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寒山寺“灭门”案:全寺僧侣和香客140人,一夜间全部殒命

作为中国十大名寺的寒山寺坐落在如今的苏州市姑苏区。

提到寒山寺,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那句朗朗上口的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之名起于唐玄宗时期。

禅师希迁于此地创建了伽蓝,而寒山寺也由此得名。

随后又于宋朝时期得以重建,修建寒山寺耗资巨大,但成效显著,致使寒山寺屹立千年而不倒不朽。

当然,历史中寒山寺也遭遇过很多的破坏。

千年之间,寒山寺光是遭遇火烧就达到5次,但最终都未能将寒山寺破坏掉。

时至今日,寒山寺依旧矗立在那里,供世人观赏膜拜。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么一个安宁静心的寺院,曾经却发生过一个震惊所有人的“灭门”惨案。

全寺上下,包括拜祭人员在内的140余人皆死于此地,死状凄惨,令人不寒而栗。

为什么寺院内会发生如此重大的“灭门”事件?

是僧人惹了麻烦,还是被人蓄意破坏“屠杀”?

自古闻名,寒山寺客流不断

寒山寺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当地有名的大寺院,被称之为“灵寺”。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在寺院内焚香祈祷,祈愿平安。

寺院很大,有很多供客人休息的房间,寺院时常会收留那些过来祭拜的客人过夜。

在当地,寒山寺可以说是十分出名。甚至有很多人都慕名来到寒山寺附近定居。

不为别的,只希望能够每日听到寺内的诵读声、祈愿声、敲钟声,图一个心神安宁。

因为寒山寺的名气,寺院周边的小镇也由此借到了“光”。

小镇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迁至此地的人也都是因为寒山寺的名声而来。

小镇热热闹闹的,寒山寺的香火也一直不断。

住持过寿成“祸端”

一日,寒山寺的小僧人下了山,径直跑到了一家素面馆。

素面馆的师傅对寒山寺的僧人十分尊敬。

小僧人说,寒山寺的住持近日就要过寿,想要素面师傅去帮忙,师傅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因为寒山寺是众人口中的“灵寺”,小僧人能够找到自己过去帮忙,一定是自己和寒山寺有一定的缘分。

所以素面馆的师傅对于这样的机会十分珍惜,每日都在研究如何让素面更加好吃。

不多久,寒山寺的住持寿辰到了,寺中的小和尚很快就找了过来。

素面馆的师傅准备的十分妥当,把所有的调料都装在了盒子里,随着小和尚就一起上山了。

到了寒山寺,寺内满满的都是人。

除了前来祈祷祭拜的,还有很多因为住持过寿而特意来沾“喜气”的。

素面师傅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感到十分兴奋,因为会有更多的人能尝到自己的手艺了。

来到寺院的后边,素面师傅发现并没有人给自己打下手。

素面师傅想:这样更好,即使没有人给自己帮忙,自己也能做好这顿斋饭,还能让大家品尝自己纯正的手艺。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前边的僧人正在招待前来祭拜的客人,寺院房中人们一个接着一个的祭拜,而寺院后侧,素面师傅也忙得十分起劲。

想要做好一碗素面,首先要做好面条的汤底。

素面师傅打起精神,小心翼翼的调配着锅中的汤底,不敢出一点错误。

一会放一些这个,一会放一些那个,生怕味道不够鲜美,但换来换去总觉得锅中的汤还差点什么。

这时,素面师傅看到了草丛里有两朵蘑菇,蘑菇的颜色十分鲜艳,是他从没有见过的。

走到蘑菇前面就有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素面师傅认为这是绝佳的食材。

有了这两朵色泽鲜艳,香味可口的蘑菇,肯定能让他的素面味道更上一层楼。

这样一来,不仅让所有人都吃到了美味的素面,还能够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口碑。

想到这,素面师傅紧忙将蘑菇采了下来,清洗干净切成了很多小薄片下入锅中。

顿时,一种从没有闻到过的浓郁香味从锅中传来,甚至可以用“奇香”形容。

素面师傅尝了一口汤底,味道十分鲜美,仿佛整个汤底都由此得到了“升华”,不久汤面就被端上桌子。

可这些人并不知道,一场悲剧就要上演了。

住持寿辰,本该是欢欢乐乐的日子,结果晚上的寒山寺却鸦雀无声,没有一丝声音传出来。

很多人疑惑,但也能理解,可能是夜晚的缘故,也可能是今天是特别的日子,所以寺院才如此安静。

但第二天人们发现寺院依旧没有声音,本该传出的诵读声也不见了,甚至敲钟声都不见了。

人们逐渐发现了异常,有胆大的人上山去敲寺院的门,这一开门差点把这个人“吓死”。

一碗素面成为“杀人”关键

全寺上下一百四十余人全部丧命。

有的人靠着寺院的柱子,有的人还跪在佛像之前。

每个人都像是睡觉一样,但却都没有了气息。

很快,衙门的人被叫了过来。验尸的人很快发现,全寺的人都死于中毒,但这个毒十分少见,并不能确定是什么毒。

很多人都感到诧异,寒山寺一直为世人排忧解难,为何今日遭此毒手?

因为寒山寺每日的人流太大,所以衙门的人根本就没办法锁定嫌疑人。

像是这样的案子是最难破解的,不是仇杀,也没有家庭背景进行推理,所以一旦查不出来结果,就只能按“悬案”处理。

就在案件一筹莫展的时候,素面师傅迷迷糊糊的“活”了过来。

素面师傅是整个寺院唯一幸存下来的人。

因为忙着做饭,只是浅尝了一口汤底。

为所有人盛完面条后,他感觉到了一些不适,只以为是劳累没当回事,就去客房休息了。

抓住这个关键人,整个衙门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将整个事件所有的经过都盘问了一边。

衙门发现整个事情的经过都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就在这个蘑菇上。

素面师傅将众人引到了采蘑菇的位置,所有人细心寻找,发现草丛远处有很多这样的蘑菇。

其中有几朵特别肥大,颜色微微发紫,散发着醉人心脾的清香。

衙门的人也不确定蘑菇是不是有毒。

衙役把蘑菇揉碎,放入锅中炖煮,不一会,一种很香的味道从锅中传来,闻到这种味道的人都感到垂涎欲滴。

随后,煮好的蘑菇汤就被拿去喂了牲畜。

牲畜闻到这个味道也十分感兴趣,争着抢着就全都吃光了。

过了许久,这些牲畜开始接二连三的趴下,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牲畜逐渐没了气息。

至此大家确定,原来中毒的原因都在这个蘑菇上。

为了不让别人再因为这个“美味”的蘑菇而中毒,衙门决定将这里独有的蘑菇全部销毁。

刚烧一会,却发现蘑菇群的后侧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洞穴。

洞口不大,但后侧空间却很大,因为很黑,显得整个洞穴十分空洞,隐隐约约传出微微的声音,洞口还有几条小蛇。

一个胆大的衙役穿好了防护,拿着火把进了洞穴。

不多时他就看见了很多的蛇,有的蛇色彩斑斓,有的蛇头比碗口还大,越往里走蛇越多,洞很深,火把投进去也看不见尽头。

这些蛇都是毒蛇,洞口洞壁上都长满了这个蘑菇。

这种蘑菇每天和这些毒蛇“作伴”,长在充满毒气的土壤上,自身也沾满了毒气,变成了这里独有的毒蘑菇。

“为什么你要投毒害人?”衙门的人开始盘问素面师傅,而素面师傅却感到十分冤枉。

因为这顿素面宴席,素面师傅也准备了很久,发生这样的事都是意外,没有人会刻意去亵渎寒山寺,而且小镇的人也能为他作证。

经过盘查,衙门也断定素面师傅不是刻意投毒。

但是因为他的蘑菇让全寺百十余人命丧黄泉,素面师傅也难逃其咎。

最终素面师傅被压入了大牢,被囚禁了十几年。

而那个毒蛇洞穴,也被官府封了起来。

因为洞穴深不见底,根本就烧不尽,也烧不完。

整个寒山寺上下的和尚都死光了,所以寒山寺成了空寺,很久很久都没有再开起来。

直到后来一个僧人再次来到这里,看到荒废的寒山寺觉得可惜,又将寒山寺重新修建了起来。

而后院的蛇洞也被整个寺院圈了起来,为蛇洞让出十几米的空间供它们生存,也算人蛇“和谐共处”。

寒山寺饱经风霜

以上的内容皆出自薛福成笔下的《庸庵笔记》。

此书分为多个小结,记下了许多的历史故事。

《庸庵笔记》与小说不同,其记载内容多为历史事实,所以也可将《庸庵笔记》视为一些历史内容的参考。

结合历史,寒山寺确实有几次衰败。

延续上文,寒山寺在众人的组织下又再次重建了起来。

因为寺内出了这么大的事,寒山寺不及往日辉煌,所以人们也很少前来祭拜。

但是寒山寺依旧屹立在那里,感受着时代的变动。

光绪时期,江苏巡抚寻至此地,看到衰败的寒山寺感到万分可惜,所以下令将寒山寺扩大重建,并且为寒山寺修建了一个几吨重的大钟。

大钟上刻着寒山寺的名字,周身也刻满了字体,像是书写着寒山寺悠久的历史,也像是记载着寒山寺的故事。

虽然政府为寒山寺的修建付出了努力,但寒山寺却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热闹。

结语

一碗素面不仅夺走了百十条人命,还间接熄灭了寒山寺延续千年的烟火。

而这一碗素面,即是佛家所指的“因果”。

若是全怪罪素面师傅,那素面师傅也着实冤枉。

他也只想为寺庙的人做出更好的素面。

若是说素面师傅无罪,他却夺走了这里的一切。素面师傅心中也有私念,痴欲太重。

为了追求名声,口碑,将为善行事当做出名的机会,过分追求素面的味道,才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故事即是以寒山寺为题,那么就要用佛家学说去理解。

其实《庸庵笔记》中的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人们:要多做善事,多修善果。

每日入寺的人络绎不绝,但偏偏那天来寺里祭拜的人就“有此一劫”,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按照佛家所说:人世间的因果循环无法摆脱。

不管是这些吃面的人失去了生命,还是寒山寺后续的百年破败,都是在冥冥之中早已定好的结局。

所有的故事都在历史的推动下发生,而寒山寺和寺中的人,命中也注定有此一劫。

唯一不变的是寒山寺,经历无数次洗礼,它依旧矗立在那里。

静静看着世间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佛家   香客   住持   僧侣   衙门   牲畜   僧人   寺院   洞穴   清朝   蘑菇   夜间   师傅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