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全港的碎尸案,拍成了卖座三级片

前几天,我在“凌辰说”里简单聊了一下我对“香港名媛蔡天凤碎尸案”的思考。案件目前披露的细节,让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这竟然是2023年发生的案件。


实际上,10年前香港也曾发生过骇人听闻的碎尸案。凶手周凯亮联合网友,杀害了自己的父母,并将尸体肢解,头颅放进冰箱。



为了争取处理尸体的时间,周凯亮对家人谎称父母去了内地旅游,之后又高调做戏,通过媒体寻找旅游失踪的父母。


因此,这个案件也叫“2013香港逆子弑亲案”。


就在最近,根据这个案件改编的电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正义回廊》



影片由新人导演何爵天执导,《踏血寻梅》的导演翁子光监制,在香港定为“三级”,上映后票房一路攀升。


从整体来看,这部《正义回廊》颇有《踏血寻梅》的气质。


电影没有故弄玄虚,也未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案件侦破过程,而是直接对准了凶手张显宗。



他从小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长大,之后去海外留学,因身材矮小,经常被黑人同学霸凌。


回到香港后,张显宗找工作碰壁,炒股赔了不少钱,惹得父母决定把本该给他的房子,转到了哥哥名下。因为这件事,全家人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可以说,原生家庭赋予了张显宗自卑、自负的性格,他总是怀才不遇,期待有个施展自我的舞台。


2013年3月,张显宗通过媒体公开寻亲,称父母去内地后就杳无音讯。



但实际上,父母此刻已经被张显宗和他偶然认识的朋友唐文奇杀害、肢解,部分尸块被投入大海,头颅存放在两人租住房的冰箱里。


案件告破的关键,是张显宗跟网友聊天时忽然自爆。


之后影片的重头戏,便放在了凶案的诉讼环节。


检方提起公诉,被告张显宗和唐文奇分别聘请律师辩护,法官主持选出9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经历不尽相同的陪审团成员。



也正是随着陪审团的视角,影片将与案件有关的细节一一揭开。


张显宗在口供中承认,他与唐文奇早有预谋,将父母带入他们的出租房,分别用刀行凶,纠缠中唐文奇误伤了张显宗。



之后,张显宗离开凶案现场,跑去医院治伤,尸体交由唐文奇肢解、烹煮。几天后张显宗才返回案发地,与唐文奇一起打包尸块,去海边抛尸。


有监控视频、网络聊天记录证明,两人曾经讨论过杀人方法,一起购买大量刀具,案发当天张显宗在出租屋停留不到20分钟,之后就去了医院。



根据警方提供的口供,唐文奇在被捕后,承认与张显宗合伙杀人分尸。


然而在法庭上,唐文奇却上演了一出“罗生门”,矢口否认杀人罪行。



唐文奇称,自己因为智商低于正常人,经常受人白眼,张显宗却对他格外友好,两人就成为了朋友,并且一起租房。


案发当天,唐文奇回到出租房,撞见了正在处理尸体的张显宗,迫于对方的威胁,唐文奇只能答应帮忙处理碎尸。



之前他之所以承认杀人,是因为警方采用了非法的睡眠剥夺逼供,他才被迫签了认罪书。


总之,唐文奇一直强调自己智商、记忆有限,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张显宗的威胁。



但检方提供的手写笔记、聊天记录证据,说明唐文奇也并非如他陈述的那样与凶案毫无关系。


两个被告在法庭上相互矛盾的说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控方和两个被告律师的应对策略,也左右着陪审团成员的立场。



《正义回廊》最大的看点,就是法庭之外的陪审团讨论室。


随着与案件相关的人员相继出庭作证,陪审团成员之间也因为个人阅历、学历的不同,对各种细节产生了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立场。


谈到张显宗的原生家庭,有人认为他弑亲残忍,毕竟“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有人则反驳,过去的刑事案例证明,父母并非完全善类。



说到张显宗的个人发展,有人直接以貌取人,认定他是个没有出息的失败者;



但也有人立刻反驳,成功与失败并不能单靠赚多赚少来评判。



谈到智商不高的第二被告唐文奇,有人认为以他的智商,之后大概率也不会再犯罪,倾向判他无罪;



有人则话中有话,认为唐文奇也有可能是故意装傻,博取同情、逃脱罪责。



陪审团的这些分歧和争论,其实印证了这个制度与生俱来的一个弊端——


比起证据,陪审团更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将个人经验投射到案件相关人员身上。


但这种争论持续没多久,陪审团的每个成员都开始意识到,讨论室里发生的一切并非一场普通的辩论,大家最终得出的结论,足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陪审团做出决定的根本原则,是“疑罪从无”,当出现既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应推定其无罪。



经过多日讨论,陪审团最终给出了结论——


第一被告张显宗杀害父母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第二被告唐文奇谋杀罪名不成立,因“阻止合法埋葬尸体罪”获刑一年,但因羁押时间已超过两年,因此当庭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判决虽然落下帷幕,但导演还是给出了一些反转暗示。


比如出庭前,唐文奇的姐姐曾经嘱咐要“记住一些话”,而这背后很有可能是辩护律师的授意,有意博取陪审团的同情。



比如智商低于常人的唐文奇,其实通过了会计二级考试,似乎不像法庭上表现得那样“傻”,但这些证据,当时并没有被警方纳入到证物中。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更是饶有深意,一直宣称怕蜘蛛的唐文奇,却任由一只蜘蛛在身上趴着,周围布满了恐怖的蛛丝……



唐文奇到底有没有参与杀人,影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让观众和陪审团一起,走进了寻找正义的“回廊”。


导演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观众从这场审判中,延伸出对人性和制度的思辨。



另外,影片虽以法庭戏为主,却使用了戏剧化的镜头语言和打破第四面墙的叙事方式,将略显枯燥的法庭陈述,变为“沉浸式围观情景再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也显露出香港新人导演惯有的强烈表达欲望,讲述真实案件的同时,还想把个体与制度、人情与法理等思考融入其中。


只可惜,导演越想在片中面面俱到,就越陷入流于表面的怪圈,导致一部分支线人物的故事和主题只能点到为止,只剩下一些不明觉厉的“金句”。



此外,影片彻底“抛弃”了内地市场,加入了暴力血腥等大尺度的情节,需要身份证才能看的“三级片”这个噱头,着实吸引了不少人。


但大尺度并非单纯为了卖座。



我在前面提到,《正义回廊》颇有《踏血寻梅》的气质,是因为它跟《踏血寻梅》一样,聊的是案件,目的在观察社会,说的是个体,最终指向的是群体


影片花了不少篇幅刻画凶手张显宗的性格和他的家庭。



他来自中产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天生有一种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敌不过他的矮小身高带来的自卑,导致张显宗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他曾经参加三级片的试镜,在导演面前夸夸其谈,甚至毫不客气地评价对方的作品优劣。



导演听了对他颇为满意,当场叫来女演员跟他对戏。


面对大方宽衣解带的女演员,他却瞬间褪去了刚才的老练姿态,一通紧张地造成了不该有的“泄漏事故”……



这个情节正揭露出张显宗的好高骛远、刚愎自用,他曾幻想自己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自我申辩,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他的自负的舞台,只能停留在自我臆想中。



自从面试目睹他人“内定”,房产被父母转移给哥哥等一系列变故,张显宗仅有的那种优越感也荡然无存。


而现实生活中,有同样性格、类似遭遇的人,绝非张显宗一个。



影片里的法庭唇枪舌剑,并不完全为了真相,其中牵扯出的是程序与正义的辩证关系,理性与同理心的博弈,权利与制度的制衡……


总的来说,《正义回廊》是一部近年来难得的精彩港片,通过真实案件关照当下,案件虽“奇”,却是最真实的当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陪审团   卖座   回廊   香港   被告   法庭   正义   案件   导演   父母   影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