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制造强区” 城乡“美美与共”

茂名市茂南区站南片区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崛起,刷新了城区面貌。邹祥亮 摄

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旁,“油城墟”项目的上垌村史馆迎来一批“油城文化”爱好者。

南方日报记者 杨金凤 摄

近日,文才路、官山六路、大园七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茂名茂南区全面对接、主动融入“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茂名大道旁,雄鹰岩场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土地盘活、再生资源利用、垦造耕地获得459亩土地,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打造“茂名工矿废弃地环境改造范例”。

作为中心城区,茂南区有两大突出发展基础:城乡要素兼备,工农同步发展。新征程上,茂南牢牢把握“制造强区”“城乡同美”主基调,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打造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效益明显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南方日报记者 杨金凤 通讯员 余玉明 陈璇

组建20亿元产业基金

撬动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

城北片区,汕湛高速与茂高快线交汇处,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内已进驻的企业马不停蹄地调试生产线,争取早日投产。

“我们正在与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全面洽谈合作,最近不少企业也来到汽车园区考察,正在商谈落地形式。”茂南区工业园管理中心主任俞凡说,力争到2027年再造一个百亿产业园。

2022年,茂南区4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46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两倍多;年产60万吨高岭土功能材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做实做厚制造业这份家当,茂南有底气,也有信心。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强化‘制造强区’意识,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全力推动五大园区高质量发展。”茂南区委书记廖述毅说,今年以五大园区扩容提质为抓手,统筹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打造以石化工业园、公馆产业园、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为主的茂名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是茂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茂南区持续布局落子,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超亿元大项目,大力抓好2023年38个重点项目建设。

“除了全力争取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的投资外,我们还将发挥商会招商作用,突出以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俞凡介绍,与往年不同,茂南今年抓项目的力度更大了,组建了20亿元产业基金,采取“母基金+子基金”架构,由国有企业主导,利用基金撬动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

近年来,茂南区着力优化大环境,实行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保障,为企业提供舒心发展环境。在公馆产业园以“政府建、企业租”模式建成的4.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茂名栢信体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即将“拎包入住”,目前园内的广东煜城科技有限公司出口塑胶玩具、毛绒玩具、电子玩具等产品,收入达5979万元。

推动镇域出彩

打造城乡同美、和美融合带

在彭村湖,水草丰美,白鹭还乡,游人观赏。彭村湖以往周边农村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近年来,茂南区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彭村湖黄竹河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改善小东江特别是石碧断面的水质。目前,彭村湖周边26个自然村建设的57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推动打造特色“彭村湖水生态湿地公园”。

“我们将深入实施绿美茂南生态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小东江、袂花江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国考断面考核达标。”廖述毅说,要坚持把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重要目标,奋力绘就茂南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抢机遇、抓实干。茂南区运用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依托中心城区、好心湖、国家田园综合体、金塘镇圩改造提升和城郊七条精品村串珠成链,高质量打造了具有矿山工业文化、白土村红色文化以及和美乡村绿色文化的油城墟。

一批乡村车间、家庭工场、手工作坊正在茂南的镇域多点开花,“土特产”文章越写越有劲头。

“我们要实施强区促镇带村战略,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展好都市农业、特色农业,更好服务城市、发展农村、致富农民。”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吕国记说,将围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挖掘乡村“微动力源”,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促进文旅农融合发展,推动镇域出新出彩;加强村庄规划、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重拳整治农村污水,实施水系联通水美乡村工程,促进“水+村”融合,打造富民兴村产业带、魅力文旅带、城乡同美融合带。

从村到城,茂南区紧紧握住品质和温度这一内核,以“微改造”“微修复”强化风貌管控提升,留住乡愁的“根”与“魂”。河西片区正加紧修缮百货大楼、工人文化宫、“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打造具有年代感和历史记忆的街区。

数读

2023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

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按照“三年的工程瞄准两年来干”要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0亿元以上

认定(复核)高企15家以上,推动“小升规”11家以上,全区R&D经费投入增长5%以上

火热实践

美了“面子”

富了“里子”

茂南区金塘镇上垌村村口,露天矿生态公园旁,占地200平方米的谭屋村史馆和2000多平方米的微型加工厂基本建成。

这里曾经是近百米深的巨型废弃矿坑,茂名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城市伤疤”蝶变为城市后花园,“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成为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2022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到现在已初见规模,但示范效应非常明显。黑底化硬底化村内道路、口袋公园、污水管网铺设等基础设施都是‘油城墟’项目落户金塘后,才一步步完善起来的。”金塘镇委书记黄建业说,金塘镇也将借助“油城墟”的建设,进一步往东往南发展、扩容提质圩镇。

在他看来,乘着“油城墟”的东风,金塘镇不仅在“面子”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在“底子”里丰富了内涵。他们还将把火车沿线的7个村庄的一村一品甚至多品提炼出来,全部用上“油城墟”LOGO,统一包装成“油城墟”手信,擦亮油城文化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茂名市   东江   城乡   茂名   南区   污水   乡村   生态   项目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