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实验室这位90后女科学家,让算法 “飞”上火星

63年前,人类向火星发射了第一枚探测器,向这颗红色星球投去了好奇的一瞥。今天,中国的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正行驶在火星地表,带着中国星际探索的火种步步前行。

在之江实验室,有这样一个她,她的科研目标,就是让算法 “飞”上火星,让地外探测变得更加“智慧”。

她是李月华,一名90后女性科研工作者,之江实验室研究专家。2018年毕业后入职之江实验室,从事研究火星、月球等地外环境下无人探测系统的智能感知、场景理解和定位导航等技术。

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李月华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简单来说,我跟团队的目标就是让火星车更‘聪明’。”作为团队负责人,李月华带领着一支十余人的队伍,平均年龄29岁。

火星车还不够“聪明”吗?这就得从火星车的运行机制说起。火星大体上是一颗沙漠行星,地表遍布沙丘、砾石、坑洞。目前阶段,火星车每向前行走一步,都需要将其感知到的地貌等信息传回地球,由工作人员判断确认行走的安全性后,再将指令传回火星车,才能向前迈出一步。这个过程中,单纯信息的双向传输时间有时候就长达40分钟。

“现在的火星车就像婴儿一样,它能感知到周围的环境,但是理解不了。它不知道哪些地形是有危险的,哪些环境是可以交互的,所以需要身处地球的科研人员帮忙判断。”李月华参与了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作为子课题项目的负责人,她的任务就是利用人工智能,让火星车拥有理解力和判断力。“希望利用我们的算法,让火星车实现自主独立判断,安全快速行走。”

团队在之江实验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火星的试验场,用于日常工作。但为了实现算法创新,必须去往更加接近真实火星的地表环境,获取更多量级的实地反馈数据。只是火星地表的数据和场景,地球上有吗?

通过网上有限的影像资料,李月华团队找到了一片鲜有人至的“无人区”,就在敦煌的沙漠深处,其地形地貌和光照条件都非常接近火星的雅丹地貌。

背着仪器和装置,团队出发了。那是一个夏末,9月的天气依然炎热,阳光炙烤沙漠,体感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再加上超长待机的直射光照,团队有成员热到直流鼻血,仪器也热到宕机,未知的环境给团队的算法测试和数据采集带来了巨大挑战。

“确实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都是一些在实验室里发现不了的问题。但也是好事,遇到的状况越多,暴露的不足越多,我们就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算法,提升算法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虽然是团队里唯二的女生,在这些艰苦和挑战面前,李月华却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到处都是挫折,碰上了,就想办法去克服。科研就是这样,无数次的失败才能遇上一次成功,就像攀登那样。”

目前,李月华已经带领团队完成了面向地外探测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感知平台的搭建,初步实现了多源信息的一致性表征与多模态融合方法,也拓展了地外探测器的感知维度和感知精度。她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主持了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之江实验室自设项目,发表相关论文9篇,申请发明专利14项。

在敦煌的那些日子,每当测试结束,日头渐落,繁星升起,团队会在苍茫的沙漠中支起一丛篝火,复盘,也是交心。“如果大家认为我们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这是正确的。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们一定是享受这个过程的,因为这是你认可热爱的事业。”这是李月华的心声,也是团队所有人的心声。他们深爱着这片“无人区”,因为理想,因为热爱,因为星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火星   算法   敦煌   实验室   地貌   地表   中国   科学家   沙漠   团队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