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一颗快乐的种子,养成快乐的性格

天微微亮,透过玻璃窗的晨光温暖柔和地洒在屋子的角落,还在睡梦中的我在朦朦胧胧中隐隐约约听到一如往常的呵斥声,“叫你不要这样,叫你不要这样,怎们就不听呢”,接着就是小孩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我一边习惯着这种吵闹又一边怀疑着这是否妥当呢,同为母亲的我,经常会陷入自我矛盾中,不知道如何准确把握小孩的心里,不知道如何与小孩子更好的高效交流,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帮助她快乐成长。

我的脑子瞬间串联起同为母亲者的声音,上溯生于民国时期的奶奶下至如今的90后、00后父母,从老家偏远山村到此刻的岭南大都市,跨越时空的界限却有着惊人相似的对于教育子女的常用措辞。

小时候我的耳边每天都会响起无数个“不要,不要”,母亲的,父亲的,奶奶的,外婆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在告诉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口口相传仿佛已经有了这种模式一般,而不是告诉你这样会怎样,为什么不能这样!

农村的父母有其自身没有受教育的局限性,每日的体力劳作使其心神俱疲,无暇顾及探寻合适的教育方式!也没有追根探源的求索精神和知识储备。

信息资源的闭塞和物质资源的匮乏迫使他们用祖辈经验或群体性认知来对待本质不同的个体,自然是要常常碰壁。假使自己小孩所谓出人头地或者实现了阶层的跨越,那么则有一套统一的“成者自成者”的说辞,不尴不尬的中游派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拥护者,最不济的是,完全忤逆父母之意和期许的,这便要甩锅家门不幸,祖宗没有庇佑保护等,总之儿女每一种现世的状态,他们都能找到一个对应的缘由,却很少在自己那里找问题。

诚然在如今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当下,有很多关于如何教育小孩的书籍,直播平台、公众号、订阅号,无数冠以育儿主题的视频数不胜数,然而其输出观点的样例并不具备普遍性,即使观点鲜明也是乏善可陈,结果导向的成功论自是老生常谈的主题,然而冠冕堂皇的育儿心经、育女心经并不一定适合自家的娃。

跟大多数家长一样,在平日里少不了会给自己的小孩灌输分享的观念,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经常会预先提醒她一会有小朋友找你要玩具要分享哦,也可以交换着玩哦,这样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啦,如果她是没有抵制动作的安静听完这些话,说明这些话已经在她的潜意识里面奏效了,接下来就是否会执行的问题。倘若是直接告诉她不要一个人自玩自的玩具,或许结果不一样,3岁多的小孩是完全能够跟家长对话的,跟自己相关的事情甚至是可以权衡利弊做出他们认为的最优选择。

小孩子对大人的“不要、不可以”等类似语言具有天生的逆反心理,也是很多妈妈会有的苦恼,他们的不遵循以及无休止的破坏力并不是挑战你的权威,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小朋友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他们迫切想知道这种不可以的束缚如果被她打破了会是怎样,对于调皮胆大的小孩来说,你的应激反应正是他的乐趣所在,胆小一点或许会瑟瑟缩缩不知所措。

日常生活中,长期这种“不要、不可以”的语言输出有可能使他在今后的成长中减少跟父母的交流,威令重行作为职场管理的教条无可厚非,但是在家庭环境中很难行得通,与亲人之间的芥蒂和隔膜也会因此而衍生。从而难以与父母建立最难能可贵的朋友关系,唯唯诺诺应付了事,我这里只是举出其中的两种例子,并没有普适性,每一个小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在我们自己是小孩的时候已经了然于胸,然而长大后,踏入为人母、为人父的人生阶段对于新一代的小朋友依然不能很顺利的建立比较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我们曾经也是小孩,可是长大后随着心境和位置以及角色的变化才发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其实很难做到,关乎具体事情的执行仍然障碍重重,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小朋友的行为进而延伸至心理状态的把握,能让小孩子对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以为这已经是做父母的劳苦功高,莫大安慰。

人是社会性动物同时也是独居性动物,孤独本是人生常态,所以陪伴才会显得如此可贵,见证小孩的成长是一件辛苦且幸福的事情。

大到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小到家庭环境,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在成长的小朋友,人的性格固然是有一部分基因自带的天生性,的确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就是出生在你所希冀的罗马,但是人不可妄自菲薄,每一种存在都是合理的,寒门出贵子,鲤鱼跳龙门为何不可以是你呢?

有人说家长是小孩的起跑线,无可诟病,这个起跑线分很多方面,不单单是物质条件、学习资源的供给,优良性格的养成,美好道德的习得是贯穿一生的财富,更为重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亲子教育是用永不过时的热点话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每一个进阶为为人父母的家长无不希盼自己的儿女为人之龙凤国之栋梁,话家长里短的资本,图一个教子有方的美名。

夜深人静,抛却欲望,回归人的本心!一个懂得去取悦自己的快乐小孩有何不可。

绿叶和红花都是人生的美丽风景,成功的标准也并非是衣锦还乡,鼓乐齐鸣!“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何尝不是一种人生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儿孙   起跑线   小朋友   种子   小孩子   为人   性格   小孩   家长   母亲   父母   人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