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600亿保险资金!杀回楼市直接收购不动产,险资嗅到了什么?

时也,势也。

2023年年初,就有超过600亿的险资重新杀回房地产,如果再结合“黑石翻盘了”的消息,还有不动产私募基金试点,那么释放的信号就非常明显了,2023年的楼市确实在发生变化,至少比2022年要强了不少。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月8日,今年平安人寿、友邦人寿、泰康人寿三家保险公司投资的7个大额不动产投资项目发布,涉及资金超过600亿元!是去年同期金额的10倍以上!

这是要抄底房地产吗?

风起!险资从大撤退到再杀回房地产

保险资金撤出房地产并不陌生。

在本号《江湖|3000亿负债要爆,问阳光城明天还晴否?千亿对赌巨坑今何在?》文章里,我们就讲过泰康人寿减持阳光城退出二股东位置的事。

这只是2021年险资退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大家人寿、君康人寿、中国平安、华夏人寿、和谐健康、阳光人寿等众多险资都有减持或退出上市房企的举动,加速从房地产撤离,当年甚至被称作“壮士断腕”。

2021年险资撤离地产是很正常的选择,一方面三道红线,另外就是房企业绩与债务暴雷,这个不用多说。

至于险资会不会回来,或者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为什么这样讲?不动产项目与险资特性的高度匹配一直以来都没有改变,“保险+地产”也一直被称为最佳拍档。

结果不重要,我们关心是的其背后的投资逻辑

有数据显示,2016年的时候,在上市房地产企业中就有36家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险资身影。到2020年的时候,销售排行榜前20名的房企中,有9家房企的主要股东已经是保险企业了。从房地产大周期来看,2016-2020年,险资完全踩中了这一轮大周期。

今年1月开始,险资动作明显频繁起来了,或者可以说还有些热闹。平安人寿发布的不动产投资公告,累计投资额达558亿元,涉及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宁波等多个不同城市的15个不动产项目。加上友邦人寿和泰康人寿投资的不动产项目,已有600多亿险资涌入房地产市场。

而且这里面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与上轮大周期热衷房企股权相比,这次更加青睐于房企的物权,直接点讲就是直接收购不动产物业。以险资的话讲就是,深度调整后不动产项目价格已经比较低了,现在出手正是看中其“性价比”,可谓正当其时。

黑石要翻盘了?为何国内资本界在当前这个时点推“不动产私募基金”

黑石,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以抄底全球房地产见长。作为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的常客,2022年在外资抄底中国房地产中也是频繁现身。

去年12月份旗下新晋顶流BREIT(黑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遭遇大规模挤兑,其爆雷的消息震撼世界。

但似乎最近的消息是,黑石要翻盘了。

2022年黑石的第四季度财报超预期,资金流入431亿美元,全年2260亿美元;管理的总资产达到97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1%,保持快速扩张;BREIT基金业绩亮眼,与暴雷危机相反。

无独有偶,近日国内资本界也宣布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我们为什么提到黑石,锚定它作为参照物而已,以更好地理解不动产私募基金。因为黑石管理的近万亿美元另类资产中,大概有有四分之一属于不动产私募基金,也是在历史业绩回报表现相对亮眼和稳健的资产类别。

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上试点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值得关注。

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简单点讲就是为愿意投资不动产的人,不直接购入房子开辟出来的一条新投资渠道,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管理金融资产的工具,是不动产证券化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之一。

以日本为例,在房地产泡末破灭之后,房地产的重新振兴过程中不动产证券化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不动产私募基金也占据不动产证券化的半壁江山。最明显的改善是房地产长期价值观回归理性,并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私募基金更注重绝对收益,如今,在这个时点上试点不动产私募基金,明显释放的信息就是房地产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已经出清,已进入到“确定”的阶段,各类房地产资产的估值已进入底部区间,回报与机会明显增加。

货币扩张时代,不动产价格将迎来向上修复

前段时间,讨论得沸沸扬扬的养老与延迟退休话题,实际上更多的是触发了普通人心底的一项共同焦虑,即未来的不确定性下对于资产配置的焦虑。而且,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疫情三年、经济增速放缓后表现得更加的强烈。

其实对于资产,主要有四种形式,它们分别是现金资产、实体资产、证券资产和信贷资产,大白话就是现金、房产、股票和债务,当然外延更为广泛。

资产配置,就是钱不停流入有价值洼地的资产形态,又不断流出泡沫严重的资产形态,实际上就是在现金、房产、股票和债务四种形态里保持循环往复的流动,从而资产得到有效增值。

2022年,广义货币M2新增28万亿,总量已经达到266万亿,年增速11.8%;2023年1月份同比增速12.6%,总量达到273.81万亿,以此增速的话,2023年末将会突破300万亿。

而在货币扩张期,最容易受影响的是资产的价格。货币增发阶段,如果未能撬动资产的价格,那么只能说明现金与债务出现堵塞,也就是基本面修复的过程。

险资重新杀回房地产,包括这个时候试点不动产私募基金,其实释放的信息就非常明显了,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另外,很多人可能会讲不是说房住不炒吗?没错,房价是不能大涨,不能重复以前的老路,那样的话对金融和民生的风险和副作用都太大了;但房住不炒更多的是指不能让房价泡沫化,但与在一定的框架下释放资产活力、助力经济增长并不相矛盾。这不是题外话,而是一句最重要的结束语。

(申明:凡转载本头条号原创文章,须取得授权,并注明“转载自【中国地标城策院】头条号@许子 原创文章”,否则视为侵权并被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不动产   抄底   时点   重磅   债务   人寿   楼市   试点   保险资金   货币   资产   基金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