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歌讲述二十四节气的美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当二十四节气与儿歌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日,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作品《二十四节气儿歌》新书品读会在京举行。

谈及《二十四节气儿歌》的创作起源,作者薛卫民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它也是人类文明的大学问,是全世界接通古今、面向未来的“大故事”。孩子可以了解西方文明的节日、星座,但更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认识、有感受。

“用浅显易懂、幼儿都能喜欢的文学样式,写一个既宏大又复杂的题材,大概就是创作这本《二十四节气儿歌》的最大挑战。”有40年儿童文学创作经验的薛卫民坦言。

2016年,在埃塞俄比亚,民俗学专家萧放是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现场亲历者。他说:“我们做非遗价值的传承,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真正有认知、有感情、有理解,才可能有传承。”

萧放认为,这部作品写出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生命律动的美妙。

著名儿童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说,《二十四节气儿歌》把文学、知识和民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民俗价值。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好的儿歌对儿童的成长滋养非常重要,《二十四节气儿歌》不仅有诗意,有美妙的韵律、节奏,更蕴含着一种情感。

现场,画家赵光宇分享了《二十四节气儿歌》的插画创作过程。他主要借鉴了版画的形式,应用了胶版画、刮画和数码版画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这部作品的稚朴可爱。

赵光宇也提到,这本书幽默童趣的语言俯拾皆是,因此创作时会时刻保持童心和幽默感。譬如,绘制《惊蛰》这张图时,他把雷声和山峰综合想象成一个大闹钟,呈现出大地复苏、小动物要起床的感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节气   儿歌   埃塞俄比亚   中国青年报   版画   传统文化   民俗   美妙   价值   儿童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