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倒下了,300亿灰飞烟灭 10多万车主怎么办?

#头条创作挑战赛# #2月财经新势力#

原创首发

导读;

经历了2年高速发展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了“降温”,2023年初,多家新能源车企月销量出现了集体下滑,行业的高景气退潮之后,行业中的“裸泳者”可能会现出原形。那些企业在梦想做到汽车行业霸主,现如今却兵败,300亿灰飞烟灭。不少购车者都陷入焦虑。“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这不是口号,这是威马汽车创始人沈辉前段时间,在社交媒体的分享台词,但现如今却成了造车新势力的真实写照。

威马汽车到底怎么了?

今年以来,威马先后经历员工降薪潮、经销商关店潮、零部件断供潮、供应商起诉潮,威马命悬一线。

外界对威马掉队早已有所感知,如今大家关心的是,它是否还能活下去。

2019年时,威马汽车还是造车新势力销量榜的领头羊,但是到了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哪吒等汽车销量涨势喜人,全年销量超11万辆汽车。

而作为曾经领跑的威马,2022年仅卖出不到3万辆,去年底更要命,同年11月、12月,威马合计仅卖出183辆车,实质上处于停产停销状态。

威马之前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明星,也顺利拿到红杉、腾讯、百度等多家股东的投资,累计资金超过350亿人民币。

但是,现在钱烧完了,自己造血能力又弱,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然而新的融资尚未到账,资金链变得紧张,公司也只能拖欠供应商账款。钱不到账造车需要的零部件自然而然的就会断供。

尽管有固资入股,同时还在积极筹备借壳上市,来解决“缺血”现状,但是售后服务一团糟、人才流失、维修无门再想拾起口碑,感觉很难。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进入2023年,特斯拉打响降价第一枪、小鹏汽车、华为问界纷纷降价抢市场,但威马汽车却逆势涨价了,这有违一般的市场营销规律。

去年理想汽车营收同比增长了67.7%,但是全年算下来却出现了20.3亿的亏损,按照交付13.32万辆计算的话,每卖出一辆亏损1.52万元。

其实,对于威马而言,三降价出售其实就在亏钱,卖的越多,亏得越多,那还不如不卖。

一旦威马退市,那几万车主该怎么办?

这无疑在消耗消费者、员工的信心,产销停摆的连锁反应是存量用户使用体验的急剧下降。而想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为了活下去,威马不得不想方设法缩减开支,而降薪裁员无疑成了缩减成本最快的手段,但这也引发员工强烈不满,终于在2月底全面爆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威马掉队非一时之难,为何交付数量下降如此之快?

这就离不开频频发生的质量问题,2019年9月、2020年10国内多次的自燃事件,让威马汽车深陷舆论漩涡,更要命的的是在2021年竟然成了3·15重量嘉宾。

特别是2022年11-12月,威马合计仅卖出183辆车,实质上处于停产停销状态。口碑臭了,那销量自然就断崖式下降,车现在卖不出去,自然就没钱发薪水了。

无论是外形、动力性能,还是人机交互,已经落后于同级竞品。在这背后,是威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过低。

销量急速下滑,财务吃紧,质量问题不断、上市之路坎坷,现在又陷入官司。

就连哪吒、零跑这样的后来者,他也没能追上。

二代产品平台缺位,一代平台又存在专利纠纷,导致威马的车竞争力不强,基本上已经退出了造车新势力的争夺。

而同样处于困境的还有观致汽车,去年观致汽车的负面消息也是接连不断,公司被曝欠薪、经销商不断退出。

到了2022年底,观致汽车生产线设备已经进入司法拍卖阶段。宝能集团债务缠身,更无力去扶持观致汽车。

而在这场大洗牌尚未拉开序幕之时,就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而有的已经濒临倒下,这是不是预示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的洗牌之时或将更为激烈和残酷呢?当前最为难受的可能还是购买了威马汽车的消费者了。

10万车主维修怎么办?

如果燃油车一个品牌没了,车主找个车厂修修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涉及三电系统,维修门槛很高,而且第三方能维修新能源车的店面及师傅数量很稀少。

一旦新能源汽车不在提供售后服务,车主很难在第三方市场找到相应的配件。刚才也说了就算配件有了,有能力维修的师傅很少。这不买了新能源车,一旦出现问题,那车子不就和报废没啥两样。

前不久,就有一位威马EX5车主,中控屏黑屏故障需要维修,但是在线下找不到服务网点,大量的门店不是关闭、人去楼空,拨打官方电话也没有人接听。后来不得已找到一家和威马还有合作关系的经销商进行检测维修,最困惑的就是该经销商告知威马车主;维修威马汽车产品需要车主自费,更换配件,现如今威马官方不给结款。

像北京、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大部分网点都关门了,服务网点也很少,由于官方不给结款,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无法下单,这样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保养和检测。

与大多数车主一样,由于服务网点少、关键零部件短缺,一旦车子出现故障,短时间很难得到维修,而这种情况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极大地影响了车族的日常。

这样,不少车主就打算尽快卖车,避免车子坏到自己手中,但面对当前威马售后网点关停后,车商也不敢随意收购,万一砸到自己手里咋办。

威马售后危机发生后,也给不少打算购车的人提示,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应该选择口碑好、销量规模大的头部车企。

但是,威马曾经也是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在日后新车开发、研发迭代,甚至产品质量方面又不足,销量下降种种因素,最后让威马成为了“威马”。

虽然威马掉队了,但是这几年下来,威马的用户数量规模也有10万多。如果这样用户规模的车企都经不住大洗牌,那么下一家面临大洗牌的新势力产商会是谁?这难免让消费者对新势力品牌产生顾虑。

这也导致消费者对二三线品牌信任度的下降,对于那些小众的品牌更不敢买了,这也加速消费者向头部品牌集中。

2023年注定是新能源洗牌元年,从百家车企200余款车型到30家车企60余款车型,车企分化或将进一步展开。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很广泛,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和品牌也很多,处于百舸争流的阶段,品牌目前正面临新的“大逃杀”。

威马后续能否活下去?

进入2023年,随着国家补贴退出、原材料价格走高、造车成本上涨,新能源车进入到比拼产品与服务的短兵相接阶段,而那些头部品牌车企市场吸引力更加明显,腰尾部车企的机会正在减少。威马的停摆只是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一个缩影。

现在好些人都担心威马能否活下去,除了车主、就是投资机构了。

有人说,威马有国资入股、借壳上市,或许这就是威马最后的机会,现实情况真如此吗?

近几年,威马亏损还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截止2022年3月末,威马有息负债达到了89.55亿,国资入股、借壳上市只是将资金链断裂危机后延而已,最根本的要靠威马自己造血。

短期的资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经销商和消费者信心已经被消耗,这直接影响到威马后续“造血”。

口碑塌了,消费者信心也就回不来了。

威马还有机会吗?

如果不能在研发和产品上有所突破,威马即便能上市,融再多的钱,也白搭。

在造车新势力的“赛马”中,威马虽然还没下场,却已经近乎退赛。

威马汽车走向衰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也折射出我国汽车市场复杂的环境和竞争形势。 从汽车市场上来看,威马汽车衰败可能与审慎的消费者、迅速发展的技术进步和以低价提供高质量的汽车等有关。

威马汽车衰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审慎的消费者、对技术的巨大需求以及以低价提供高质量、的汽车都是威马汽车衰败的原因。

而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使得威马汽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步步走向衰败。

如今威马的隐忍,更是想等成功上市后大干一场,可是品牌号召力下降、车型产品力欠缺,技术又无领先优势,如今足够内卷的市场,又能给威马留下多少时间呢?

都说造车是一场长跑,赢在起跑线,并不一定赢得未来;中途跌倒,也不代表会输掉比赛,用来形容如今的威马似乎非常贴切。

结语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即使市场容量再大,短期一下子涌进去那么多玩家之后,行业迟早会迎来惨烈的供给出清。现在新能源造车这条道路上,无论威马最后结局如何,也都表明了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经开始洗牌,有人会留下,有人会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新能源   哪吒   车主   销量   灰飞烟灭   汽车品牌   新势力   消费者   经销商   品牌   汽车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