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工作被AI替代?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选择一份低危职业

即使程序型工作做得再好,

门口来了一排机器,

这个社会也将不再需要你。


“一直在一个公司做行政,钱少,领导也不待见。想学财务,考证以后可以当会计;但是听很多人说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很多工作都会被机器取代,会计就是其中之一。那未来做什么工作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呀?”

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职业的威胁,从机器人“阿法狗”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开始就甚嚣尘上了。确实,不少领域都已经出现了来自人工智能的威胁:高速公路收费站用ETC(电子收费)取代收费员,ETC就是一种人工智能;银行营业厅安装了各种银行业务机器,取代了窗口柜员;各种新闻提到,曾经是金饭碗的证券公司操作员已经大量被机器取代……

这些信息都预示着,机器正在并将要取代曾经可以广泛就业的职业,甚至这些职业很多还是高收入岗位。

从2015年至今,英国广播公司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迈克尔·奥斯本和卡尔·费雷的数据体系持续发布了一个研究结果,罗列了365个可能受到人工智能威胁的职业,并对它们进行了排名,其中最高风险的5个工作和最安全的5个工作如上文两个图表所示。

到底怎样的职业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低危职业呢?我们其实可以从3个角度来分析。

程序型工作和探索型工作

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程序型工作和探索型工作。

1.程序型工作

程序型工作,是依据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就能实施的工作。

比如工厂的生产线。从一个器件变成一个产品,需要几百个程序和标准,只要按照程序和标准完成每一道工序,产品就能做出来。

比如电话销售,流程化标准化极为详细严格,会把客户的回应分成几类,针对每类回应设计一套标准化话术来应对,从而实现一定比例的客户转化。

2.探索型工作

探索型工作,光靠标准化流程化是不能完成的,几乎每个项目都需要一些新的探索。

比如临床医生。也许病人的病症有相似性,但每台手术的病人特点不一样,病灶不一样,手术中都多少需要一些探索。

比如设计师。设计师做平面设计、界面设计都需要投入探索。尽管现有的软件已经能实现更多一键设计功能,但脚本怎么写、分镜怎么画,效果怎么彰显,每个作品都需要探索。

那么,人工智能主要能完成什么工作?自然是程序型工作。一切可以被流程化标准化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完成。

生产线被机器取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这些流程化标准化的工作以体力为主,曾经的工业化就是取代体力劳动;但是现在,大量可以流程化标准化的“脑力”工作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只要工作内容中有大量可重复流程、可被编码的程序,机器就会借助其强大算力,通过海量学习替代人力,比如读取、记忆、复述、数据分析这类工作。

相对而言,探索型工作则还能有更长的生存空间。毕竟探索型工作的大量细节无法流程化标准化,需要相当的情感、经验和人脑决策。这些任务,人工智能确实在学习,但习得所需的时间更长;即便习得,人类也不敢交给机器。

三类有前途的探索型工作

这3类探索型工作在未来会更有技术含量,不容易被取代,也会有更大需求。

1.社交类工作

我经常做职业生涯咨询,这种咨询的特点是,很多时候都要见面沟通。双方需要看到彼此,观察彼此,感受彼此,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这种工作,就是社交类工作。

社交类工作中的沟通,都需要投入大量情感。你需要了解对方的感受、需求、心理状态、思维观念,并由此作出共情、理解、体察、觉察,用恰当且丰富的语言、行为,在与对方的互动中实现工作目标。这一切动词,对于人工智能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美剧《西部世界》中的机器人完全能够自主社交沟通,看上去很可怕。但基于大量工程师的观后感,他们认为《西部世界》的科幻色彩大于现实色彩,现在的人工智能想要实现真正的“社交”为时尚早。

科幻类连续剧《西部世界》

典型的社交类工作有:大客户销售、咨询师、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老师。

2.设计类工作

跟“开发”“制造”相比,“设计”更具备从0到1的原创特色。一听到设计这个词,我们的大脑里往往会想到的是计谋、图案这样具有原创性、尚未成型、尚未大规模使用的形态。

设计的“原创性”特点使得机器取代这个能力变得更加困难。人工智能可以做大量重复的任务,只要任务可编码,就可学习。但人工智能还很难做原创性的工作。它可以复制一百万张梵·高的《星空》,但无法成为梵·高本人,原创出一张100%梵·高风格的美术作品。

《星空》

典型的设计类工作有:平面设计师、界面设计师、动效设计师、文案策划、编剧。

3.经验类工作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和一个“有技能”的医生,大家一定认为“有经验”的医生更厉害。那“经验”和“技能”有什么区别呢?字典里将经验定义为“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似乎跟技能作了区分。但是我们还是不太能想明白,为什么有经验会比有技能更厉害?

我来提供一个我对于经验的定义。经验,是一个人对领域中偶发事件认知、评估和应对的能力。经验和技能的区别在于“偶发事件”。

当一个职业更看重经验,意味着该职业的偶发事件特别多,比如医生、老师、隧道设计师;同时意味着该职业的偶发事件影响力特别大,比如飞行员、基金经理。

我们一直强调,人工智能最能干的地方就是“可重复”,而偶发事件的特点就是“不可重复”。因此,当一个职业更看重经验,那该职业就很难被人工智能代替。

典型的经验类工作有:医生、老师、咨询师、律师、飞行员、基金经理、隧道设计师、架构师、人工智能工程师。

判断是否为哑铃型行业

什么叫“哑铃型行业”?就是指这个行业60%的工作是程序型工作,40%的工作是探索型工作。

在金融领域,60%的工作是程序型工作,比如银行柜员、电话销售、基础会计、证券操盘手;而40%的工作则是探索型工作,比如投资分析师、基金经理、理财规划师。

行业里的工作变成了两级。这意味着,一旦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普及,60%的程序型工作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你想从事或转行金融业,或者你家孩子未来想学金融,一定要规避60%的程序型工作,选择40%的探索型工作。

如果各位从事这类行业,一定要选择探索型工作。否则,即使程序型工作做得再好,门口来了一排机器,这个社会也将不再需要你。

《现代阅读》杂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做出好选择》

文/马华兴 王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人工智能   职业   工作   社交   设计师   害怕   流程   技能   机器   经验   程序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