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自嗨!“中国芯”传来3个坏消息,比尔盖茨高估了中企?

“中国芯”已成为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扶持政策,但仍然有众多科技公司的研发创新结果不甚理想,并先后爆出大跌眼镜的坏消息。

有网友表示,我们应该停止自嗨,“中国芯”发展并没有预测的那么乐观。那么,比尔盖茨所担忧的反噬现象是高估了众多国企的发展进程?还是所下结论为时过早?

一、关于芯片

芯片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核心命脉,许多高精尖的行业都离不开它的参与,如航天、军工、医疗、5G等。因其重要地位,美国还出台了价值280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除了对本国芯片研究产业提供巨额支持外,还连带有多项条款限制了与中国企业贸易投资往来,用以制约“中国芯”的发展规模。

比尔盖茨曾针对美国基于芯片的对外打压政策,提出过要避免脱钩后的反作用力。从最近的芯片市场来看,这种担忧似乎为时过早,“中国芯”进程还不容盲目乐观。

先是武汉弘芯项目的“失败”1280亿项目烂尾;接着就是970亿进口芯片下滑的数据伪命题,而芯片制造实际的进口依赖仍然高居不下;随后在2022年统计中显示,迅速扩张的半导体领域竟然有近6000家企业默然退场。这些令人黯然神伤的事例似乎给了我们当头棒喝,不由得扪心自问我们科技发展的信心将来自何处?

二、芯片突围何去何从?

显而易见的芯片之争,让我们意识到了自主研发生产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一方面是美国联合日本、荷兰对中国芯片市场进行限制。为了芯片产能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打压强制举措。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及国际需求,必需加速推动半导体行业市场的扩张。这项制造领域的份额也的确在不断的上升过程中,国产替代化进程在加速推进。

众多高科技企业融入到芯片研发领域,似乎让我们感觉到了即将突破屏障,彻底解决掉被卡脖子的状态。实际情况是,2022年集成电路进口总额却已经达到4155.79亿美元,占比近15.30%。可想而知,前期我们是有些盲目乐观了,或许比尔盖茨真的高估了国企发展的进程。

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我们国产芯片要在2025年达到自给率70%。要达到这一目标,绝不仅仅是报喜不报忧的盲目自大,更不能是某些企业利用国家力求摆脱卡脖子的决策去套取相关利益。

我们必须排除来自外部环境及内在市场的不利因素和干扰,找到并解决芯片在高科技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力求突破瓶颈,才能取得阶段性发展。

三、芯片自足任重道远

芯片虽然是中间产品,但也是国家社会最核心的生产资料,长远且立竿见影的影响着科技产业结构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该项领域相关产业链的上上下下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依赖。

14纳米芯片的量产、7纳米突破、小芯片的先进封装技术等等这些创新技术的推进,都凝聚了前沿科技人脚踏实地的努力和贡献,是他们促进了“中国芯”的快速进步。

据悉,光刻机量产也逐渐国产化。虽然与高端EUV光刻机还有差距,中芯国际光刻机是14nm制程,28nm光刻机,但路是一步步走的。芯片去中国化并不是明智之举,科技的进步就是在一点点突破中实现的飞越。

虽然目前中国的芯片技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要赶超,要实现芯片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追赶。科技发展是历史推进的必由之路,市场自有其潜在的发展规律。创新进程也是任何形式阻挡不了的,因为这一领域的全球性发展必会以良性互动来达到各自发展的最终目的。

我们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虽然发展过程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时间是毒药同时也是良药。我们会看到病灶,感到痛苦,也必然会从中转换汲取新的力量,相信中国芯片技术领域的全面覆盖只是时间的问题。

结语

在“中国芯”出现问题的警醒下,我们看到了要集中精力去效仿更多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实干家埋下头潜心钻研,努力实现更多的国产化技术突破,这也是我们打破围困堵截的唯一策略。正是这些前进路上暴露的问题让我们正视不足,再接再厉去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对此,你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光刻   高科技   美国   中国   比尔盖茨   芯片   进程   自主   领域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