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创新雨林”加速生长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松山湖举行。黄政正 摄

中国散裂中子源与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 黄政正 摄

2月23日上午,“科技创新 筑梦湾区”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东莞松山湖启动。其间,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与松山湖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协议,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下称“中心”)揭牌。中心的落地,有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包括“引进+协同 服务+提升”的全周期、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

近年来,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来到松山湖,在科学城大展拳脚,常年有超过50位院士专家和2000多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在此开展科学研究。有人向往这里的科学氛围,也有人向往这里的生活体验。

松山湖何以成为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工作地?自2020年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来,松山湖持续创造适合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营造适宜科研梦想成长的气候,在这个城市长出一片“创新雨林”,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体系,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种子落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吸纳海内外英才 发挥重大平台集聚力

2月23日,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平行论坛环节,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少波在《融合·生命科学+》主题论坛上,围绕基础研究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作主题分享。

“继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也有望在松山湖布局。”当前,方少波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工作,也同步参与着东莞大科学装置的筹备建设工作。

“东莞制造业很强,对于大科学装置也非常重视,继散裂中子源之后,还将迎来多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这些装置为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科学的规律。”方少波表示,阿秒是非常小的时间单位,阿秒光源是观察微观世界中瞬间超快过程的先进工具。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一装置的建成,阿秒光源将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信息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大科学装置是吸引人才的“磁铁”。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在此规划布局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省级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大湾区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随着一大批科学大装置、大平台落地建设,松山湖得以用更大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吸引优秀人才,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松山湖筑梦、圆梦。

目前,松山湖已基本形成“顶尖科学家—科技研发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人才梯队。松山湖20.46万就业人口中,92%是45岁以下的青年人,本科学历及同等能力以上人才占比54%。

“松山湖的环境非常好,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才配套,各方面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未来随着新的大科学装置在此建成,东莞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各个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来这里开展研究,相信松山湖是下一个国际科技人才聚集的高地。”方少波说。

构建创新型供应链 提升创新供应力

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稳定的要素支撑,离不开良好的软硬环境,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松山湖深层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效释放人才、设施、平台、知识、资本等创新资源的潜能,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创新动力。

近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环境与能源高分子材料团队利用化学“焊接”的概念,完美解决了不相容的固体电解质/电极界面问题,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王欣是该团队的负责人,也是一名“80后”海归博士。来到实验室仅一年多,已带领团队在多个研究领域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他认为,实验室不仅大力支持创新的想法,还在体制机制上给予科研人员很大的自由度,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这是每一个科研人梦寐以求的模式,我很喜欢这里。”

让科研工作者们对松山湖满怀期待的,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的承诺,而是实打实的强化经费保障。2022年,园区全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2.3%,远远超过世界创新型国家3%的水平,是全国5倍、全省3.8倍。如今,松山湖从管委会到企业,正合力打造出足够宽松的科研环境,为科研工作“松绑”“减负”,给予科研工作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

自由探索的创新生态下,灵感的“火花”一触即发。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蔡金明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这里朝气蓬勃的创新氛围,以及东莞及松山湖的巨大吸引力,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从其他地方过来,都说东莞、松山湖的吸引力非常强,政策也很好,很适合我们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创业扎根。”

不只是科研工作的稳定保障,为免除科技工作者“后顾之忧”,近年来,松山湖还持续推动城市品质建设,一批高端消费场景、高端休闲旅游住宿设施、高端商务交流平台加速建设;已建成人才公寓10余个,未来两年将建成人才房超过5000套,五年内将建成人才房近10000套,竭力为广大人才提供高品质的宜居环境。

蔡金明表示,目前公司已成为东莞先进制造的一分子,正与这座城市共同进步。也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征途上,在产业创新的队伍中协力将东莞乃至国家的产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科学城   中子   东莞   中国青年   雨林   光源   装置   实验室   生长   科研   科学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