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县”持续扩围 县城卡位战烽烟再起

县在崛起

编者按 郡县治,天下安。2023年全国两会进入倒计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焦点话题。翻看此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县域”亦是高频词,与“县”相关的表述多达35处,县域的重要性被抬升至新的高度。昆山、江阴、晋江、常熟、宜兴、长沙、邹城、寿光、高邮、仙桃、闽侯……2022年,位于县域金字塔顶端的“千亿县”持续扩围至52个,本期经济地理将深入挖掘提炼这些生动的县域发展样本,并采访相关专家共同探寻县域经济增长动能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中国县域现代化探索提供更多借鉴。

“千亿县”2022年经济总量一览

单位:亿元

江苏(21个):

昆山(5006.7) 江阴(4754.18) 张家港(3302.4)常熟(2787)

宜兴(2236.72) 太仓(1635.57) 如皋(1479.3) 溧阳(1416.2)丹阳(1408) 启东(1391.1) 海安(1379.8) 泰兴(1336.67)如东(1314.6) 沭阳(1308.45) 靖江(1226.18) 邳州(1157.16)兴化(1085.19) 东台(1050.5) 高邮(1014.81) 沛县(1012.23)仪征(1002.93)

浙江(9个):

慈溪(2521.58) 义乌(1835.54) 诸暨(1658.84) 余姚(1513.6)乐清(1501.95) 温岭(1306.76) 海宁(1247) 桐乡(1209.67)

瑞安(1197.87)

福建(5个):

晋江(3207) 福清(1535) 南安(1646.05) 惠安(1222.51)

石狮(1159.68)

湖南(3个):

长沙县(13966.11) 浏阳(1722.5) 宁乡(1167.02)

山东(5个):

胶州(1541.09) 龙口(1382.32) 荣成(2021年为1021.43)

邹城(1009) 寿光(1010)

河北(1个):迁安(1281.1)

福建(1个):闽侯(1009.2)

湖北(1个):仙桃(1013.4)

安徽(1个):肥西(1068.4)

江西(1个):南昌县(1280.35)

陕西(1个):神木(2231.47)

贵州(1个):仁怀(1706.70)

内蒙古(2个):准格尔旗(1300.07)、伊金霍洛旗(1219.2)

本报记者王彩娜整理

本报记者 王彩娜

这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的时代。

沛县、闽侯县、邹城市、寿光市、东台市、高邮市、仪征市、仙桃市、伊金霍洛旗等9县市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至此,我国“千亿县”数量由2021年的43个持续增加至52个,昆山、江阴、张家港“苏南三小龙”分别以5006.7亿元、4754亿元、3302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领跑。

在新选手狂飙晋级的同时,多个老成员排位也遭遇洗牌,我国“千亿县”卡位之战日渐激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从区域分布看,我国县域经济呈东部持续领先、中西部加速追赶,且强省强县特征明显等态势。

“千亿县”持续扩围至52个

“千亿县”代表着我国县域经济的最强实力。继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后,江苏昆山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不仅是昆山再传捷报,江苏沛县、东台、高邮、仪征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也均跨过千亿元门槛。至此,江苏进入“千亿县”榜单的县市共有21个。

在江苏“千亿县”数量领跑全国的同时,湖北也诞生了首个“千亿县”。2022年,湖北仙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3.14亿元,标志着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国“千亿县”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

从52个“千亿县”的区域分布以及经济实力看,东部地区继续领先,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且这些县域经济实力较强;中西部地区“千亿县”加速涌现,虽然整体实力相对东部地区略显失色,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省内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当前,湖南占有3个“千亿县”席位,内蒙古占有2个“千亿县”席位,江西、安徽、湖北、贵州和陕西各有1个“千亿县”席位。这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也为中西部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示范。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千亿县”的共同点: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千亿县”基本是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县市。二是坚定不移走“无工不富”发展道路。“千亿县”都有比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而且工业新项目、新技术、新投资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千亿县”中实力较强的多是县级市。在“千亿县”前15强中,县级市占了10个,县只有5个,县级市与县分别占66.7%、33.35%。

“‘千亿县’普遍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汪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千亿县”要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放大发展优势,比如向“专精特新”赛道进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未来县域之间的相对差距有望不断缩小,绝对差距的扩大幅度也在缩小,“未来要从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农业装备水平的提升、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张占仓认为,“千亿县”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力,构建新的增长引擎,支持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与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县域的重要性被抬升至新高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县域”一词出现了13次,与“县”相关的表述多达35处,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多个具体方向。张占仓认为,这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前的战略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刘勇认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对打通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连接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县级区划数为2844个,其中县级市、县、自治县为1817个。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我国县域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20.18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9.12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8.60%。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当前,东部县域发展比较优势明显、中西部县域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县域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凸显,并且县域要素组合存在制约,县域城乡互动存在短板,县域公共产品配置尚不充分。”汪彬认为,我国县城数量大、类型多,要充分尊重县域发展规律,引导鼓励县域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

此外,刘勇提出,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而担当重任的地级市数量偏少,未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逐步实现地级市数量翻一番。一方面,农业主产区县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传统优势农业上延链,形成种养—加工—储存—销售产业链。另一方面,工业强县要培育提升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推动产业专业化、集群式发展。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加快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各个县域必须答好的重大时代命题。

刘勇强调,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加快探索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传统工业强县要立足已有产业基础,构建专业化产业链,充分发挥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农产品主产区县要依托资源禀赋,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紧邻中心城区县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积极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强化主导产业链式配套、基础设施统一构建,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疏解。

“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区域协同,依托东西之间发展梯度,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引导鼓励中西部地区县域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好条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汪彬分析称。当前县域真正紧缺的是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要逐步健全县域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张占仓建议,坚持以项目为王,不断吸引、筹划当地的重大投资项目,以新项目带动当地经济不断增长新活力。

向着春光进发,“拼”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邹城   沛县   县级市   高邮   仙桃   昆山   烽烟   湖北   江苏   县城   经济总量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