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做题家到国际出题家

· 这是第5084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水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提出一个论断:“科技领军企业要当好出题人。”听起来有点虚,却一语道破中国科技的命门。

如果中国科技人只是后发跟随,始终是在解别人出的题,在起点上就已经棋输半招。试想,学生解老师出的题,正确率能比老师更高吗?当你顺着题目漂洋过海到终点,出题的对手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坚认为,要真正把握主动权、得最高分,就得争取先手,自己出题,先于别人去定义问题,然后解题。

王坚是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也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第一位院士,他作出这个论断,是有感而发。

2009年,王坚在技术前景不明朗,甚至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突破了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推动中国IT产业从IOE(注: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向云计算转变。

“两会”间隙,王坚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阿里云取得的成就,与当年敢于出题密不可分。”他说,当年不少国际科技巨头都还没有“出好题”,阿里云率先走出去,到国际上“出题”。

从“小镇做题家”到“国际出题家”,这是中国科技的进阶之路。

王坚敢于出题,或许跟他的职业背景有关,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28岁留校任教,31岁升博导、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可谓少年得志。王坚在杭大呆了8年,出了8年的题。

8年后,他似乎厌倦了给学生出题,跳槽到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转向给企业出题。这显然是两码事,给学生出的题来自教科书和论文,给企业出的题则来自市场需求、技术趋势和切肤之痛。

2008年,王坚离开干了9年的微软,回到家乡杭州,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首席架构师,当时的阿里还没真正做大做强,王坚加入阿里有点高职低配的意思。在那里,他出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道题。

当时淘宝已经诞生5年,业务爆发式增长让阿里“快乐并痛着”,快乐的是增速达到十几二十倍,痛的是IT资源永远不够用。

海量的商品和交易扑面而来,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撑,公司好不容易赚了点钱,都要填进去买服务器买软件,忙乎了半天,相当于在给IOE(注:同上,IBM、Oracle和EMC)打工。

没有自有操作系统,没有自有芯片,没有自有算力系统,现成的唯一办法就是“买买买”。当你不得不买时,产品和服务就好不到哪里去,“祖籍”美国的IOE系统并没有经受过几亿用户的考验,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它水土不服,越来越难用。

王坚刚到阿里时就算了一笔账,算力需求如果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光是买服务器买软件,就足以让阿里破产。他给阿里、也给自己出了一道题:

能否创建一种安全、稳定、便宜的算力架构?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10月组建团队,2009年2月写下“飞天”系统的第一行代码,2010年4月阿里云正式投入使用。一个个孤立的服务器被连接成一朵云,可弹性扩容,可快速部署,可备份容灾,优势显现得淋漓尽致。阿里巴巴找到了算力这道题的正确解法。

短短一个月后,阿里云就开启对外公测,并从2011年7月开始正式对外提供大规模云计算服务。这是王坚出的一道附加题,出题思路很朴素:阿里巴巴有算力之痛,其他企业也有。阿里云能解决阿里的问题,同样能解决其他企业的问题。能否打造一朵开放共享的云?

答案是“能”。

14年后的今天,阿里云已经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服务400万企业客户,业务规模亚太第一、世界第三。

回看当年,面临算力之痛的互联网企业并非只有阿里一家。区别在于,阿里直面问题,给自己出了这道必答题,并列为“第一优先级”,而其他企业在战略上懒惰,仍在路径依赖中刷旧题。

当然,阿里云的成功,离不开马云对王坚的力挺。当绝大多数人唱衰王坚,认为他出了一道错题时,马云用“连续10年,每年投10亿”的承诺,给予王坚最大的支持。

对了,马云也是教师出身,也擅长“出题”。云计算是马云创办阿里后出的第四道大题。回顾一下前三道:

- 第一道是1999年投身创业,问题:外贸门槛高,能否利用互联网,让外贸企业的生意更好做?

- 第二道是2003年5月推出淘宝,问题:商铺铺租高,能否帮助商家多赚钱,用户少花钱?

- 第三道是2003年10月推出支付宝,问题:素不相识不信任,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买家网购时放心付钱?

出题的起点是问题意识,问题必须“真”,得是真问题。有人提出可否用比特币替代法币,这就属于假问题。解法必须新,照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

据说王坚特别反对“填补国内空白”这种说法,这句话的题中之意,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刷旧题。等你刷出正确答案了,外国同行又出了新题,你永远慢三拍。在这方面,中国科技界吃过不少亏,正面案例也不缺,比如汽车产业。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辆,2021年翻一番达到201万辆,紧接着2022年就达到311.1万辆。100万辆的增量,过去需要将近10年才完成,现在一年就够了。

国内市场方面,本土品牌全面崛起,占据销量榜的半壁江山。归根结底,中国汽车产业抓住了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换的机会,实现了“换道超车”。

有意思的是,王坚同样参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在这个过程中,王坚和阿里巴巴再一次展现出敏锐的出题能力,以及超强的应变能力。

阿里云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对任何数字技术赛道而言,操作系统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许多年以后,业界用“缺芯少魂”总结中国数字经济的两大短板,这里说的“魂”就是指操作系统。

阿里巴巴在2012年推出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YunOS。王坚判断,未来万物互联,互联基于操作系统,需要云和端两个操作系统,阿里已经有了“飞天”这个云的操作系统,必须抓住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转换的趋势,打造端的操作系统。

围绕“端操作系统”这道题,阿里巴巴当时的技术、布局都可以得高分,但最后还是没有跑出来。排除这样那样的复杂原因,根本还在于出题时间,彼时左有安卓,右有iOS,就像Windows之于PC时代,这道题还是出晚了。

阿里云手机操作系统的跌宕故事,给出了这样一个启示:出题不仅要出真问题,还要出有前瞻性的题,站在今天想明天还不够,要站在明天想后天。王坚说:“定义一个问题是非常难的,在产业新兴阶段,你就是要找到问题。”

阿里巴巴对YunOS及时做出调整,转向国际竞争对手们还没出好题的领域:物联网和智能网联车,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面向IoT领域的AliOS Things,和面向汽车领域的斑马智行。

“互联网汽车的发布是一个里程碑,从此互联网继PC、手机之后,多了汽车这个重要的新成员,这对车厂、车主和全社会都意义重大。拥有了操作系统的汽车相当于拥有了第二个引擎,这个引擎的动力就是数据。”2016年,斑马智行与上汽荣威联合发布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时,王坚这样说道。

这一次,他们站在明天准确预判了后天的事,没再重演手机操作系统的遗憾。时至今日,智能化成为汽车的标配,斑马智行已经覆盖全国80%的主流车企,是国内装车量最大的国产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在自动驾驶操作系统领域,与国际对手处于齐头并进的竞争状态。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中国将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斑马智行是重要的参与者。

过去8年,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阿里巴巴内部时常涌现下场造车的冲动,谁都想成为“中国版特斯拉”,但这仍是小镇做题家的思维。在全团“扎根实体经济”的定向下,阿里云为车企提供算法训练的云计算支撑,斑马智行坚持与车企联合定义,以己之长助力传统车企数字化转型,在合作中实现双赢。从近期汽车市场的走势看,造车新势力的短板逐渐显现,传统车企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阶段性验证了阿里巴巴选择“守正”的正确。

@中国科技企业,到国际上去“出题”。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qspyq_biz@163.com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飞天   国际   阿里巴巴   阿里   斑马   中国   小镇   操作系统   汽车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