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00后成消费中坚 中高端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

董超

餐饮门店客流回升、商超商圈活力迸发、旅游酒店预订火爆——消费市场暖意盎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那么,年初的消费回暖是积压消费的释放,还是长期趋势?中国消费结构有了哪些新变化?如何激发更大的消费活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有哪些?

本报记者对话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解读消费热点话题,从消费变化的“形”,看中国经济的“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消费持续复苏是大趋势

记者:商务部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较上年农历同期增长27.8%。您认为年初的消费回暖是疫情积压的消费释放,还是一个常态化的开始?

董超:从春节假期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态势,地区间人口流动愈发频繁,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迅速回暖,为提振全年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

对于跨区域消费和接触性的消费,这既是一个短期需求的释放,也是一个长期趋势。可以看到,一些制约消费释放的不确定因素正逐步消除,出游意愿、消费预期和产业信心全面增长,一些新型消费和中高端消费的潜力会加速释放。

我认为,今年的消费会有一个不错的表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消费持续复苏的大趋势很明显。

记者: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在改善消费条件和创新消费场景上,您有何建议?

董超:“消费提振年”的主题是“全年乐享全民盛惠”,几乎每周都有消费场景推出,对于活跃消费、加速消费回暖向好有积极作用。过去几年因为疫情,人们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不会变,现在创新消费场景,就是要让大家多出来走走,实地感受一下生活乐趣。

在创新消费场景上,数字经济融合下的新型消费业态更加丰富,线上直播电商、互动式电商发展比较快,线下的首发、首店也越来越多。

商务部提到繁荣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能。夜间经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餐饮、酒吧,有好多人晚上去健身、去读书,还有演唱会、小剧场之类的文化消费,这些都将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

建议根据地方特色举办主题夜间活动、沉浸式夜游项目,打造本地夜间消费品牌。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商户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提升服务水平,活跃夜间消费氛围。

此外,除了商业街区、购物中心消费外,还要高度重视社区消费,例如便利店、早餐、菜市场、养老家政等。建议打造或优化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这一块老百姓关注度比较高,消费便利节约了消费时间,能够推动高频次消费。

未来服务消费比例会越来越高

记者: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出现银发经济、单身经济,这部分群体如何影响了中国的消费结构,如何为他们创新消费场景?

董超:现在围绕一老一小的服务业创新已经有了,下一步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银发经济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在退休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时间的,挖掘老年消费会成为一个消费增长点。但这个领域目前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老年康养、老年护理这样的行业发展不够充分,从供给端来看是大有可为的。

家庭小型化从全世界来看都是一个趋势,因此需要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针对家庭规模小型化的便利店,分量小、品质好的餐饮单人套餐等,宠物经济也会因此兴起,这些都是很好的消费增长点。

在消费主体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中,80后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中坚力量,他们是非常有消费活力的群体,应该研究他们的消费习惯,激发出更大的消费潜能。

记者:就您的观察,居民消费在结构上有何变化趋势,未来的消费热点在哪里?

董超:在居民消费结构上,维持生存需要的消费比例将越来越低,服务消费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这几年中国在智能消费领域引领全球潮流, 比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

未来,中高端商品和服务将成为消费热点,包括发展享受型的消费、文化娱乐旅游消费、教育培训等,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这部分支出比例会越来越高。

可以预见,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行业依然可以保持高增长。

消费升级是培育国内品牌的机遇

记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如何借助产业升级实现消费升级?

董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二者相辅相成,产业升级了消费自然就随之升级。比如之前很多人去日本旅游,都要托运智能电饭煲等,现在国产产品已达到一流水平,价格还更优惠,在家门口购买就可以,实现消费回流。

同时,消费升级意味着群众有更高支付能力,对品质有了更高要求,自然就把产业拉上去了。

消费升级还是培育国内品牌的机遇,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可以立足于国内市场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产品和服务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高端商圈打造、国际品牌深入布局中国一线二线城市,是否会成为一个趋势?

董超:国际奢侈品集团一直都很重视中国市场,我们有庞大的人口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发达国家也无法比拟的,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27万美元,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奢侈品消费也随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在收入增加过程中,因为硬件设施和服务的相对滞后,一开始是消费外流。现在要做的是消费回流,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可以增加消费红利。以奢侈品消费为例,2022年,中国人境内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额达万亿元级别,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占比约三分之一。如果吸引到国内来消费的话,可以把更多的消费红利留在国内。

消费也不能只看高端,要高中低搭配,搭建一个完整的消费体系,照顾每个群体的需求,让每个人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消费的生态层次要丰富,既要有国际化的商圈,也要有小店提供小修小补服务,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

记者:如何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董超: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收入水平上升对消费形成有力支撑,收入高了自然挑好东西,选好的服务。而收入差异缩小,则有利于缓解消费分层,因为住房支出等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收入支出预期也会影响当前消费意愿。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就业率是促进消费长期增长的根本保障,增强消费信心、提升消费意愿需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例如降低养育、教育成本,住房、医疗、养老水平的提升。

无论增加收入或是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有了一定的收入基数,消费选择的灵活性就很多。

广州可为国风潮牌“出圈”搭建平台

记者: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促进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董超: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也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购买群体,他们对品质化消费的需求增加。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集聚更多优质消费资源,推动消费融合创新,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还将留住中高端消费红利,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畅通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就业、税收作贡献。对中国本土品牌来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一个推广和展示的平台,推动本土的高端品牌、国风潮牌走向世界,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

目前,竞争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大多处于城市群中心位置,例如位于首都经济圈的北京、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位于成渝地区的重庆等。这些国际消费中心的建成,将会形成消费商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记者: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

董超:提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巴黎、纽约、伦敦等,这些是奢侈品等全球一线品牌聚集地。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要在硬件上打造优质商圈,还要提供有水准的服务体系,例如酒店、娱乐、健身、文化等配套设施。在这方面,中国的各大城市还有提升空间。

此外,政策层面也应进一步完善,例如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发展等,释放更多利好,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土壤”。

例如,近年来全国多地纷纷发力免税业,海南离岛免税店自2020年7月新政实施以来,吸引了全国消费者飞往海南,离岛免税店日均销售额突破1亿元。

诸如此种,对标国际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免税零售体系,落实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扩围免税牌照等,有利于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提升我们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此前广州发布全国首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题规划,您对广州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何建议?

董超:地处第一外贸大省和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广州具备很多优势。其被誉为千年商都,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广州还有非常多的专业市场,目前正在进行升级改造,这些是广州商贸的“王牌”。

在交通上,广州是珠三角的交通枢纽,人流物流高度集中。商业要看流量,人流量大是做生意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是人口第一大省,广州以及周边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建议广州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加大核心商圈建设力度,基于城市优势加快开拓创新的步伐,不仅吸引国内外品牌进驻,更要打造新品牌,例如国风潮牌,为新国货的崛起、新国潮的“出圈”搭建平台,为新业态、新品牌的集聚和成长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广州   商圈   奢侈品   中国   夜间   潜力   收入   记者   品牌   经济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