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热爱二手时装?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二手时装的“趋势”呈现井喷的繁荣景象。与眼下时尚界充斥着大打安全牌的实用主义的风格相比,年轻人们对所谓的时尚“黄金时代”的设计师和设计戴着一层浓厚的美化滤镜,再加上,伴随着社交媒体上类似时装档案自媒体的科普传播度,当他们在对过往的时装档案温故而知新时,会发现许多置于当下依然具有现代意义的设计,这让他们为掌握到了一条得以与过去构成情感联结的线索而惊喜。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时尚“微趋势”也无形中推动二手时装的流行。当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时尚 ICON 们如 Bella Hadid、Kendall Jenner、Halsey 等人纷纷上身二手时装 / Archive,表现出时尚态度时,也在影响数量庞大的粉丝们。那些经历了时代蹉跎、时尚历史更迭的二手服装(会因情况而具体被归类为 Vintage「有时代感」 或 Archive「指的是见证设计师系列的作品」)毫无疑问成为了时尚爱好者们的宠儿,也影响了不少奢侈品牌和颇有历史的设计师品牌,以致于他们纷纷以致敬的口号,将经典作品复兴再造,譬如 Prada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尼龙手袋、元年产品在二手市场被炒得水涨船高的品牌 Raf Simons、Helmut Lang、Yohji Yamamoto 等,也都主动地跃入了复刻经典系列的水域。


Helmut Lang 1994 年秋冬系列橡胶材质设计 & Helmut Lang 1998 年春夏系列防弹背心


Helmut Lang 2003 秋冬系列


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言,对购买二手衣服是抱有历史性偏见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得益于改革开放,中西之间交流频繁,西方赫赫有名的名设计师 Yves Saint Laurent、Pierre Cardin 走进中国,在中国举办时尚回顾展和时装表演,中国人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时尚的魅力”。同一时间,二手衣服服装市场的发展,市场上涌现了大批海外的“二手舶来品”涌入,它们被打包装船、运入中国内陆,成为了当时中国年轻人的时尚启蒙。


65 岁的徐先生记得,自己的第一套西装正是一件“二手舶来品”,购于当地街头的夜市。“那会儿年轻,又爱时髦,兜里没多少钱,只觉得衣服款式时髦,也不管来路正不正,图个新鲜和开心。”他回忆道。彼时二手洋西装的销售渠道和它们的来路一样充满了悬念,会被放在夜市兜售或者经由街头引路人一路介绍着,仿佛地下党接头似地引到隐秘的小店中挑选。“这种店铺通常不大,空气中弥漫一股难以描述的气味,衣服像是咸鱼一样被挂在墙上,或摆在地上,密密麻麻,一件西装十几块钱。”当年二十岁出头的徐先生,是一名工厂学徒,一件西装的价格是他一个月的收入,身边不乏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愿意为心头好“一掷月薪”。不过,此类的二手衣服的通病是来源不可溯,卫生条件存疑,才引起了坊间流传的一些并非空穴来风的说法,“有人会说这些衣服是从死人身上扒拉下来的,或是外国垃圾里翻出来的,谁也不知道内情如何,后来,我们就习惯叫它们‘洋垃圾’。”徐先生说。


但在当下,对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光顾二手衣服店铺/平台,购买二手时装是一种颇为流行的购物习惯,他们通过依靠这些衣服形成完整自己的风格,同样也是为了弥补错过的时尚黄金时代的遗憾,亦或是对遗珠时装本身的喜好,还有支持可持续时尚的理想。


24 岁的 Hattte0861,目前从事设计师行业,他是一名忠实的二手时装 / Archive 购买者。他向我展示家中角落挂满和塞满了二手时装的照片,数量多到惊人,几乎都是小众品牌且不少已经结业,如 Masaki Matsushima、Beauty:Beast、20471120、Lieve Van Gorp、Ryuichiro Shimazaki,Christopher Nemeth 、Jurgi Persoon、Kei Kagami 等。


Hattte0861 本人照片和他接受日本杂志采访的截图


“最早接触的契机是 2019 年我在闲鱼上看到了一双 Beauty:Beast 坦克底的鞋子,从此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Hattte0861 说,“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爱寻找新鲜感,也很爱穿着,再加上我钟爱的时装风格的关键词是黑暗、古典,偏爱的时装品牌里一定会囊括其中某一种元素。”他的购买途径通常是海淘,津津乐道的第一件入手的时装是 Lieve van gorp 的一件长袖上衣,“我记得是 Lieve van gorp 90 年代末段时期杂志收录的时装单品印花主题是 ‘Victim or Hero’,它是我喜爱程度中名列前茅的品牌。”


他向我展示的新购入的 kei kagami 异形金属底皮鞋 & Beauty:Beast 手套


像 Hattte0861 这类迷恋二手时装的年轻人在国内并不是少数,在为该篇文章发起的微博网友不完全调查中,会购买且已经购买二手时装的年轻人主要集中在二十至三十五岁之间, 购买的渠道包括且不限于线上专门的海淘平台、二手转卖平台(如闲鱼、小红书)、线下国内外实体的 Vintage 店铺,喜欢的品牌除了耳熟能详的奢侈品 Burberry、Gucci、Prada、Yves Saint Laurent 外,也包括知名的设计师品牌 Yohji Yamamoto、COMME des GARÇONS、Issey Miyake、Helmut Lang、Raf Simons、Dries Van Notten 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网友分享的第一件二手衣服中还包括了部分快时尚品牌、汉服和 Lolita 服。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至今对二手服装只是抱有远观的态度,理由是对卫生问题的存疑。


Hattte0861 部分藏品



在有需必有供的循环关系的推动下,中国的二手时装/古着市场涌现出了越来越多风格迥异的出售二手服装的个体和平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盛景,同时,它们在风格定位、面向的客户群体方面也显现出了多元化和精细化。


刑星,在于北京 798 艺术园区经营着一家名为 “one plus one” 的二手古着店,常年出售的二手时装包括且不限于知名的欧洲奢侈品牌 Givenchy、Yves Saint Laurent、Jean Paul Gaultier,也包括 Vivienne Westwood、Comme des Garcons、Yohji Yamamoto 、Kansai Yamamoto、Issey Miyake 等风格强烈的日本品牌。刑星原本当了十年的朋克摇滚音乐人,后来因兴趣所向转行,从 2018 年正式接触二手时装。



他解释,接触二手时装到后来开店的原因与最初迷上朋克摇滚音乐的理由相似,“就是自由,音乐给人带来的是自由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前做乐队走南闯北的,特别快乐,现在觉得自己去世界各地收 Vintage 的时候,最享受的也是在路上的感觉,特自由。”虽然他自称“对时装品牌的了解尚在学习中”,但对音乐类型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衣服品牌的选择,Vivienne Westwood、Yohji Yamamoto 是他特别喜欢的设计师品牌,所以也会以这些品牌为首选,再根据喜欢的 “Old School” 风格筛选,最后才是对许多生意人而言最为重要的成本核算,“疫情封闭的那段时间,就会委托当地的买手帮忙淘,然后寄来给我。”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许多主流二手 Vintage 店会将“狠货”(常指识别度较高价格较高的秀款)高高挂在天花板上作为看板,刑星则是以个人喜好为导向,会将喜欢的但价格并不一定贵的衣服挂上,以示个人的风格品味。他告诉我,前来光顾的消费者中有留学经验的年轻人占了不小的比例,“留学生比较多,他/她们见多识广,消费能力这块儿比较强。有时候来了,大家就会这里坐一坐,聊聊天。”他还诚恳地透露了一个关于二手古着店的讯息——虽然在行业里算得上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就算是同一件衣服,店铺的地理位置会非常影响衣服的定价,举个例子,一件衣服在我这个地段卖 600,在三环那里,价格要翻好几倍,主要是房租太贵,运营成本特别高。”这个行业定律几乎也符合许多海外线下古着店的定价规律。譬如,即便是在全世界二手古着店最繁荣的日本东京,下北泽的古着店整体会比原宿的定价相对便宜,而同样在下北泽的,位于二楼的店铺会比临街的店铺价格友好。另外,若遇上前文提到品牌的复刻档案系列的重装上阵,也会引起二手市场同类单品的价格水涨船高。如今,邢星同步开通了自己的线上渠道,会通过一些社交媒体账号进行直播,不过,他笑着说,因为性格太佛系,直播的内容也通常只是聊聊天,因为他认为比起生意,有时候更喜欢和陌生人、同好聊天。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二手时装固然脱离了当下时尚流行保鲜期的制约,却也存在着与当下时尚市场中一致的金字塔效应:二手时装通常会根据稀缺程度、品牌奢侈程度、设计师的传奇程度、年份系列等标准进行区分,像是 Helmut Lang、Martin Margiela、Alexander McQueen 等一类在江湖留下传说、功成身退(或消逝)的传奇人士,他们在位时设计的一系列先锋前卫的作品,就已在时尚业内独占鳌头,更毋庸提不少的珍稀程度是足以进入馆藏的档案(archive)级别,对大部分时尚爱好者而言是一物难求,蜂拥而至。


Martin Margiela 2005 秋冬系列


对那些善于挖掘二手时装成为新的流行款式的购物者来说,也显示了他/她们的善于挑选的趣味和眼光。43 岁居住在重庆的蓝小可,既是一名设计师 Martin Margiela 的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主要出售 Martin Margiela 本人时期以及担任 Hermès 创意总监时期作品的时装买手。每一次上新或售出,她都会在小红书上非常细致地将单品与相匹配的旧日秀场、宣传大片、明星上身的照片组合上传,并详细介绍单品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故事,除了耳熟能详的 Tabi 靴,也有经典到作为博物馆展品之一的 1997 春夏 Artisanal 的“一半”系列的叠搭围裙等。

Martin Margiela 1997 春夏 Artisanal 的“一半”系列


今年是蓝小可作为二手时装买手的第四年,她说,入行的原因是自己本就十分喜欢比利时设计师品牌,对 Martin Margiela 更是情有独钟,“起初是自己要寻找一些单品,后来问的人多了就开始分享。简单地来说,我自己穿什么就分享什么。”


设计师 Martin Margiela 的往日档案作品,无论是衣服、配件、鞋履,一直以来都是时尚界人士云集景从的对象。他本人的传奇性与设计作品密不可分,彼时许多充满了解构主义的细节时装,置于当下依然具有先锋的意义与挑衅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档案作品更是有市无价。蓝小可透露,她主要是通过每日关注海外线上平台的更新获得一手资源,但也表示“如今(线上)好货越来越少了,精品一般还是要对接专业的人”。她所说的“专业的人”是一群出于对 Martin Margiela 共同喜好而联系构成的圈子,其中有不少藏家。她会经常和他们交流,有一部分的档案作品也是出自他们的分享,“一般侧重于单一(品牌)的人,对自身偏好会比较固执。圈子很小,交流起来也很方便。”


Martin Margiela 1995 秋冬系列


Martin Margiela 1995 春夏系列


Martin Margiela 本人时期的作品年代久远,最早的距今有 35 年,二手时装时更是难免会有瑕疵,“按大众来讲,我的习惯是先过滤一遍成色(瑕疵)很明显的,比如污渍基本无法清除或是破损严重,这一类我会主动排除掉,”蓝小可说,“但按照藏家心态来说,我个人能接受所有的不完美,所以会把这一类单独分享给小部分拥趸。”她印象最深的经历是,有一次,一位新客女孩来买一只 Margiela 做旧的手袋,出于职业道德,她提醒女孩手袋上的瑕疵比较明显,不过女孩沉浸在如获至宝的兴奋中,只留下了一句坚定的“我不在乎”。


Martin Margiela 1998 秋冬系列


档案作品(Archive)与二手时装有着一定的叠影之处,但也并非完全重叠,两者的区别一方面是观察其是否记录了设计师黄金岁月时间的作品,另一方面取决于最初的购买者是否对其日常穿着还是仅将它作为艺术品进行保存,也就是说,Archive 虽然是“二手时装”,但未必是被穿着过旧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与艺术藏品的价值的流通性有着相似之处:都能够通过特定的渠道进行公开拍卖,并在时尚藏家之间进行流通。其中最出名的事件莫过于 2016 年,Raf Simons 2003 秋冬系列中与 Peter Saville 合作打造的派克大衣组合,在 Grailed 100 第一季以 200,000 美金成交。


ARCHIVISM 是一家中国新崛起的时装收藏咨询平台,主要以出售收藏级时装为主,以设计师为导向,精选了 Helmut Lang(1986-2005) 、Raf Simons (1995-2010)、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cons)、Ann Demeulemeester、Martin Margiela(1989-2009)、山本耀司、Alexander McQueen(1996-2010)、John Galliano(Dior 时期)等传奇设计师最具标志性风格时期的作品,同时也会帮助专业时尚藏家进行藏品的市场流通。创始人时装收藏家 Brian 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了选品的标准是“即便是过去的 Archive 但在今日依然具有当代性”,这也是他们的 Slogan “我们反对过时的怀旧主义”的由来。



“我们的买家中大部分是时装设计师、创意人还有明星,” Brian 告诉我,“出售单件方面,我们一般不会特意设置门槛,只是说如果有需要给自己建立一个时装系列或者体验其他服务的话,如顾问等,就有一定的门槛了。”他介绍道,ARCHIVISM 目前出售的对象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某位设计师固定时期的单件作品;第二类是关于经典秀场系列中的一套或多套进行成套的出售;第三类是国际名人的 Archive 同款。



另一方面,作为“时尚收藏顾问”的工作内容主要面对的是“希望可以构建时尚收藏”的客人,“我们一般会先去理解对方的喜好、收藏方向,制定比较细致的规划,告之可以如何获得一个理想的时尚收藏,甚至让它可以变为一种稳定增长的资产,” Brain 说。在一定程度上,此类构建时尚收藏的方式与建立艺术藏品的方式如出一辙,与后者成熟且流动性极强的环境相比,前者的收藏体系和环境目前尚在形成中,也意味着这将会是一块充满潜力的新土壤。对此,表示认同的 Brian 补充道:“我们也会帮助一些时尚藏家将他们的藏品变现。”这种方式和艺术画廊的形式几乎一致。


时尚是一个有趣的行业,它总是身兼双面性:既展望未来,预测即将到来的趋势和风格,同时也评估其过去,激起新的浪潮;另外,它又是徘徊于美学和具有文化意义的工业化之间。热衷于二手时装的人们既能从中获得个人风格的增补和精神的满足,也以群体的方式逐渐孵化出新的文化、经济交流的土壤——文化和生意,未必不可相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二手   时装   中国   设计师   衣服   风格   品牌   系列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