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我的手机,到底谁做主?

自己的手机,真能自己做主?

“摇一摇”模式下,手机稍有晃动就是满屏广告;不征求机主意见,就悄悄下载更新APP;默认勾选自动续费,不知不觉中连续扣钱……小小的APP中,藏着不少坑,有些说是消费陷阱也不为过。这些乱象,相信我们周围都有人中过招,甚至自己也当过“大冤种”。

针对诸多乱象,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通知提到,向用户推荐下载APP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不得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此外,还要求“简化人工服务转接程序……人工服务应答率超过85%”“不得以空白名称、透明图标、后台隐藏等方式恶意阻挠用户卸载”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仿佛是我们进入网络空间的“任意门”。指尖轻触,就能置身一个个异次元世界。对用户来说,APP满足了工作生活的不同需求;对APP开发者来说,用户就是流量,下载的用户越多,流量基数就越大,而这些流量可以一步步转化成商业利益。因此,对于绝大多数APP来说,更多地获客及保持黏性,都是最重要的任务。

但是,不同垂直领域的APP竞品这么多,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没那么简单。怎么获客?怎么留人?在社交平台进行广告轰炸是APP宣发的“正道”,这一策略极为有效、但是成本却相对不菲。对于占据开发者主体的中小团队而言,大规模买量不太现实。于是,有些开发者动起歪脑筋。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APP。这成了不少开发者想出的损招。

于是,小小屏幕上危机四伏,手指头稍微一个不小心,都可能“触发”一连串预料之外的后果。比如,账户里钱被扣了、个人信息丢了、被强制下了并不需要的软件、想要投诉却被困在无休止的问答循环里……这些APP的套路,看上去增加了黏性、提升了日活,其实不仅破坏了用户体验,更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个人信息的泄露、算法的滥用、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企业责任的缺失等都是诟病已久的问题。长久来看,这些乱象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严重危害。

怎么管?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让用户自己的手机自己做主。

针对APP的野蛮生长,必须有所规制。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持续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但是,值得一问的是,为何整治行动不断,违规APP仍然明目张胆?大家打开手机,谁的手机里没有晃动手机就自动启动的广告页面?为何管理者一纸又一纸的通知,就是止不住这些手机牛皮鲜,填不满手机里的坑?到底是通知、举措没打中要害、缺乏威力,还是现实中执行乏力度、监管有空白?希望,相关监管整治活动持续发力、加大力度,针对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擦亮监管“利剑”,真正实现“我的手机我做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满手   黏性   偷梁换柱   手机   开发者   流量   方式   通知   广告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