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平稳开局,未来值得期待

#头条创作挑战赛#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8%;出口3.5万亿元,同比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同比下降2.9%。出口方面,前2个月我国对东盟、日本和韩国分别出口5700亿元、1835.6亿元和16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6.7%和10.2%。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

今年前两个月,外贸进出口不仅面临春节假期的影响,而且疫情的滞后影响依然存在,多数业务都在缓慢恢复之中,尚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能够平稳开局,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出口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着实让人高兴,也令人欣慰。

事实也是,目前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围堵、遏制、打压中国和中国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甚至可以说到了极度疯狂的地步。但是,中国仍然能够保持外贸进出口工作平稳开局,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很强,产品和服务依然是世界各国非常认可和信赖的,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的打压就受到明显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不会因为少数国家的行为,就切断中国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之路。特别是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最重要支撑、最积极力量、最具发展潜力区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包括国内某些专家和学者,一直在唱衰中国外贸工作,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会越来越困难,出口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短腿。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就算出口难度加大,也没有影响外贸工作整体格局。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外贸进出口业务的结构在不断优化,地区结构、产品结构、出口主体结构、需求结构等,都在依据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需求的改变而积极调整,特别是地区结构,东南亚替代欧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就带来了中国外贸进出口业务的稳步提升。

正是因为结构的不断优化,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企业适应外贸出口市场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过去单纯依靠外贸进出口公司完成外贸订单任务的企业,也纷纷探索自营出口新路,主动拓展国际市场,从而使外贸出口的主体越来越多,对市场的适应性越来越强,遏制中国企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来的这段时间,各地企业都在政府的引导下,投入到到国外抢订单的行列,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生产企业,而不是外贸企业。

这也意味着,外贸出口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专业出口转向全员出口、全方位出口,每家企业只要有这样的意愿,都可以直接从事外贸出口工作、洽谈出口业务,而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创造机会、搭建外贸平台,方便企业与外商、外企等直接商谈。而在政策上,对企业自主出口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空间,越来越多的渠道,越来越多的鼓励措施,从而激励更多企业从事产品出口业务,扩大产品出口品种。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企业和居民的“防控”心理逐步平稳,出境入境的限制政策全面取消,外贸进出口业务也会迎来新的机会,更多的企业会把工作重点放到拓展国际市场、开辟新的外贸途径上,会以更大的力度打通国际市场,将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即便是笼罩着严重贸易保护空气的欧美市场,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在各国已经适应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单边主义是不可能将全球化全面击退的,只是过去那种依靠几个大的外贸进出口公司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生产企业直接冲向国际市场。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高质量发展氛围全面形成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向技术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向效率要效益的氛围也在逐步形成,中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不断增强,不会因为所在国政府的阻止而切断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进入。因此,未来中国外贸进出口业务不会因为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疯行、围堵、遏制、打压中国企业的行为更加恶劣而受到明显冲击和影响,中国外贸工作的明天依然是美好的,外贸工作是值得期待的,不会拉经济增长的后腿,唱衰中国外贸工作的论调可以休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东盟   外贸   中国企业   国际市场   开局   中国   平稳   进出口业务   效益   结构   未来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