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丨孙桂萍:羽毛球场上的“小白鞋”

侧身、亮肘、扣杀、轻挑,一位在羽毛球场上挥洒汗水的阿姨,名叫孙桂萍,来自湖南株洲。她灵活的步伐、标准的动作,让人很难想到,她今年已经65岁了。有志不在年高,一个人只要专注于一件事,年龄往往是可以忽略的。球场上的孙桂萍就是那个可以忽略年龄的人。半路学球的她,46岁才开始挥拍,近20年时间,却收获了大大小小近两百块奖牌,还有一群铁杆球友。

很多天南海北的羽毛球爱好者甚至不知道她叫什么,只知道她有个外号“小白鞋”。

46岁开始挥拍

20年收获金牌一百枚

2月中旬,孙桂萍从湖南株洲赶到广西崇左参加比赛。刚下火车,她就直奔当地的体育中心,开始准备工作。这是一项有48支队伍,近600人参与的团体赛事,孙桂萍既是60岁以上组别的参赛队员,也是两支队伍的领队,球友们对这位种子选手,都很熟悉。

孙桂萍:我感觉穿这鞋很舒服很轻松,能跳起来,跑得动。

33码帆布“小白鞋”,配上标志性的盘头,无论走到哪个球场,孙桂萍的辨识度都很高。不过,真正让球友们印象深刻的还是她在赛场上所迸发出能量。

年轻时,孙桂萍就是一名运动健将,在单位女子篮球队中担任主力前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离开了对抗性高的篮球场,拿起了羽毛球拍。

孙桂萍:从篮球改到羽毛球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因为篮球也要体能,羽毛球也要体能,这是共性的。另外跑动运动,就是平常跑动快,所以反应也快一些。

虽然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但入门晚、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孙桂萍,很多羽毛球技术动作不得要领,刚开始打得十分吃力。

孙桂萍:他们手法好,打点、力量、动作都比我们好,我们纯粹就是野路子出身,打游击队一样的,每个球拼命打过去。

从“野路子”到“业余选手”,改变来自孙桂萍的有意观察和细致模仿。

孙桂萍:打了几年球,慢慢总是想进步,看别人球怎么打得那么好、怎么打出来的。我就坐在那里看教练带学生,看怎么带学生,就在默默地“瞟”学,偷偷地学。特别是高远球,像我们以前打高远球发蛮力,使劲打,也没有那动作。后来就学会,教练告诉把球拍举正脸,拉开,把动作拉好,提气拉高,把点打高一点,把腰和腿的动作,和手那个点的动作,那时候每天就有意识地叫球友陪我练300个高远球。

孙桂萍:我们经常是右手打,左手也有肌肉,左手肌肉没有这么丰满。

这样的训练孙桂萍坚持了7年。2011年,她报名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羽毛球比赛。凭借多年苦练,竟一路杀出重围,夺得中老年组别的冠军。从那时起,孙桂萍开始频繁参加国内外各类业余赛事,累计获得金牌100枚。

孙桂萍:有很多男的打不赢我,完了说我一晚都没睡着,我怎么就打不赢你呢,我比你年轻,我比你有劲,我怎么就打不赢你呢。能睡好,有球打,能出去跟球友交流、去打球比赛,这就是我觉得很幸福的。

从单打转型双打和领队

在磨砺中积累经验

单打是孙桂萍的强项,但这次崇左的比赛是团体赛,个人能力突出的她能否与队友默契配合,队伍的排兵布阵是否得当,才是取胜的关键。

第一次做领队的孙桂萍要观察对手,制定策略,布置战术,忙得不可开交。她带领的球队成绩如何?她和队友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挑战?

因为双打经验不足,小组赛中,孙桂萍主动当起了板凳队员,忙前忙后给队友们准备补给。

孙桂萍:因为团队精神,可以放弃自己。打得不好我可以放弃,让打得好的上,大家齐心合力,都是一个团队。

除了做好后勤保障,孙桂萍还得仔细观察每一个对手的球路,眼前这支来自广州的球队就是她们夺冠路上的劲敌。

半决赛上,孙桂萍披挂上阵,“小白鞋”满场飞奔,利用速度优势,后攻前封,调动对手。最终,队伍大比分获胜,孙桂萍的表现也让现场人员感到不可思议。

裁判 周振宁:真猛啊,打球我都打不过她。她的精神状态,还有容颜,她不说我都不知道她65了。

决赛对手果然是那支广州球队,孙桂萍赶紧招呼大家商量战术,她猜测广州队必然将三支最强组合排在前三场,决定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争取反败为胜。

决赛开始了,对方接连拿下了前两场比赛,关键的第三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陈晓平,成了被针对的重点。

连败三局,一些球员没能上场就输掉了比赛,孙桂萍的排兵策略成了大家赛后讨论的焦点。

孙桂萍:下次再来,急什么,机会多多,这又没关系,胜负是兵家常事。

这次比赛,从单打选手转型为双打选手和领队,孙桂萍担负的责任大了很多。对她来说,从失利和批评中积累经验,是一路以来自己不断成长的重要原因。

孙桂萍:有人说她打得不好,她只会单打,混双和双打并不好,她乱跑乱抢位,有人这么讲过我,我也知道,确实是。因为作为运动员有单打行,有双打行,有混双行,不可能都全面。别人说我打得不好,我要去学,我改正我自己不足的地方,就不能让别人小看我。

“能跑动能玩儿

我就不会放弃”

胜负是球场上的常事,通过复盘她们发现,这场比赛输在“缺个腿儿”,也就是说团队缺个双打能力强的球员。与其去寻找那个双打高手,不如自己成为那个人,孙桂萍对羽毛球的执着,甚至带点儿执拗的劲头,让她更加拼尽全力。广西的比赛刚告一段落,提着大箱子的她又坐上卧铺火车,开启了她新的比赛行程。

这趟南昌之行,孙桂萍是专程去找前八一队退役队员刘嘉维学习双打技术的。为了保持“在路上”的状态,不耽误打球的功夫,孙桂萍准备了一个大行李箱,装着球拍球鞋和四季的换洗衣物。球练到哪儿,大箱子就拖到哪儿。

暂别热闹的球场,孙桂萍坐上了从广西南宁到江西南昌的火车。在近20个小时的车程中,“小白鞋”第一次谈起了她推着行囊四处练球、比赛的原因。

2003年,孙桂萍19岁的孩子因先天性心脏病离开了人世,就是在那时,她握起了羽毛球拍。

孙桂萍:想脱出那种孩子走那时候的阴影,出来打球就是开心,我围绕这个目的。

跋山涉水去打球,成了孙桂萍生活的常态,就连世界冠军,都曾和她对打。

球友 熊国宝:她一直坚持这项运动,她就背着球拍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只要有球打的地方就能看到她。曾经我们两个人在长白山还打了一场单打比赛,当时我感觉很惊讶,一个小个子女孩子,这么酷爱羽毛球,所以我们就成为朋友。

广西崇左,江西南昌,湖南长沙,一周时间,孙桂萍走了2500公里,为了打球,更为寻找快乐。

孙桂萍:这项事情给我带来快乐,我可以尽全力,用我毕生精力去完成,去做到。我就是要打球,就喜欢,只要我自己能力能达到这样的情况下,能跑动能玩儿,我不会放弃的。

选择快乐 毕生追求

老有所爱 活出精彩

65岁的年纪,羽毛球球龄已有近20年,半路出家的孙桂萍,活成了她自己希望的样子。这位球场上的“小白鞋”,不服老、不服输,喜欢着、热爱着。

选择快乐,是孙桂萍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和承诺,于是她选择打球,而这也从此成了她毕生的追求和坚持。经历风雨,收获成长,重拾自信和阳光。都说运动使人快乐,快乐也可以助力成就梦想。

如果说,安享衣食无忧是我们对老年生活的基本理想,那么老有所爱、老有所乐则是对老年生活幸福感更高的追求和期待。祝愿孙桂萍在赛场上不断超越自己,也祝愿所有追梦的老年朋友们都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崇左   羽毛球   球友   双打   单打   领队   场上   球场   队伍   动作   快乐   孙桂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