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

近几年国潮风的热浪持续不断,每每看到街边身穿汉服,行着同袍之礼的“古人”们,都不由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大。但假如我们真的穿越回古代,我们又会看到一番什么样的情景?会打破我们想象中的美好传统吗?

葛兆光教授将用一本书带我们时光回溯,去古代中国旅行一番!

《古代中国文化史讲义》

(重订增补本)

葛兆光 著

商务印书馆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全书共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覆盖了讲课的全纪录,内容非常全面。另外为了使内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作者在用词用语上也比较口语化,非常易读易懂,是难得的传统文化通识读本。

本次重订,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增加了一些全新的篇章,并增添近百幅的配图。每讲后面增加了参考论著和阅读文献,以供读者延伸阅读。

穿越回去的第一件事便是沟通,如果能正常沟通,那就会有很好的旅行体验,因此葛老师最先带我们认识的就是“汉字”

汉字——当然,太早就说“汉”字,也有一点儿问题,因为在这些文字被发明的时候,还没有“汉”——什么时候产生的?现在还有点儿说不太清楚,因为不断的考古发现在挑战现成的历史观点。而没有疑问的成熟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我们来看古代的几个字吧。像“牛”字,就是牛的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犬”字,有脚、头和尾巴,就有点儿像一条狗的侧面;而“刀”字呢,就是画一把刀的样子……

不过,千万别以为殷商甲骨都是象形字,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经很成熟了,远远脱离了文字最初的阶段,按照传统的说法,象形的往往是最早的“文”。

后来在“文”的基础上衍生了好多“字”。那什么是“字”?“字”的本义就是在家生育孩子,所以“字”是一个房屋下有一个孩子。相对“文”是最初的文,“字”就是后来衍生出来的字。

随着时间向前推移,汉字造字用字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东汉的一个大学者许慎(约58—约147)还对汉字进行分析和总结,编了一本对我们意义非凡的辞典《说文解字》,为汉字的传承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几千年来,汉字几经变化,很难得的延续了下来,这过程中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就是秦始皇,他提出“书同文”,统一用秦的小篆,汉承秦制,最终形成了一个“汉字共同体”,这时我们就可以正式把这些文字叫作“汉字”了。

汉字的使用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如果我们同意,思想是以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文化是依靠语言和汉字传递的,文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系统,那么,我们就会同意,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儿汉字,它在历史上长期的延续使用,肯定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胡适1928年写的《名教》,他说的“名教”,就是“崇拜写的文字的宗教,便是信仰写的字有神力、有魔力的宗教”。他说,中国一是相信“名就是魂”,二是相信“名有神力”,三是相信建立社会秩序需要“正名”。

汉字如何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最终又是如何塑造中国甚至其他国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书中读到更多故事,包括汉字流传到其他地区后经历的“去中国化”阶段、书法与诗文的关系、普通话与简化字的选择等。

阅读至此,葛老师已为我们揭开古代中国的面纱一角,古人真正的生活习俗、家国情怀、社会秩序、宗教信仰等内容即将清晰可见。

想象中的古人是什么样的?可以一拳打死镇关西,三拳打死老虎,还可以喝十八大碗酒?或者有的皇帝就是清正廉明,有的皇帝就是阴险毒辣,甚至有的皇帝还有些风流韵事?亦或者格格可以很浪漫、放肆、到处乱跑?

不,葛老师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想象都靠不住。

这得从古代的婚礼丧仪说起,葛老师在书中为我们阐释了如何从这些特别的仪式中理解古代中国,并列举了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各家姓氏之间的关系、当代小说《妻妾成群》中的长幼地位、各项典籍中的礼仪范式,带我们从经典故事中看传统家族、伦理与仪式。

说完“家”便是“国”,关于国家的学说以儒学为主,葛老师从家庭、国家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出发,讲述儒家的起源、思想以及它的意识形态化和制度化问题,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儒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影响。

图为儒家礼制著作中记载皇帝所用的旗帜(上)、足鼓和建鼓(中)、冕服(下),象征天子的神圣与权威

相对内部的儒学发展,外来的宗教文化也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便是佛教。对此葛老师也在书中详细进行了解说,例如众多对佛教传来途径的猜测、佛教与中国互相影响的关系、民众对佛教的众多想象等,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帮助我们认识佛教。

除了儒学和佛教,书中有大量关于民间信仰的内容,包括道家学说、禅宗文化、风水之说与阴阳五行,这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提供了全览图景。

中国历史之久,中国文化之广,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各位读者不妨与葛老师一起,在《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中游历一番,从他的叙述中“激活”身为中华儿女的记忆、体验与经验,重建“(汉族)中国文化”的概念。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古代中国文化讲义》(重订增补本)

来源:商务印书馆官方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商务印书馆   中国   儒家   古代   汉字   佛教   殷商   讲义   老师   文字   地图   旅行   葛兆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