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四十年,人均负债6.6万元,14亿人混了个寂寞

最近怪事特别多,例如,明明房地产在衰败,却从媒体上看见回暖,各路专家也有一股子普天同庆房价上涨的嘴脸。都像杀红了眼的赌徒,拼命护盘。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天,全国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多达800万人。这个数据在2021年末是592万人,仅一年时间增幅惊人,达26%之高。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如果看不明白,再看下一个。

目前有140万件法拍,涉及资金2.2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上海2022年的半年GDP总量,也相当于苏州全年的GDP总量。这么大量的债权纠纷,不是小事。

“不信”等于不会发生!曾经的日本也这样

去年,有数百家房地产公司破产,这是官方的公开数据,数量本身并不代表什么,关键的是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为何出现破产潮的苗头?

即使如此,几乎也是全民护盘,大家都不愿意相信房价下跌,拿极个别城市的局部房价上涨给自己打鸡血。

房地产从业者 ,不希望房价下跌,否则,没活儿干,吃啥?喝啥?臭美啥?这一群体达7000万人。

房地产所有者 ,不希望房价下跌,那样会导致资产缩水。这最少是4亿人的群体。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住宅总计4.07亿套(2.38亿套已建成商品住宅、0.73亿套在建未上市商品住宅、0.96亿套小产权房)。按照户均3.2人计算,4.07亿套城镇住房可满足13亿人的居住需求。

无房者 ,其实不希望房价下跌(最好别涨),虽然眼前没房,不代表未来不买房。房价上涨时,各行业被拉动,欣欣向荣,收入也有所增长。房价一旦下跌,连锁反应都在萧条,不但收入有停滞,房也不敢买,因为拿不准会不会成为接盘侠,甚至刚到手资产缩水。

各级政府、各种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都不希望房价下跌,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一块蛋糕。

全民大多数人和曾经的日本一样,普遍不希望房价下跌,当年日本人坚信“日本人多地少,房地产行业一片光明前景”。

东京房价狂跌至售价的十分之一

亚洲第一大都市圈“东京”,聚集着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有人统计,三十年前,把小小的东京房地产卖了,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不是拥挤吗?不是稀缺土地吗?照跌不误!

东京富人区千代田区皇宫边上的一番町公园大厦 ,7楼133平米的2房。90年代售价17亿日元,2022年卖2亿日元。

它附近的同年代二手房价格普遍更低。这些住宅的位置是东京黄金地段,距离东京最有名的看樱花的千岛渊皇居公园也只有300米。

1991年,东京人死活也不会相信,东京人满为患,找不出任何理由房价下跌,但就是在踩踏式的跌跌不休。

2005年,东京房价跌到了1985年的水平,下跌了65%!

2022年,东京房价继续坠崖式跌了88%。

导致房价崩盘的原因是:日本人醒了

我们惯用人口众多、城市化还要提高、城市土地为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财政不允许房价崩盘,这些理由都是在说服自己:房价不可能暴跌!

日本房价崩盘的主要原因:

1、日本人口停止增长(中国也这样了)。

三十年前,日本人以为城市才是人居环境的最佳选择,而忽略掉了,人是动物,天生更愿意亲近自然,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家有所迷失,一旦醒悟,大量人口迁出城市。

当初确信城市生活的人们,经过房地产大繁荣,逐渐老去,心态发生了变化,到了中老年的临界点,不再迷恋城市生活。

一边是老龄化,人们自然迁移出城,另一边是少子化,新增人口填不满消亡人口,房子没有涨价的空间和动力。

2、城市化只是经济发展需要,却有害于人居环境(中国也这样了)。

人群聚集本是符合群居生活的自然规律,但是城市生活严重伤害了群居的本质。群居是为了互相照顾,而城市生活里,隔壁邻居是谁都不知道,何谈互相照顾?垂直空间只适合鸟类栖居,不适合人类居住。

城市的副作用到达一定浓度,一定会迫使人群外迁。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光照污染、出行拥堵、物价攀升、人情淡漠、物质冗余的情况下,中老年人毫无疑问“受够了”,往乡镇和农村迁徙。城市在流入人口不足的情况下,无法保住房价。即使寸土寸金的东京,也无力维持。

3、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不匹配,无法创造更多财富,必然没有多余的资金推动房价(中国也这样了)。

这方面在中国很敏感,曾经写过多篇思考,都被404了。

通俗地说,读者自己观察身边有多少亲友是“工人和农民”?30以下的人口,经过过去的经济繁荣,脱实就虚,以体力劳动为耻,农业和工业人口不足,整个社会靠什么产生物质?如何积累财富?

前两天的新闻,服装厂日薪八百元,招不到工人,日薪100元的大学生想要多少有多少,不缺。这种信号极度危险!日本当年也出现了此类问题,第三产业发展到临界点,人心涣散。

目前年轻人都想着坐办公室、作明星、当网红、沉迷于手机虚拟世界,维持国家运转的粮食和工业品没有后劲,财富必然无法增长,房价的泡沫怎么吹起来?

这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的GDP曲线,图示日本几十年都乏力于创造财富。中国的曲线漂亮,建立在过去的增长速度上,但是一旦到达日本当年的临界点,会呈现一样的横盘,爆发点就是房价崩了。

奋斗四十年,14亿人口人均负债6.6万元

1981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532亿元(人均52元)

1981年的居民贷款数据未查到,当年大多数人没有贷款的意识。相关政策也没完善,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内生活。

2022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121万亿元(人均8.6万元)

2022年人民币贷款余额214万亿元(人均要还贷款15.2万元)

从数据上看,这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在花未来的钱。贷款额远超居民储蓄,大家都背着贷款过日子,人均负债6.6万元。

以南京这座二三线城市为例:

《南京市志》介绍,1981年,南京市侨汇建筑服务公司在合群新村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以每平方米168元的成本价出售,作为开拓商品房的试探。

2023年,南京该房屋单价为8.5万元/平方米,四十年间涨幅506倍。这可是房龄40年哦,还记得文章前面的那套东京中心的住宅吗?30年间房价跌成十分之一。

南京这套单价从8万多跌成8千多,依然合理!毕竟建造成本只有2000元/平方米,房价的泡沫怎么来的,大家都清楚,只是不敢戳破。东京的先例在那存在了很多年,不是臆想。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四十年来,举国创造的大部分财富都固化到了钢筋水泥里。有意思吗?

奋斗的意义何在

如果一辈子奋斗,只是为了一套房,放弃个人价值、放弃爱好、放弃理想、放弃生活,只是给银行打工,这算什么人生?

当有人醒悟过来,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绝望躺平,不要买房子行不行?丈母娘说不行,那就推迟结婚吧?推迟结婚,意味着晚生或不生孩子。富不过三代,穷也穷不过三代,因为没有第四代了。

人口继续减少,人们意识到奋斗无望,一批接一批人躺平,时代刮过来的风,地表上也有可能寸草不生。

花20年上学,再花30年还贷款,期间背着沉重的躯壳,生孩子,养孩子,让孩子继续花20年上学,孩子再去花30年还那沉重的贷款,这人生的意义何在?

总有一天这一切的泡沫都将瞬间戳破,剩下凌乱的人们茫然地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东京   日本   城市生活   中国   贷款   房价   人口   寂寞   数据   城市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