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华为!也不是阿里!中国首家营收超万亿民企诞生!

在过往的中国民企排行榜中,华为和阿里长期占据前两名的位置。

华为在经历了美国的制裁,芯片断供之后,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营收规模这两年不升反降,已经从两年前的8000多亿跌至了6000多亿。

而阿里在遭遇了名下蚂蚁金服国内上市的挫折之后,和京东在电商领域的争夺战中也渐落下风。

3月9日,京东集团正式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京东集团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净营收为2954亿元(约合428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为7.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亿元(约合4亿美元)。而在整个2022年,京东集团的净营收为10462亿元(约合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9.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4亿元(约合15亿美元)。

由此,京东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营收规模超万亿的民企!

三年疫情,在整个国内经济形势不乐观的前提下,京东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还能取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1998年,人大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刘强东,带着自己毕业2年来1万多元的所有积蓄,在中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取名京东多媒体,开始了京东的发展史。

开始的几年,京东和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刘强东做的都是线下的实体店。到了2001年,京东就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在全国各地开出了10多家的分店铺。

可是就在刘强东准备大干一场,在全国再开出更多分公司的时候,2003年的一场SARS疫情将他的计划全部打乱了。实体店在疫情期间受到巨大冲击,刘强东不得不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经营思路,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互联网领域的销售机会。

在这里,不得不说刘强东是个极有魄力的人物。说干就干,从2004年1月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到2004年年底,他就关掉了以前所有的线下店铺,转型成为了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

随着京东商城的日益发展,刘强东意识到了,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供应链。如何将客户在网上下单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是客户体验感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彼时的中国各大电商平台,都还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基本上都是依托外部的物流公司进行产品的配送。

2007年,刘强东拿着今日投资给他的1000万美金风投,开始了自己仓配一体物流体系的建立。但是事不凑巧,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各个风投公司都开始谨慎小心起来。初期的1000万美金早已经花完了,刘强东这时候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基本上到了弹尽粮绝的程度。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个时候,著名投资人梁伯韬找到了刘强东,在梁伯韬的牵头下,最终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和梁伯韬三方向京东投资了2100万美元。这笔资金帮助刘强东度过了企业发展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

2014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上市的这一天,刘强东对媒体说:

“我用20年的时间,从宿迁到了北京,又花了20年,从北京到了纽约,我希望下一个20年,每个国家的每个城市都能有我们的客户。”

从2017年开始,京东开始向科技转型,将技术放在了京东发展的第一位,在人,财,物的充分调配下,京东科技稳扎稳打,在高精尖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如今,经过近20年发展,京东集团已经从当初小小的电商平台,发展成了包括金融、云生态、人工智能、房产、农牧在内的全领域电商企业。

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刘强东能抓住一切发展的机遇,让京东更上一层楼,成为全世界电商领域首屈一指的高新技术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华为   阿里   民企   普通股   疫情   净利润   中国   领域   美元   客户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