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铿锵的节气儿歌,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妙律动!

二十四节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确立,蕴涵着无数农人的心血和智慧。儿歌是最古老的儿童文学样式,它富有情趣和幽默感,节奏轻快,易记易流传。当二十四节气与儿歌相遇,古老的文学艺术与古老的生活智慧会碰撞出怎样的生机?

2023年2月25日星期六,在第三十五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作品《二十四节气儿歌》新书品读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

小朋友现场朗读《二十四节气歌》

该书作者、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薛卫民,该书绘者、画家赵光宇,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洪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文艺评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白冰出席了本次活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小雨姐姐全程主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先生,也为现场活动发来了视频。《二十四节气儿歌》的部分小小朗读者、多位孩子也到现场表演了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孩子们童稚天真的朗诵,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嘉宾和读者。

《二十四节气儿歌》为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作品。72首儿歌环绕24个节气,天上地上、春夏秋冬、植物动物、民俗风情;以小写大、以趣探智、朗朗上口、韵律回环;让幼儿在畅快的念诵中遨游二十四节气这一宏大瑰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画家赵光宇采用版画插图,朴拙中透出独特的灵气,与儿歌默契地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音频由金波、周洲、小雨姐姐、薛卫民领衔,相约24位小读者联袂朗读。

《二十四节气儿歌》作者薛卫民

谈及《二十四节气儿歌》的创作起源,作者薛卫民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它也是人类文明的大学问,是全世界接通古今、面向未来丰富多彩的大故事。孩子可以了解西方文明的节日、星座,更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认识、有感受。

二十四节气文化既宏大瑰丽,又复杂纷纭,如何把它写得具体、简洁、清晰、有趣,让孩子们接纳、喜欢?“用浅显易懂、幼儿都能喜欢的文学样式,写一个既宏大又复杂的题材,大概就是这本《二十四节气儿歌》主动迎接的最大挑战。”有40年儿童文学创作经验的薛卫民坦言。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

北师大著名民俗学专家萧放教授说,听到小朋友们用脆嫩的声音讲二十四节气,把精彩的节气儿歌做了现场的演绎,感到兴奋和幸福。2016年在埃塞俄比亚,萧放教授参与了二十四节气申遗大会。他说:“我们做非遗价值的传承,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真正有认知,有感情,有理解才可能有传承。今天这样的活动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性的重要活动形式。”

萧放说,二十四节气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流动。四季流动背后是中国“气”的观念,中国人讲时间变化是“气”,气分阴阳,阴阳二气流转过程中会形成我们一年的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循环。这部作品把二十四节气里所体现的生命律动和感觉,通过儿歌的创作和画面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生命流动的美妙。

薛卫民对二十四节气中人、动物、植物的生命律动的描写特别生动。比如,他说对春牛吹一口气,春牛就有了生命;吃了香椿,身体里就有了春天。这样一个描写就让我们小朋友很容易去感知。我们跟自然,跟万物这样一个生命的流动,就是人不仅仅是一个主体,是万物中的精灵,同时他又跟自然万物是有一个互动感应的关系。这个观念是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通过儿歌的季节性叙述和诗画表现,真的让我们感觉到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样一个儿歌里得到充分体现。

著名儿童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

著名儿童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说,《二十四节气儿歌》不仅是婴幼儿文学的启蒙读物,它也是孩子们上了学以后,增长一些生活知识后,继续可以阅读的儿歌集。它有很高的文学含量,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声音之美、遣词造句之美。同时,它还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把文学、知识和民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民俗价值。他建议要把这本《二十四节气儿歌》作为亲子阅读方面的读物,阅读过程要注意观察生活,还可以在阅读当中融入表演,去创造一些朗读的方法。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好的儿歌对儿童的成长滋养非常重要,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听儿歌,甚至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很多非常美妙的声音。儿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是步入知识殿堂的第一个阶梯。《二十四节气儿歌》不光有诗意,也有美妙的韵律、节奏、旋律,更蕴含着一种情感。家长们和孩子们需要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体味作家的良苦用心。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认为,薛卫民的儿歌创作特别注重幽默的情趣。比如,他写立春时节啃春的习俗,会抓取孩子吃东西漏东西的特点,放大夸张,描述成“萝卜白梨嘎嘎脆,下巴悄悄淌小河”,既有声音又有画面,生动可爱。又如,小暑节气中的《暑和薯》,用“谐音”产生“谐趣”,“小暑红薯马铃薯……原来一只小田鼠”,轻快的节奏下还延展出来一个具有民间风情的童话故事。

萧放教授补充道,薛卫民先生讲到白露,他说:“蹚了白露水,蚂蚱麻了腿;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特别用了民间的谚语和歌谣,我看了好多童书,真的没有像这本书这样接地气。”

文艺评论家陈香

文艺评论家陈香说,阅读《二十四节气儿歌》,包括薛卫民的其他儿歌、童诗作品,可以欣赏到单纯明朗的画面,扑面而来的童趣,整饬和谐的语音和形式美感,意蕴层面饱满丰富。《二十四节气儿歌》富有音乐性、节奏感,韵律感,声音划一而和谐,以听觉的美感贴近了儿童。比如《春分》这一首,“双鱼成双戏水流,一红一黑碰碰头,碰完马上分开走,你往东游它西游,水波梳个大分头。”相信很多儿童读者会和笔者一样,读到“水波梳个大分头”,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薛卫民诗歌的形式感,首先体现在始终整齐的格式和韵律上,然而,一派奔突而出的童心,与语音层面的整饬美感形成了强大的审美张力。童心的自由烂漫包容在相对整齐的语音形式之间,使其诗歌既符合了音乐性的要求,又呼应了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这样的童诗创作是有难度的创作。

画家赵光宇

现场,画家赵光宇分享了《二十四节气儿歌》的插画创作历程。他主要借鉴了版画的形式,应用了胶版画、刮画和数码版画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这部作品的稚朴可爱。他也提到,这本书语言的幽默童趣俯拾皆是,他创作时会时刻保持童心和幽默感。譬如,绘制《惊蛰》这张图时,他把雷声和山峰综合想象成一个大闹钟,呈现出大地复苏,土里的小动物要起床的感觉。同时,运 蓝 和粉 的对 ,像黎明时分,快天亮的色调。他也查阅了不少四季动植物图鉴,在画中加入该节气会出现的昆虫和动植物元素。对儿歌的特点、功能,他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我觉得儿歌语言形成的画面感,对孩子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锻炼很有好处。薛老师写的节气儿歌,素材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自然和生活,孩子从中还能学到许多知识和经验。”

《二十四节气歌》为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作品。“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以德艺双馨的诗人金波命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出版38本图书,发行90万册。据悉,第三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的评选工作即将启动。

南都记者 黄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节气   儿歌   儿童文学   铿锵   中国   诗人   美妙   幼儿   教授   作家   著名   可爱   生命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