律。

这个规律,其实在中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文学家,就做出了精准具体的总结,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人,就是施耐庵,就是写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他在千年前,就总结出一句话: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如果父母很弱,那就去经商,如果父母很强,那就去做官。

族望留原籍的道理很简单,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一个人需要的帮助是多维度的,其中很多帮助都是无法用钱购买的,而年轻人需要的很多帮助也不能立刻给予对方回报,很多只能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以其他各种形式给予回馈。

那这种帮助除了血亲,是不可能有人愿意帮你的,在宗族内这个叫人情往来。

因此,如果你族旺,那么留原籍对你会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让你迅速渡过起步阶段,人生之路和别人相比顺风顺水的多。

即便你的宗族在小县城,那么生活也会比那些在北上广打拼的人舒服的多。

家贫走他乡,也很好理解,去他乡闯荡无依无靠,如无根浮萍,起步阶段远弱于本地人,但没关系,因为在老家自己也是无宗族之人,也是无依无靠如无根浮萍,双方没有本质区别。

既然如此,那我当然要去更富有发展机会的地方闯一闯,哪里适合自己去哪里,不必刻意把自己死死的限定在原籍。

于是现代中国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迁移潮,大家都往大城市涌,因为大城市机会最多,翻身的概率最大。

反正自己没有家族和宗族能帮忙,老家对自己毫无吸引力,如果什么都要靠自己,那为什么不来大城市试一试?

现代中国,宗族彻底消失,只有极少数人还有微弱的家族,其余绝大多数中国人实际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父母能给与的帮助都不多,换句话说几乎所有人都符合家贫走他乡的定义。


实际上,在没有阶层划分的中国,能够在过去几十年实现人生跃迁,过上好日子的群体,是不是都在这4个框架模式里面实现的?

什么拆迁,彩票,一夜暴富的,基本上很快都会被时代洗牌,真正稳定持续的生活和财富升级的群体,基本上这句话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发展路径。

努力,也要契合规律,对照自身,做好选择才有作用,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2023年,其实核心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对于不同的群体,选择最适合的路径,契合最恰当的模式,是实现平稳发展,保障财富的关键第一步。

第一步都走错了,或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出身的路径,那么对时代和环境有再多的抱怨,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增量才是解决一切风险和问题的关键:关于投资的一次认知更新


2023年,谈投资不是一个好话题,实际上再上一篇文章里面我也明确表达过:跨界盲目投资,是中产返贫的高速通道这样的观点。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通过投资这样的行为,才能摆脱劳动收入的束缚,从规模和效率层面实现财富突破。而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就是:绝大多数中国普通个体和家庭,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逻辑。

投资是一个大话题,这里主要是结合中国刚刚过去20年造富能力和赚钱效应的房子,进行一次认知更新。

第一,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没有风险就不是投资,而风险的高低和收益一定是成正比的,往大了说,赌博就是极致风险的投资,而将钱存到银行里面吃利息,就是另一个极端。

利息是收益,也会有风险。

第二,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感受到的风险(Perceived Risk),另一种是真实的风险(Real Risk)。比如:有很多人有飞行恐惧症,但是几乎没有人害怕乘汽车,这是因为坐飞机的感知风险很大,但是真实风险小(出事的概率只有6百万分之一)。

为什么说投资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儿,因为很多时候感知风险很小的时候真实风险很大,真实风险很少的时候很多人又下不去手。

回到房子这个事情上面来看,先不谈国内的房产,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往往能实现成功投资的房产,大家往往认为的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吧?

这里就存在一个可见风险和真实风险之间的误差,投资赚什么钱?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可见风险和真实风险之间的差价。

按照当下的经济现实和全球情况来看,英国,日本,加拿大,甚至美国本土的房产,真实风险是很高的,但是可见风险非常低,所以,不用举例,买这些看似安全国家的房子,注定是亏损的。

而土耳其,中国,甚至是俄罗斯这样还在打仗的国家,就完全反过来了,真实风险很低,但是可见风险很高,买这样国家的房子,赚钱的可能性很高。

可见风险是一种共识,但是是一种错误的共识。

这个认知升级非常关键,同样也可以用回到国内城市选择,股票市场,或许有经验,被市场毒打过,有一定段位的投资群体,会对这个认知产生共鸣。

留两个问题给大家思考一下:

以茅台股票为例,这样的投资在可见风险和真实风险上,是一个什么情况?

以房产投资,在日益成熟,趋势明显的背景下,2023年一线,新一线,还有其他类型的城市,运用这个风险差的逻辑,如果要投资,什么城市才是有机会的特征?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特殊敏感的经济阶段,再谈“现金为王”的逻辑


中国的中产群体,其实是一个挺苦闷的群体。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中国过上中产的好日子,往往对应着一个中年的尴尬和现实的压力:

1、人近四十,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信用贷一个也不少。

2、家里现金流来源比较单一,比如只有工资。

3、职位都属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比较多,技术更新很快,容易被年轻人替代。

4、对于自己以往的身份认同感很重,如果改行会有很大的焦虑。

5、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主,业务利润被挤压。

面对不少中年朋友的窘境,今年最大的感触就是,遇上动荡的大环境,现金流非常重要。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决定生死的是“利润”,而下半场是“现金流”。

大家总爱稳妥地说现金为王。

其实不对,现金流才能为王。

手上拿着大量现金,只知道一昧死存钱,不是不行,是肯定不行,时间和通胀是最大的敌人,记住,经济发展一定伴随通胀,无非程度高低而已。

将钱全部换成资产,在经济敏感特殊阶段,风险极大,一个波动,叠加人性驱动,多年财富一朝化为泡影不是笑话,比如去环京地区买房投资,比如买海景房投资,这个不用展开说了吧?

“现金流为王”是强调要保持投资收益的持续性,让资产持续产生现金流收入,生生不息,正向循环。

在特殊敏感阶段,通胀不是最大的敌人,能否保证收入的持续性,才是关键。

房价涨不涨不重要,能不能卖出去也不重要,关键看有没有人会持续租赁,产生稳定的租金收益;

股票的涨跌其实也不是关键,风浪越大鱼越贵,大风大浪之中,安全第一,而且能保持稳定分红就是好股票。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资格玩火中取栗,绝大多数人都是引火焚身才是正常。

安全,并且能够产生持续现金流的资产,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当下最值得去学习,关注,并且拥有的好东西。

当然,这里没有任何推荐,好东西都是要靠自己去挖掘发现,有学习过程和成本的,大家都知道的就不是好东西,这是投资领域的铁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一个靠谱的硬核中产生存法则:花通胀的钱,攒通缩的钱


在中国,实际上是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普遍通胀和通缩情况的,没有就是没有,没多少争论的必要。

但是,现实中,通胀和通缩交替出现,无处不在。经济周期其实就是胀和缩的交替过程。

能够干到中产的群体,特别是白手起家,没有什么家庭沉淀和传承的群体,对于这个胀和缩,一定是有敏感度的。

敏感,意味着能够清晰感受到周期变化,但是具体周期做什么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也正是因为不同群体因为思维惯性也好,还是路径依赖也好,无法在对应的经济周期里面做出合适的动作,就导致了中产群体成为了一个不稳定的群体:有人踩对节奏,很快从普通人变成中产,当然也有很多中产,一步走错,直接滑落的也不少。

敬畏规律和常识,说易行难,这里没有任何揶揄讽刺的意思,这就是现实。

说到底,还是对应周期,做对应的行动,才是王道。

通胀阶段要负债,要积极消费,要敢于冒险,要撬动资产;

通缩的情况要攒钱,要降杠杆,要保有购买力,要优化资产。

就这么简单粗暴,拒绝路径依赖,拒绝惯性思维,中国的中产不稳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完整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真正的经济周期。

没有经历,去谈经验,那就是无稽之谈,真正从规律和常识出发,才有意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2023年,对于普通群体而言,有哪些值得尝试和冒险的方向?


刚刚过去的几年,对于很多中国普通群体和中产来说,是普遍感感到不轻松的,甚至是有怨言的时间。

实际上这就是人性和悲观思维的必然结果。这样的群体共识即使是错的,也是一种共识。

经济周期转折,时代变化,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残酷的洗牌,重塑重建的过程。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才是改变人生,获得突破性增长的关键阶段。

穷人更应该感谢倒闭与萧条,这也是很多人一个新的翻身机会,经济转型就是一场比赛的结束与洗牌。

遍地是黄金的年代一直都在,物竞天择适者生,未来的黄金十年是普通人的黄金十年。很多人都在感慨,时代变了,80后喊着自己没能早生十年,差一点就赶上了改革开放,90后喊着自己没能早生十年,差一点就赶上了互联网时代,00后喊着自己没有早生几年,差一点就赶上了电商时代,你看看,每代人都在拍着大腿懊悔,无力的喊着生不逢时,可我们不难发现,80后、90后、00后每个年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黄金,只不过我们都是后知后觉的人,市场空白还有很多,只不过你看不见而已。

悲观者正确也注定失败,乐观者永远是时代的宠儿,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最后,结合现实,谈几个个人认为对于普通中国群体,在2023年值得关注的突破方向:

1,现金高频结算,并且具有自主掌控权力的劳动力岗位,2023年将成为热门风口。

比如滴滴和送外卖,这里不是说鼓励大家从事这样的行业,而是对这样的行业保持关注。

不管是就业过渡,还是风险对冲预备,提前关注,多加了解,总不会错。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有投资和参与这样的经济活动,也要抓住这种灵活就业经济的特征,那就是现金生意,结算效率。

具备这样特征的,在2023年,是好生意。

2,疾病、灾难、战争、内乱,这些是给历史趋势造成波动的典型因素。

这些变故会极大地降低资本收益率,即极大地拉低钱生钱的速度。

此外,重大的动荡往往还会在动荡结束后爆发一段劳动力需求高峰。

这又提升了劳动收益率,即提高了通过劳动赚钱的效率。

在这个阶段中,富人手中既有的资产丧失了一部分掠夺/再分配能力,而穷人手中唯一仅剩的“劳动力”却在财富分配过程中有了更高一些的话语权。

都说乱世出英雄,我觉得便是这个道理。

抓住劳动力在特殊阶段的话语权,坏的经济形势下,能够被普通群体分配的财务和权力急剧缩减(或者流通性变差),但这也是拉平差距实现反差的绝佳时机。

大概也只能说到这个份上,至于如何理解,就要看各人的认知水平了。

3,国家追求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那么货币增发的趋势是必然会得到延续的。

作为普通个体而言,是否能看准超发货币进入市场的方向,并且提前做好准备,能够直接决定很长一段时间的财富状态。

这个钱进入楼市,那么房价就会涨,中介能赚钱,开发商发大财,从事和房地产有关的工作就能拿高工资,2023年,这个模式显然已经成为了昨日黄花。

钱进入股市,那么就会有牛市,随便买随便赚,但是2023年显然也不现实,亏多赚少才是常态。

那么,这个钱要去哪里,就很值得关注了。

当下高M2,低GDP,低CPI,就是钱在金融系统空转的典型表现,现在开始有意识观察,非常重要。

不要等着水来了,才想起来用盆去接。


以上,就是对2023年中国中产群体和普通人,关于如何打好财富保卫战的话题,进行的专题梳理和思考记录,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友好的交流和分享。

周末随笔,不登大雅,记录思考,善念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中产   中国   群体   财富   通胀   现金流   保卫战   认知   阶段   风险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