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

真正富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富豪研究专家托马斯·斯坦利的经典之作《财富自由》调查了超过100000名富豪,以大数据的方式全面展现富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发现约有80%的富豪都是平民出身,也就是所谓的“富一代”,同时还发现了多个有悖“常识”的有趣现象,这本书有很多关于富豪的独特创见。


  收入不等于财富:富豪们的入只占自身财富的8.2%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很多人以为,一个人收入越高就代表了他拥有的个人财富就越多。然后更进一步,他们会认为,开豪车的一定是有钱人。这其实是对收入与财富的严重曲解。


  在《财富自由》这本书中,作者对收入与财富做了形象的区分。收入是你今天带回家的钱,而财富却是你明天、后天以及今后每一天所拥有的钱。财富指的是你的净资产,即所有资产减去所有负债。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年收入是100万美元,同年花费了120万美元。那么这个人的财富就是负20万美元。收入高只能说明你赚钱的能力强,并不说明你积累财富的能力强。高收入只是你迈向财富自由的第一步,由收入高到财富多,中间差的是超强的收入-财富转换能力。


  有组数据令人相当震惊:汇丰银行调查显示,90后的负债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人均负债超过10万。


  28岁的阿甜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HR,月薪过万,算是名白领。她有个特别的习惯,每天早上定时一杯手磨咖啡,一个月,光咖啡的消费就超过1500元,平时各种名包、化妆品一样也没落下,工作五年,消费生了好几级。


  几年下来,她信用卡欠了十几万,花呗还了三年也没有还清。收入不低但背负了沉重债务的阿甜的事例告诉我们,收入跟财富根本就是两回事,收入越高绝不意味着你的财富就越多。


  平均来看,富豪的年收入只占自身财富的8.2%,这足以说明富豪们财富积累的能力有多强,这是自律、节制的生活法则带来的必然结果。


  开路虎却付不起停车费:86%的豪车主都不是富人


  《财富自由》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里奇先生是亚特兰大附近一个国家公园的停车场的收费员,有一次作者斯坦利开车去公园,正准备停车走出停车场时,忽然发现忘了将停车证放在仪表盘上了,正准备去车里找停车证时,里奇先生走来了,问斯坦利开的是什么牌子的车,斯坦利回答道是丰田。


  然后,里奇先生自信满满地说停车场里找不到第二辆丰田,开着丰田、福特或雪佛兰的车主一般都会花3美元停车。那些开着奔驰、宝马、捷豹甚至路虎的人基本免费使用停车场。然而,实际情况是,在开豪车的人群中,有86%的人不是富豪,很多人可能根本付不起停车费。


  美国约有250万家庭的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在这250万家庭中,约有97.5万(39%)的家庭会把钱花在购买奢侈品上,也包括购买豪车。然而,另一组数据更为惊人,约有3000万家庭的年收入在5万至10万美元,但是,却有高达8%也就是240万的家庭会购买豪车,这一数字是高收入家庭的2.5倍。这也印证了前文中里奇先生讲述的“怪相”。


  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富豪们在最近一次购买的车上平均仅花费了3.5万美元,丰田、本田、福特是他们最喜欢的品牌,而在车龄这一指标上,27.7%的富豪开的车的车龄超过了6年甚至更久。


  房价绝不超过年收入的3倍:富豪都是理性、自制的消费者


  拥有一套大房子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甚至有些人即使举债也要住上梦想的住房,这在当下的年轻人当中尤为普遍。但富豪们在住房上的选择可能令很多人大吃一惊。


  在住房价格方面,最新的统计发现,富豪们住房的价格中位数约为85万美元,仅仅是他们收入的3.4倍,而最初的平均购买价格仅为46.5万美元。41.4的富豪的住房购买价低于40万美元,35.2%的富豪的住房的现价高于100万美元,即大部分富豪都通过购买住房实现了财产增值。另外,66%的富豪过去10年当中没搬过家,高达1.2万美元的搬迁费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按房价不超过年收入的3倍这个标准来看,很多一线城市的家庭都远远在这个倍数之上,收入十几万,房子价值几百万的比比皆是,房价是收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标标准准的“房奴”家庭。


  那个在深圳有两套房,突然失业引发家庭财务危机的中年男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2010年,他和妻子辛苦攒钱在深圳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花了120万,每月房贷6000元,2015年,深圳房价大涨,家中又有几十万元闲钱,又在原特区内买了套五六十平方米的学位房,总价300多万元。


  两套房下来,他每个月的月供达到了夸张的1.7万元。后来,由于自己的问题,收入还算可观的工作也没了,只能被迫去一些小公司另谋生路,基本月薪也就2万多,基本上是入不敷出。高达几十倍的房价/收入比是整个家庭陷入了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在购房原因方面,房子的质量、外观以及距离公立学校的远近是富豪们购房时首先考虑的三大因素,三者的重要程度分别为81.2%、80.2%以及71.6%。只有3%的人是因为听了房地产中介的建议而决定买房的,没有一位富豪因为一个销售电话或者一封邮件就做出了购房决定。


  住房面积上,富豪们的选择更是不可思议。在平均住房面积达2400平方英尺(1平方米大约相当于10.746平方英尺)的美国,富豪们住的房子很少有超过1900平方英尺的,而这些富豪的净资产去位于最富有10%的行列。一般来说,房子越大,房主就越不太可能将收入转化成财富,大约92%的房主都不是富豪。


  富人的投资观:传统投资是王道,绝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今社会,很多家庭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一般都不再仅仅满足于工资收入,他们会努力寻求各种投资机会,期待着“钱生钱”。但囿于对某种单一理财产品的迷信,以及自身风险意识的缺乏,很多家庭因为错误的投资选择而血本无归,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富豪们更重视自我学习,对市场上各种新兴的投资机会持谨慎态度,他们会更加青睐那些传统的投资类型。数据显示,超过60%的富人将不低于30%的 投资放在退休账户里。近40% 的富人将不低于30% 的投资放在房地产上。只有约6% 的百万富翁用其部分资产换取土地使用权,很少有富人(4%)将无形资产(如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 作为他们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养老金账户、人寿保险、房地产以及有价证券是富人们最青睐的投资类型。


  “P2P”金融这种新生的投资类型因收益远高于普通的投资产品而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去年,中国网贷平台P2P金融理财投资频繁“暴雷”,多家平台倒闭,投资人血本无归。杭州的一位31岁的母亲王倩因盲目相信国资入股的P2P平台,被坑害近百万元,三观尽毁,无奈之下选择了自杀。


  正是对这种新兴投资类型的盲目相信,已经风险分散意识的缺乏导致了王倩这类悲剧的发生。


  另外,像对冲基金、艺术品这类“奇异投资”,斯坦利也有专门细致的研究。根据国税局遗产税报税表,斯坦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000万美元的资产总额是富人投资“奇异投资”的一个分水岭。在对冲基金投资上,那些净资产超过2000万美元的顶级富豪在对冲基金上投下了高达3.7%资金,而净资产在1000万至2000万美元的富豪,在对冲基金上仅投了0.69%的资金。


  艺术品投资上同样如此,净资产超过2000万美元的顶级富豪会花2.56%的资金投资艺术品,而资产小于2000万美元的富豪花在艺术品上的投资几乎为零。在“内部持股(家族企业)”投资上,资产超过2000万美元的富豪也是遥遥领先资产低于2000万美元的富豪的。


  对这类投资趣像的唯一解释大概就是,那些资产高于2000万美元的顶级富豪真的已经足够有钱了,并不刻意追求投资回报率,而大多数富豪对这类奇异的投资类型始终是持谨慎态度的。


  真正的富豪绝不仅仅依赖收入来积累财富,他们生活节俭、朴素,对消费有极强的自制力,量入为出,同时又极其理性;他们珍惜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武装自己,包括锻炼身体和不断学习,另外,他们对资产配置也更加自信,懂得分散风险,拥抱传统投资,远离奇异投资,这些都对他们的财富积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财富   丰田   富豪   净资产   年收入   富人   住房   资产   收入   家庭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