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霸总杨国强退休,碧桂园能否走进新时代?

1.杨国强的碧桂园

这两天,房地产业的重磅主题是“金盆洗手”。

3月1日,碧桂园创始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声“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农民工”的杨国强宣布“正式退休”。出生于1955年的杨老板,按照国家60岁退休规定,已超期服役了8年。

这位从包工头做起,于1992年建立碧桂园的老杨同志,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参与“盖房子”。

在碧桂园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老杨同志对于房地产开发成败关键运营还有投拓,是不怎么过问的。但对于具体项目的细节,却看得非常重——大到楼盘规划设计、小到售楼部门口地砖材质,销售房屋的开关面板品牌等等琐事,最终必须由杨老板亲自审批后才能执行。

这种管理风格自然意味着庞大繁复的工作量。在碧桂园发展的高峰时期,一年下来,杨老板亲自审批过的文件估计要接近10000个。

这敬业态度,朱元璋在世都要表示钦佩。

杨主席这种亲力亲为的态度坚持了几十年,哪怕碧桂园现在已经达到了万亿规模,引入了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但杨主席仍然对于企业还是绝对控制状态。公司系统BIP首页日常更换着杨主席指示,连区域办公室,也四处可见杨主席的巨幅画像,还有他的名人名言。

这种一切围绕杨主席指示的企业文化中,公司可以迅速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实施目标。

当市场上行,方向正确的时候,碧桂园这辆战车可以一路狂飙,增速远超同行。

例如当年杨主席定下三四线与高周转的整体战略,搭配双享跟投制度,让碧桂园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全国销售第一。

但这种超强的执行力下,也极其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无法调头,一路走到黑。

当所有的质疑者,都会被认定为执行力不够时,质疑声音就没有了。最后只有到了造成大范围极其严重的后果时,公司才有可能审视当初的命令是否合理。

例如在18年后,三四线疲软的情况下,公司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逆势执行全覆盖政策。集团要求各个区域公司每个县都布局项目,并以覆盖率对区域总裁进行考核。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那个时间段为保命获取的土地,出现大量亏损。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一个严格金字塔等级的企业倒闭时,老板将会成为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


几年前,杨国强曾经说过他领悟出来的“家族传承必要性”:

未来我的钱越多,我亏得越大。因为我花掉的钱是我的钱,我死了以后,钱不是我的。

这句话听得让人一愣一愣,其实是隐晦地表达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内涵:

一方面,作为在房地产业摸爬滚打30年的“初代目”,老杨同志经历过“17岁前没穿过鞋子”的命运,到晚年时理应把烦恼抛开,重新享受生活——例如“跟大哥到珠穆朗玛峰爬山”;

另一方面,作为坐拥巨大财富,已经获得十次中国女首富称号的“二代目”杨惠妍,在父亲羽翼下女承父业长达20年,总体上还是顺风顺水的。如今房地产行业万马齐喑,当了这么久太子的杨二小姐,也到了欲承皇冠、先承其重的时候了。

众多行业人士一致认为,现阶段并非交班的好时候,杨二小姐肩上的压力不轻。

从行业基本面看,一方面,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创纪录的65.22%;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在这一年正式步入负增长时代。这意味着地产业的“扩张红利”已经结束,未来将是存量甚至缩量时代。碧桂园以往的扩张逻辑已经不再适用。

例如碧桂园以前一直以中国城市化践行者作为发展理念,土储重点押注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地价低,意味着前期投入资金更少。同时预售管理相对宽松,能够更快销售回款。这样,就能比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有更大杠杆,还有更快周转率。

在上一波房地产棚改货币化时,碧桂园完美的吃到了这一波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可在这一波的房地产低谷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达成了小城市房子还会跌的共识。曾经碧桂园三四线的土储,都将成为累赘。

前几天看到一个碧桂园的广告,湖南某县城精装房的价格,已经到了3000-3400的水平。基本上连建安和税费都不够。

这个时候,土地价值基本全部归零。减少亏损的最佳方式,就是当以前的土地白买了。所以未来三四线的房子,就算不会烂尾。但标准缩水,甚至规模缩水,都会成为常态。

至于其他地方的项目,在大环境下也不容乐观。

例如在碧桂园31年创业历程上,杨国强的“烙印”无处不在,而在公司重大决策上,他曾有过很多次说一不二的“高光时刻”。

举个例子,地球人都知道杨国强老早就做好了培养二女儿杨惠妍的准备。

杨二小姐在13岁那年,就曾经列席碧桂园的董事会会议。在2005年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成归来后,杨惠妍先后在碧桂园的投资策划中心、采购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等部门轮转,熟悉各项业务,并于2012年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二小姐的第一把火,就是重金聘请数家顶尖的国际咨询机构为碧桂园做全面咨询。其中:

高盛建议碧桂园加大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投入;摩根大通则建议碧桂园以多元化布局为起点、着眼于全球化;摩根士丹利的建议最为直接,它建议碧桂园在资本运作中,策略性地引入国资背景的企业与机构。

杨二小姐根据咨询报告整理了一份碧桂园发展规划,并获得了公司管理层的好评——如果这些规划顺利布局,今天的碧桂园极可能更加从容一些。

然鹅,在最后的拍板阶段,老杨同志操着一口浓重的“广普”,开场就来了个定性:

报告做得很好,大家辛苦了…但我是一个农民,没读过什么书,很多事情也不是很懂。

此话一出,这天就很难继续聊下去了。

于是,碧桂园的重心,依然放到了老杨同志心心念念的、建设规模相当于半个澳门的:

新加坡旁·碧桂园森新城市。

抛开项目本身素质不谈,这种让中国人组团买国外房子的行为,在外汇管制愈加严厉的大环境中,显然不是那么政治正确。

所以现在这个项目不出意外的凉了。

总之碧桂园目前所面临的,不只是经营业绩的缩水,它还在销售回款、融资能力、产业转型、组织重构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可以说,碧桂园面临的是:结构性困境。


3.放手也是一种寄托


老杨同志的退休,不是简单的“撂挑子甩锅”。例如他在公告中明确提出:

后续将以特别顾问的形式继续参与公司经营。

这个“特别顾问”的头衔就很灵性,十分符合杨国强的个性。

当然,同样的霸道总裁行为,在不同时段里的评价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欣欣向荣的行业扩张时期,退休者的强势“顾问”可能被批评为恋战,而在风声鹤唳的行业收缩时期,领导者“辅佐”反而是敢于担当的表现。

而杨国强的离去时机,就选得颇为微妙。在2023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他指出:

两个月前我们还在黑暗的隧道里穿行,两个月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隧道口的一些曙光。

2023年以来,央妈不但射出了纾困房企的“第三支箭”、助力房地产加快筑底企稳;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射出“第四支箭”,以“内保外贷”的方式支持房企境外融资。这其中就包括了碧桂园。

可这不意味着碧桂园重新拥有了无限回血的能力,可以继续以前的辉煌,再次把规模做大一个量级。只是因为目前仅存的几个没暴雷的民营房企,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最后遮羞布。

目前的政策扶持,不过是为了避免他们重蹈恒大覆辙,遭遇违约挤兑、最终留下一地鸡毛。作为和恒大一个量级的碧桂园,需要为整个楼市,特别是三四线的楼市,做出一个体面收尾的表率。

我们从两组数据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2022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额3569亿元,虽然还在销售额榜首,但同比2021年下跌36%。在今年1-2月,碧桂园销售额更是同比下跌46%,在销售排行榜回落至第三,落后于保利发展和万科。

除了因为三四线市场持续冰冻以外,最主要的是碧桂园自恒大危机爆发以后,就已经几乎停止了扩张。

2022年,碧桂园权益拿地金额66亿元,权益拿地面积98万平方米。而在2021年,这两项数据分别是1397亿元和4017万平方米,目前下滑均超过95%。

从而可以看出,碧桂园成为恒大一样的万亿级巨物的基本逻辑,拿地销售再拿地的扩张路径已经改变。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将手中资产尽可能的变现,然后寻求转型机会。

此时一生要强的老杨同志,选择了一个比较合适的离开时机。

因为这个阶段的碧桂园,已经没有这么多盖房子的事了。

三条红线带走了旧时代的残党,新世界没有属于他的船。

至高无上的杨老板终于也要离开他忠诚的工地了。


4.战士的终点是墓地?


吴晓波很多年前,谈到过二代接班的问题,他讲述了一个例子:

十余年前,小黎的老爸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乡镇企业家。小黎毕业进厂,勤勤恳恳在生产一线干了十年,父亲答应60岁交棒。

可到了59岁那年,老爹还没有让位的意思。于是小黎让吴晓波帮忙打探一下。

老黎感觉出了意思,于是在闲聊中突然说:我最近看到列宁说过的一句话,非常喜欢。列宁同志说得好呀,战士的终点是墓地。

小黎听了这句话心如死灰,次年就提出辞职,并带着从老黎那死活抠出的两千万南下创业。

10余年后,小黎在地产金融领域打下了另一片天。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之前的几十年中,依靠量化宽松下的居民杠杆,创造出了远超于经济增长的奇迹。

杨老板与老黎一样,当年凭借过人的胆识,打下了江山。并且企业在自己的统领下,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

此时的二代们,虽然有超过父辈的学识,但在这些老战士看来,他们永远是经验不足的新兵蛋子,远达不到统领全局的程度。

可任何的行业都有波峰波谷,当面临周期的拐点时,以前的成功经验,都将变成失败的催命符。随着市场逻辑突变,这些传统企业家们集体陷入焦虑,很多人的商业观念和知识结构都面临挑战。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便会把最大希望寄托在子女接班上。

可是当行业及企业组织处在突变的重大时刻,二代们到底能否承接得住父辈们交付下来的难题,这也许才是最大的难题。

不过与龙湖地产吴阿姨“携小包袱激流勇退”相比,各界对老杨同志的离去似乎评价要积极得多。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更符合社会大众心理“择机行为”:

吴阿姨展现“高风亮节”的时候,正值中国房地产业“危机存亡之秋”;而老杨同志在碧桂园最艰难的时刻始终坚守,却在房地产“再来一瓶”的曙光中“挥手自兹去”,但又在退休后坚持“扶上马,送一程”,这感觉就很不一般。

所以同样都是宣布退休,57岁的吴阿姨退休去美国,和68岁的杨老板退休当特别顾问。市场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未来似乎还有期待,大家总是对TA更加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国   主席   同志   老板   小姐   项目   城市   行业   企业   公司   杨国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