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女神黄芊芊,打破美技术封锁,任正非:她是华为芯片之光

芯片行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领域,涉及到的数学、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等等都是顶级学科知识。国内正在大力发展芯片行业,各大高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培养人才。

而在国产芯片人才队伍中,有一位中国芯片女神,打破美技术封锁,被任正非称作是华为芯片之光,她的名字叫黄芊芊。

光环加身,不忘初心

一个人要想在芯片行业达成顶尖的成就,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呢?又要经历哪些刻苦研发?或许从黄芊芊这位北大才女身上可以得出答案。

黄芊芊出生于1989年,从小就被看作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很多良好的品质都能在黄芊芊身上找到。因此黄芊芊顺利考取了当地的上饶一中,又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

从大学开始,黄芊芊就对微电子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对将来进军芯片行业奠定了基础。

大学期间,黄芊芊进行了不少与芯片相关的研究,深入探究后摩尔时代的超低耗微纳电子器件,以及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学术问题。

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在当时拥有全国顶级的教育资源,再加上黄芊芊自身的刻苦学习,很轻松掌握了这方面的学科知识,拿到了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换做是其他人,可能在博士毕业之后就踏入社会谋一方生计了,如果有更高学术追求的话,可能还会出国留学进行深造。

但黄芊芊的选择是留在北京大学,入职微纳电子学系研究员,担任博士生导师。黄芊芊运用自身的学识教书育人,培养更多的优秀集成电路人才。

当然,黄芊芊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还一次又一次斩获各种荣誉,无数光环加身。

比如黄芊芊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又在2020年入选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得由腾讯基金会在五年内提供的300万科研奖金。2022年,入选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拟获奖人选名单。

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黄芊芊在国内芯片行业已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耀。

虽光环加身,但黄芊芊不忘初心,始终朝着国产芯片的方向努力着,并产出大量的学术成果。包括申请了70多项专利,发表了60多篇论文,仅国际授权专利就有10余项。其中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当中。

潜心研究,助力华为

从黄芊芊的学术经历就能看出,这位北大才女被称作“中国芯片女神”是有原因的。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其研究的技术为国内芯片领域发展奠定了许多开创性方案,实现从无到有,再到更好,一举打破美技术封锁。

随着黄芊芊研究的持续深入,已经从理论走向实际成果了,在潜心研究的同时助力华为。

据悉,黄芊芊参与过华为海思半导体的芯片研究,在芯片堆叠技术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了解芯片堆叠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项先进封装技术,通过将两颗芯片叠加组合,形成全新的系统级芯片。

在摩尔定律面临极限的情况下,这种芯片堆叠封装技术或许能打破摩尔定律极限,创造更多的未来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堆叠和黄芊芊面向后摩尔时代的研究有相同的方向,都是从改变电子器件组成方式入手,在丰富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芯片性能。

尽管华为芯片业务遭遇了市场变数,但华为并没有停止对海思的投资,相关的研究也在继续。只要华为养得起,就会一直支持海思走下去。能得到黄芊芊的研究加入无异于强强联手。

任正非曾评价黄芊芊是华为的芯片之光,可见这位北大才女对华为乃至国产芯片做出的贡献都是难以估量的。

如果黄芊芊愿意,可以轻松谋得百万年薪的工作岗位,在海外也能得到非常高的学术职权,但黄芊芊一直坚守自己的研究初心。在北大教育后来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扬光大。

北大也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相信有黄芊芊这些优秀的科研人员在,一定能创造广阔的芯片未来。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华为   芯片   初心   北京大学   技术   微电子   集成电路   中国   女神   北大   学术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