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道路?中国芯曾经的隐患趋向解决

CPU的指令集,作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翻译器,需要花费几十年时间培养软件生态。

而这宝贵的几十年差距,这最底层的指令集,长期困扰着国产CPU的自主发展。

但曾经作为中国芯片的隐患,如今也在走向解决的道路上。

在长期以来,指令集的问题让国内六大CPU厂商走白了三条不同的道路。

第一条道路:授权+自主研制指令集,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的是龙芯、申威,在早期使用国外指令集后,自行研发出了国产替代。

第二条道路:指令集授权(ArmV8),华为、飞腾,包括后发的小米,但未来ArmV9的授权之路注定难走。

第三条道路:采用X86架构,使用IP内核授权,兆芯、海光成功站在了英特尔这头巨人的肩膀上,但也就注定了仰人鼻息。

三条道路中,最为热闹、最为拥挤的是第二条道路。

华为、紫光展锐、百度等诸多中国知名企业,都大量使用着ARM指令集。

作为全球处理器巨头,ARM会不断升级指令集,并拥有IP核,如CPU、GPU、NPU等等。指令指与IP核相加,芯片设计难度便大幅下降。

但无论是指令集授权还是IP授权,仰仗他人的感觉总不会太好受,更何况中美贸易战的日趋紧张,一旦外国垄断架构,中国将失去芯片产业发展主动权。

幸运的是,中国还有不愿悠闲漫步,而去选择走远路、曲折路、坑洼路的“笨蛋”龙芯。

龙芯们的存在,避免了别人卡脖子后的沉没成本,在十多年的历练中,不仅做出了自己的产品,还为中国探索出了在ARM、英特尔之外更多的可能性——比如RISC-V指令集。

RISC-V架构虽然起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但公司总部却从美国迁移到瑞士,向世界表明自身坚持开放的决心,也向中国芯片企业释放出善意。

所以,正如RISC-V是开放的生态,它真正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不属于任何一家企业。

而为了挑战英国ARM那封闭且费用高昂的指令集架构,国内外的诸多企业都盯上了RISC-V指令集。

比如另一CPU巨头英特尔就高调入场,加入了RISC-V International基金会。

而RISC-V理事会的高级会员中,华为、阿里平头哥、中科院计算所等中国名字赫然在列。

在英伟达收购ARM失败后,不仅美国人想压制风头正劲的英国ARM,中国也想来分一杯羹。

如全志科技早已根据RISC-V架构做出了处理器芯片,成百上千的国内公司正关注于RISC-V指令集的开发。

在X86领域,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专耕桌面和服务器领域,

而在RISC领域,Arm在安卓和苹果带动下形成了AAA联盟,在移动领域雄霸,并向WIntel联盟进发。

而未来,专注于低功耗、高性能的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和物联网、互联和自动驾驶汽车、数据中心等, RISC-V将在全新的赛道上驰骋,并且不会有繁杂的历史包袱。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说。

“未来,RISC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生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X86)、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足鼎立,中国人为何不能成为其中一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计算所   华为   道路   英特尔   英国   美国   中国   隐患   架构   芯片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