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抽动症的高发期,警惕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

抽动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儿童时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临床上将抽动症的症状分为两类:

1、运动性抽动

指面部、手部、颈肩、躯干、四肢等部位的肌肉抽动

眨眼、斜眼、皱眉、扮鬼脸、噘嘴、舔嘴唇、皱鼻子、摆头、点头、耸肩、摆手、抖腿等。

2、发声性抽动

指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

发出吸鼻声、清嗓声、哼哼声、咕噜声、咳嗽声、尖叫声、犬吠声、语句重复、秽语等。

点击下方链接

儿童抽动症筛查量表

孟青医生帮你筛查孩子是否有抽动症】

如果孩子有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抽动,出现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地抽动,那就要警惕,可能是抽动症。

为什么儿童抽动症在春季频繁发生?

中医认为,引起抽动症的关键病因是肝风内动(神经的不稳定)。

首先:现在孩子受到社会环境和周围父母的影响,学习压力大,一些抗压能力差的孩子容易肝气郁结,肝火旺,导致肝风内动。

另外,在中医五行中春天属木,人体的五脏之肝也属于木性,所以春气通肝,肝气在春天旺盛而升发。碰巧,恰巧又逢开学季,对于那些放松了一个寒假的孩子来说,又在无形中增加了压力,这样就会加重抽动症的病情。

其次: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抽动症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

最后:雨水节气的到来,导致湿气越来越重,容易伤脾胃。脾胃在中医五行属土,土的水分过多会影响树木的生长,也会引起肝不适。

因此,春季是抽动症高发的季节。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是祸也是福。我们可以利用春季的肝阳升发,对抽动症的调理要因地制宜,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方法引导肝火升发,疏散郁滞的肝气,缓解抽动症状。

家长该怎么去做呢?

1、情绪舒畅

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让孩子在阳光下,通过运动、玩耍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2、睡眠充足

“人卧血归于肝”,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调养肝脏。同时,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3、饮食合理

多吃新鲜蔬菜,多吃土豆、萝卜等土里的根茎食物。同时,避免过敏原,减少过敏刺激。

应避免以下食物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重口味的调料在大量进食之后导致人兴奋或躁动不安,会加剧或者诱发小儿抽动症发病。

(2)兴奋类的食物

如碳酸饮料、含咖啡因类以及浓茶,相比之下这些都比较容易让人兴奋,因此对于抽动症的孩子来说是不能服用的。

(3)忌甜食

吃糖过多会导致孩子的情绪激动,诱发小儿抽动症。

(4)忌含铅食品

爆米花,松花蛋等尽量不要给孩子食用,铅对大脑神经是一种伤害性毒素,会加剧小儿抽动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春季   肝气   孩子   肝火   脾胃   小儿   性疾病   充足   频繁   食物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