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不断下滑,财务数据承压,小鹏汽车陷入困境

以小鹏G9上市后便“翻车”为导火索,小鹏汽车自去年年底以来掀起了一次浩荡的人事大调整。小鹏汽车原总裁夏珩、副总裁李鹏程等多位高管离职,原吉利高管易寒、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

此次“人事大换血”对于销量不断下滑的小鹏汽车而言,更像是一场自救行动。而这些新注入的“血液”能否对提振小鹏汽车销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还有待未来的检验。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短期内小鹏汽车销量或不会出现太大的改观,毕竟小鹏汽车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而且目前新能源市场新一轮的淘汰赛已开启,竞争已相当惨烈,而小鹏汽车却正处在内部调整期,缺少强悍的“战斗力”,销量自然不会太出色。

而小鹏G9的“翻车”仅是此次人事调整的导火索,而其背后的主要因素便是小鹏汽车不断下滑的销量。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小鹏汽车销量便开始大幅下滑。虽然2022年其累计销量达到了12.07万辆,但目标完成率却仅48.3%。而且2022年小鹏汽车还被哪吒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反超,在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中降至第四位。

进入2023年1月份小鹏汽车跟随特斯拉的“脚步”,开启降价的模式,官宣降价3万-3.6万元不等。但与特斯拉降价后订单收获满满不同的是,降价后的小鹏汽车销量却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1月份小鹏汽车销量仅5218辆,同比下滑59.6%。如此糟糕的销量数据,难免会让人会质疑小鹏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的财务数据也不容乐观。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小鹏汽车亏损为23.8亿元,同比扩大48.9%。而受小鹏G9上市后销量惨遭扑街的影响,小鹏汽车将盈利目标推迟至2025年。

同时,2022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销售毛利率也是下滑状态,管理费用在内的“三费”却是上涨状态,而研发投入仍持续上涨,最终导致小鹏汽车现金储备存在一定的风险。截止到去年9月30日,小鹏汽车拥有的现金及等价物、限制性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401.2亿元,相比此前两个季度有所下降。

而销量不断下滑、盈利时间推迟、财务数据承压,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小鹏汽车在资本市场上也逐渐“失宠”。截至2023年2月22日,小鹏汽车港股收于36.2港元/股,总市值不到700亿港元,较上市后高位缩水3000多亿港元。

据很多人分析,小鹏汽车目前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是由于其内部管理混乱的结果。当然,内部管理混乱不止是小鹏汽车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存在问题,还表现在小鹏汽车的直营店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作为首家启动分销模式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终端销售渠道采用了“直营+授权经销商加盟”的混合模式。但据调查,小鹏汽车直营店与经销商之间时常发生抢单的现象。虽然小鹏汽车的价格体系透明,但直营店与加盟渠道却分属于两个部门管理,存在内部竞争的关系。抢单行为不仅增加了消费者比价、退订、重新订车的额外负担,更重的是这种内耗还降低了消费者对小鹏汽车的评价。

写在最后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小鹏汽车销量不断下滑,加上财务数据承压,小鹏汽车在资本市场也逐渐降温。而小鹏汽车声势浩大的组织架构改革及王凤英等人的加盟,一方面是为了改善销量下滑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资本市场讲好“故事”,以此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但投资者是否会因此重新恢复对小鹏汽车的信心,关键还要看小鹏汽车的销量表现、财务数据,及后期新车的推出情况及上市的表现。随着新能源市场淘汰赛的开启,2023年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小鹏汽车能否坚持到最后?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销量   特斯拉   财务数据   汽车   翻车   导火索   港元   新能源   资本市场   困境   汽车销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