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中读一卷书(散文)

《清风中读一卷书》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怒海风云》,大概在小学三四年级,或稍晚一点。那时候我的主要任务除了上学,就是放学后去放牛,跟牛郎一个职业。可惜我没有牛郎的幸运,自然不期盼来一个什么人把我带到天上去,虽然奶奶告诉我,天堂很美,神仙很悠闲,吃着丰盛的晚餐,还有许多香甜的水果。但对于未经历过的世界,我还是本能的抗拒,害怕从天上掉下来,摔断胳膊实在不划算,且在这高山深沟之中,陪伴着家中的那头大黑牛,看月亮数星星吧。

家中有一只大木箱子,很不起眼,墙角落里放着,母亲从来不动它,父亲农闲时会打开来,翻出几本书,躺在炕头上看。在我的记忆中,老家拥有箱子的都应该是女人,里面装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或者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宝贝,轻易不愿拿给他人看。我的父亲是庄子上唯一拥有箱子的男人。

等我认识了几个字,能写几句下雪了刮风了的作文时,便和父亲提出翻看那只大木箱子的要求,父亲在我允诺放牛之后,点头答应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老家的山巅之上,在河沟深处,我陪伴着大黑牛,书陪伴着我,虽不是花前月下,也算是风雨无阻。《怒海风云》已不知所云了,现在能想起来的,只有一个叫铁蛋的英雄儿童的名字。《欧阳海之歌》《青春之歌》也是从大木箱中取来读的,我喜读看小说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除了上述几本,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等,凡家中有的小说,我都读了一遍,不管懂不懂,反正有了跟同学们炫耀的资本。

《三国演义》是在四叔家读的。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煤油灯点着了,薄明的月光洒在炕头沿上,月光没有送来春天的气息,因为我的鼻子尚未嗅到盛开的花朵的芬芳。大人们不在家,我和堂弟小龙看家,早早的就吃了饭,爬上炕头,躺进被窝里看书。等我读到关云长纵马驰骋、手起刀落的时候,我忽然凝神静气,院子里什么东西“唰啦啦,唰啦啦”的响起来,从大门口响到厨房檐下,再从厨房那边响到我和小龙睡觉的房子窗前,然后是心悸难挨的安静。

我竖起耳朵,悄无声息的暗夜的静穆,震得我耳膜疼,只在刹那间,“唰啦啦”的响动又开始满院子游走,眼前油灯的火焰似乎要变成了绿色,不由得毛骨悚然,汗不敢出。那时节,正是农村鬼怪横行、神仙忙着捉妖的年代,受此影响,我对鬼怪有莫名的恐惧。战战兢兢喊醒身边酣睡的小龙,示意他听那声响。小龙人小胆子大,撺掇出去查看。

我们两个便握着一把斧头、一柄马刀,提着马灯悄悄开门出去,但见月光很好,银色洒满人间,连远处的山峦都清新巍然,院子里一卷塑料布在风中飘来飘去,“唰啦啦”响着四处游走。虽安稳了心脏,却有点失望,两个人这么马刀斧头的来了,总该有一点意外的发现,方不负了青春的懵懂。然而什么都没有,只有银色的月光,和静穆的黄土地。回去后,小龙继续呼呼大睡,我继续看三国,塑料布继续游走。

那时节家中经济紧张,看书以借为主,很少有人舍得掏钱买书。我大概是庄子上第一个掏钱买小说的人,因为这个,挨过大人好几回的打骂,那时家中贫困,惭愧不已,但现在竟有几分的自豪了。那年中考时来到县城,父亲给了十块钱,第一次离开大山沟,来到城市中,三五个同学一起逛大街,囊中羞涩,大商店不好意思进,街上人多吵闹,我便溜进一间小书店,随意翻看一会,决定买一本回去,核算着留下店钱饭钱和回家的路费,刚好够买一本《包公传》。那三天里,除了进场考试,我就躺在旅店里看小说,虽说成绩不差,顺利考进了会宁县第一中学,回家后还是挨了父亲一顿恶狠狠的骂。父亲一边骂我乱花了钱,一边津津有味的读完了小说,然后出门跟邻居讲故事,宣传包公如何下阴曹审判官,到陈州放粮,救了李娘娘。

年轻的心是锁不住的,那时社会像翻整过的沃土,阳光晒过了,雨水浇灌过了,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只等人们播撒下种子,便要蓬勃生长,读书看报和学习的氛围,浓烈得炙烤人的心脉。我初一时的班主任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诗人,他教我学写日记,有时候,他会叫我到他的宿舍里,给我一个小板凳坐在火炉旁,他就朗诵他的日记给我听,影响很深,至今未忘的几句是:早晨,媳妇拍打着我的屁股,说阳光照在屁股上了,还不起床。他读得津津有味,我听得面红耳赤,因为我联想到了媳妇和屁股。

班主任有一个奇特的习惯,喜欢收集手指甲,每次剪指甲,他都要收集起来,装进墨水瓶中。我看见时,他已收集满了三四个墨水瓶。班主任的祖上,在大清朝时,曾经出过三位进士,这个在会宁县,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书香门第了。可惜的是,后来他喉咙生了病,动了手术,之后再不能站在讲台上,便转行干其他的去了。

上高中之后,学习任务紧,读小说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开始阅读一些散文杂文之类的小文章,这样就培养了我不挑食的习惯。我的语文老师是师范中文系毕业的陈国荣,高高瘦瘦的,很精干,讲一口跟新闻联播有差距的普通话,字写得很漂亮,喜欢朱自清和郁达夫。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他讲了一周多,气氛渲染得格外悲壮,惹得北京什么中学的老师来观摩。陈老师的做法是常常收了我的日记去阅看,还会批上阅看的日期,或写几句勉励的话。我就诚惶诚恐了,不敢在日记中胡乱的写上悄悄话,这样的写日记的习惯,到现在还留着遗存,想起那个爱好照相存档的人物,没有遇上陈老师,该大大的遗憾一下。

那时也买过几本书,印象深的有《古塔上的风铃》,最喜欢的是柯云路的《京都》系列,因为它让我懵懂初开,知道了谈恋爱的浪漫和激情,还有恋人雨中游园,会多一份清新和洒脱,渐渐向往起来。

那几年金庸的小说开始风靡,可惜我手头实在拮据,心有余而钱不足。我的一位父亲是领导干部的同学,他有全套的金庸武侠小说,但他性格怪癖,或者是小气,他除了会借给女同学之外,男生们基本上看不到。我很幸运,有一位女同学偷偷地转借给我读了几天,至于最后那位领导干部的公子知道了,愤怒之余,把我的几本书从教室窗口扔了出去,再跟女同学吵了起来,惹得全班同学群起而攻之。不过那时我已经读完了《射雕英雄传》和《书剑恩仇录》,马上面临高考,没时间也没精力跟他计较,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大学在西安上,那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路遥先生的《人生》仿佛就是写给像我一样从山沟里爬出来的青年,我还手抄了部分内容,他后来的几部书,虽获了大奖,但我不怎么喜欢。大学时最爱读的是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我很喜欢他的中(短)篇小说,也读了一些他的长篇,却了无感觉。那时大学里流行外国文学,我的同学抱着茶花女漂到基督山时,我开始喜欢读古典文学了,读了三言西厢之类,付敏送我一本砖头样厚的唐诗宋词,可惜毕业托运时丢了。知道了金庸先生有怎样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他的《侠客行》灵感大概来自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代的传奇文学。因为时间较为充裕,也读《诗经》《道德经》,《论语》也看过,水平实在低,怎么都感悟不出于丹女士讲的那些深奥的道理,很惭愧的。做理论的本事没有,还是读自己能理解的吧。

现在明白,我读书的方法是追求了痛快,专挑那些缠绵优美的文章,就连看《孙子兵法》,也没有设想怎样行军打仗和运用于市场营销,却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一本皇皇巨著《史记》,看了好几遍,治国修身的道理没明白,却发现司马迁也唬弄人,他怎么知道刘邦他妈跟蛇相好,三皇五帝怎么都不是正常出生的呢?项羽也没那么生猛,韩信其实是冤死的,等等,有点对不起司马公了。不过后来者,再没有人能超越他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就当是史论文学中的一点调侃,平增一点欢快,读之更加有味。

这几年,忽然感觉自己变得懒惰起来,已很难认真读完一卷书了,虽然心底里依然认为自己很喜欢读书,有时也能从可怜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点钱,买上自己喜欢的书籍。但买回去往往读不到几页,便会丢弃在旧书堆里,任其自生自灭,渐渐忘却了。偶尔想起,再翻找来看,却已没有了先前的激情,还是读不完,后来连读的兴趣都没有了,当做破烂卖掉了事。一本三四十元的书卖废品不到两块钱,后悔自己做了傻事,有时恨不能抽自己几个嘴巴。

我的一位朋友写给我一幅字,记于此处,作为结束:

随缘自足,超然物外。

以此鼓励自己而已!


——原载于《甘肃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会宁县   大木   炕头   小龙   箱子   散文   家中   可惜   父亲   月光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