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东河槽:太平桥

乌金古道的起点,在包头老城的东北门外。


当年,前往石拐驮炭的驴队,踏着破晓前的薄夜,穿过城门,蹄声纷乱地走上太平桥。


如今,旧城墙已经消失,太平桥却还留存着。窄窄的桥身,用石块垒砌而成,桥面上的青石历经岁月风霜,已被踏成了石板。


站在太平桥上,向东北望去,那条有溪水相随的山路,就是通往石拐的乌金古道。近两百年的岁月里,十指黑黑的贩煤人,沉默地赶着毛驴,从这里出发,溶入一重又一重的山峦之中。


身后,留下一串叮当叮当的铃声……


太平桥,2014年5月列入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包头老城东北门外的石桥——太平桥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太平桥”匾额


太平桥的石板路

辛亥革命的枪声,震惊了清朝权贵,也传到塞北草原。


1911年12月9日夜晚,驻防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小校场的外八旗巡防营,由营带周维藩率领举行起义,开赴丰镇、大同,支援当地的革命军。途中因内部不和,曹富章、张林等军官率领手下脱离起义部队,穿插后山,绕过萨拉齐,然后顺着乌金古道南下,抵达老包头附近。


听闻此事,包头镇内的同盟会员郭鸿霖、李茂林、李士元、王肯堂等人,前去拜谒樊恩庆,希望他赞成革命,宣布包头独立。听罢众人的陈说,樊恩庆满脸欢欣,连声表达自己对革命的景仰,并敦请郭鸿霖等人前去联络革命军,进驻包头镇。


12月24日,曹富章、张林等率领二百余名革命军,斜背一条白布,踏过东北门外的太平桥,开进包头城。奔波数日的革命军,受到了好酒好肉款待,随后被分散安置于东街的庆生店、前街的义盛店和富三元巷的三元合店。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笼罩着全城。樊恩庆乘着一顶小轿,前往革命军驻地,进行慰问。一派情投意合,一派欢声笑语,樊恩庆与革命军约好,明晚在包镇公行的马号大厅,举行正式的欢迎宴会。


12月25日,天气依旧阴晦。掌灯前后,革命军曹富章、张林等十二名领队应约赴宴,出于对樊恩庆的信任,连一名护兵也没有带。同盟会员郭鸿霖、李茂林、王肯堂等人也陆续到来,大家都憧憬着革命的前景,马号大厅之上,气氛十分热烈。


大约晚上七点钟,一名仆役前来禀报:"樊大老爷下轿了"。待客主管即刻回应:"那就快往上端菜吧。"岂料,这正是预先约定的暗号。包镇公行院内,伏兵四起,涌入马号大厅,凡是看到身穿革命军装者,便乱枪射击。毫无准备的革命军首领曹富章、张林、李士聪、郝忠信等人当场中弹牺牲,李茂林、王肯堂等乘乱逃出。仓促之际,郭鸿霖躲向妙法寺灵枢宝地,却不幸遭到搜捕。


马号大厅枪响的同时,驻在东街、前街的革命军也被伏兵围歼,只有驻在富三元巷的革命军顽强抵抗,一直战斗到天明。"包镇公行"害怕双方枪击引起市面混乱,出面请樊恩庆下令让路,才使这部分革命军撤离出城。


次日,樊恩庆下令将郭鸿霖斩首,并把头颅挂到牛桥街示众。


同盟会员与革命军和平光复包头镇的梦想,两天之间便灰飞烟灭了,史称"马号事件"。


如今,辛亥革命的旧事,已是鲜为人知。同盟会员与革命军的鲜血,淡于草尖之上、淡于黄土之下。



马号事件旧址(包镇公行)

1927年5月12日,徐炳昶、李四光、丁道衡、黄文弼等民国学者,从东北门外的这座石桥走向了乌金古道。


《徐旭生西游日记》写道:“早起,晨餐后,打起裹腿,背上望远镜同水壶,携起手杖,同仲揆、黄仲良、省耕、丁仲良、地质系学生,及赫定所雇采集人庄永成同出城东北门,探寻古迹。刚出门的时候,忽然感觉到:现在虽然还没有求得到知识,然而也像个求知识的人的样子。从前多少年的人,想求得知识,却专在斗室故纸堆中绕弯子,那怎么能行得了!人类的使命,就在征服自然,并没有其他的话说!想征服自然,却不到自然界里面去找,那岂不是南辕北辙!”


这次行程,是包头历史上的首次野外考古,拉开了包头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发现的序幕。


下期,将会详细讲述。


如今,民国文人的情怀,仍在延续、仍在盛行吗?


下期预告:转龙藏的原始人类遗址

作者简介: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辛亥革命   东街   马号   河槽   包头   乌金   革命军   古道   同盟   大厅   会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